APP下载

大数据在风险治理中的应用场景
——基于“人与技术”视角的研究述评

2021-11-22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公众分析信息

孟 尧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郑州 450000)

0 引言

风险治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是控制风险的一种过程和形态,参与主体较为多元,强调的是风险控制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协同参与和多元互动。新时期,风险事件、灾害和危机比较多,给风险治理带来新的挑战。风险治理主要是构建新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治理机制,应对风险所致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不管是学术还是实践都亟待构建新的风险实践与治理路径。基于此,大数据技术进入实践领域和学术视野。大数据技术具有时效性强、类型丰富、数量巨大和资源可靠等特征,具备较强的优化流程、洞察事物和决策等能力,为风险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等技术成为风险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成为风险治理工作的未来方向。

在社会风险中,“人”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更是风险治理的关键。但在大数据技术驱动下,技术和人成为风险控制的关键。在风险治理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形态及价值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基于此,文章从人与技术的角度探讨风险治理中大数据的应用场景问题,通过知网检索相关研究,然后进行综述。

1 风险预警层面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研究

在风险预警中,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判断潜在风险及危机,并被运用于公众分析中。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公众信息及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对各种类型的公众进行评估预判,评估其是否会发生风险事件,从而增强风险治理的预判性或预警性。林鸿潮认为,在社会风险治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个人信息预测预警,分析个体行为,做好应急决策,配置应急资源,管理网络舆情等[1]。张爱军、张梦可指出,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优化网络政治空间,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舆情进行分析判断其非正义性,通过用户画像去定位其非正义性,并启动风险预警,治理此非正义性[2]。张梦茜、王超也认为,在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中,大数据技术能够促进治理主体、治理对象的互动,通过分析互动信息和治理信息,倒逼风险治理结构的变革[3]。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风险治理能够对公众数据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扫描分析,从而对公众行为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风险预警。

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公众数据搜集及获取的渠道。从人与技术角度看,在风险治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主要是采集公众的巨量信息数据,如短信数据、手机通话数据、人流密度,以及公众的交通数据、行动轨迹等,甚至运用传感器等搜集群体的活动信息及数据,为公共安全的风险判断提供精准数据。多数研究显示,在大数据时代,人就是一个“透明体”,任何信息都能为风险治理者提供风险识别依据。风险治理者搜集和分析公众个体或群体数据,发现、预判其可能面临或引发的风险,进而提升风险治理效率。

此外,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深度挖掘公众信息,为风险治理提供可靠帮助。在风险治理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已经由数据搜集、分析向深度挖掘和深度分析方向转变。张荣显、曹文鸳[4]指出,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网络内容深度挖掘舆情面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孙粤文也认为,在社会风险高发的当下,大数据技术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思维,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各种数据信息,可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工具能力和信息基础支撑[5]。基于当前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分析海量数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精准、全面的分析和预测性观察。在风险识别中,治理者搜集的数据越多,越能推动其他因素发挥作用,也能更快速识别各种风险事件,从而实现风险预警目标。

2 风险治理层面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

风险治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警层面,二是治理层面。在风险治理层面,关于大数据运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信息传播、风险态度、风险认知等方面的舆情监测、引导与治理。通过分析此类研究可知,在风险治理层面,基于人与技术角度,国外研究侧重于经济风险和商业风险事件,以及技术对公众的影响;国内研究多为政府、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冯子轩认为,参与社会风险治理、参与制定风险治理机制,利用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是政府能够有效、迅速治理风险的关键[6]。风险治理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处理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构建出覆盖面广、效率高且能实时发布信息的传播体系和传播机制;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增强公众积极主动获取、运用风险预警信息的意识。

从大数据技术同传播体系、风险信息发布机制的构建视角看,许多学者认为,在风险治理中,首先要注意干预、引导风险信息传播及发布的过程。段文杰、李亚璇、秦胜杰等学者认为,社会反应机制、风险信息传递机制能够放大媒体用户的风险感知,社会信任、污名化、价值观显著影响个体的风险感知,必须对其进行干预,以提高社会风险抵御能力[7]。潘玉、陈虹则认为,在城市灾害风险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精准地监测和评估灾害风险[8]。孙厚权、万黎明也指出,风险治理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但能够改善风险量化、评估有效性、预测精准性和高效性,还能提高治理者的风险应对能力和认知,消除数据间信息孤岛,实现共治和合作,推进社会风险治理的智慧化[9]。蒋英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风险治理中运用大数据技术非常重要,不但能够及时引导和控制风险舆情,而且可以有效化解各种风险[10]。这些研究着重探讨了在风险治理中大数据的作用及影响,从信息传播、舆情引导及控制等方面为风险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有学者提出,风险治理中要注重公众自动检索、自觉检索、自主检索风险信息能力与意识的提升,以增强和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此类研究均围绕人和技术的关系展开分析,从公众参与视角提出风险治理中大数据技术对公众参与路径的保障作用,认为提高公众的大数据技术运用能力,可引导其主动获取风险信息。由此可见,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和认可了人在风险治理、大数据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彰显了人对大数据技术的影响。

3 恢复公众情感及认知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研究

恢复公众情感及认知是风险治理重要内容之一。在风险修复阶段,大数据对风险参与和公众风险态度的重要性已成为重要关注点。在精准传播和定点分析方面,大数据具有超强的能力。在修复风险的过程中,大数据能够依据公众情况和态度进行传播,提高公众对风险主题的信任度和好感度。同时,大数据的运用为公众提供了治理“后风险”的机会减少了因参与不足和缺乏沟通所致的风险爆发机会,有效降低了同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风险防范和修复期,有关研究认为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公众情感及认知问题进行修复,能恢复公众对企业、政府及其他组织等风险主体的好感和信任,改变公众对风险管理者及政府的形象认知。在风险治理中,修复风险极为重要,而影响风险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信任。张爱军、王富田认为,大数据技术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对政治谣言的扩散和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变公众政治立场,维护国家形象及社会公信力[11]。闵学勤则认为,大数据技术可激活基层政府,促使其焕发活力,对政府形象进行全面重塑[12]。随着大数据的共享及开放,数据透明度逐渐提升,公众会更加信任政府,质疑声也会日益减少。这些研究虽然讨论了大数据技术对恢复公众情感的意义,但在复杂的社交舆论环境中,此情感恢复难度非常大,因为在风险事件中,影响公众情感和认知的因素非常多,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修复人们的心理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4 结语

在风险治理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从当前的文献来看,学者对人和技术的关系展开了各种理解和定义。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多数研究是针对大数据搜集、扫描和分析海量信息,为风险识别及语境提供技术支撑。风险治理者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相关数据、公共数据、人群结构信息等的综合分析,发现潜在的社会风险,并做好风险防范。同时,利用技术设计人性化的治理模式、利用公众群体画像开展风险治理可以使风险治理更加定制化、个性化和人性化。风险治理者也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把握风险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和情绪,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回应舆论,稳定公众情绪及社会心态。此外,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恢复公众情感,恢复其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和好感。

总之,在风险治理中,大数据的最大作用是分析、汇聚和深度挖掘数据,全面、深入地把握公众心理,尽可能地使风险治理实践与研究更接近人性和人群。但相关研究并未深入分析风险治理中如何保护个人数据及隐私安全等问题,而是对大数据方面的风险治理人才的培养及技术对人的过度监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虽然现有研究体现和肯定了人和技术的关系及双重价值,但其不足之处仍需继续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公众分析信息
公众号3月热榜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订阅信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