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措施探讨

2021-11-22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人才

周 俊

(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阳 550004)

0 引言

国有企业处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之间的竞争[1]。为了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有企业必须做好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能够促进经营管理人才全面成长,基于此,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经营管理人才概述

从经营管理的内涵来说,经营管理人才是指能够对国有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企业人才进行激励,以完成其任务和目标的人才。从经营管理的内容来说,经营管理人才是指从事人力资源、市场、经营计划编制、销售、设备生产物资及技术质量管理等的人才。从狭义来说,经营管理人才是指直接从事产供销的人才。从来源来说,经营管理人才一般是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导、骨干[2]。

2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1 具备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灵魂和核心,需要具备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知识,熟练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学原理,在企业经营中掌握企业运作、财务运作、销售与营销运作、生产和经营运作的关键环节,善于把握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掌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法规,善于捕捉商机,有专业思维、专业方法,懂经营、会管理[3],善于研究市场、了解市场、把握市场,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准确找到国有企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2.2 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需要经营管理人才在重大专项、重大项目、重大经营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和成长,从而积累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同样,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应创新学习形式和手段,通过个人自学、参加专业培训、线下学习和线上教育、系统学习和专题研讨等方式,增加经营管理人才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储备,拓宽思维,开阔视野。

2.3 拥有创新能力

创新是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是经营管理人才重要的核心素质能力之一。国有企业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创新是推动企业长盛不衰的动力[4]。经营管理人才在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经营的产品、渠道、服务等要素。经营管理人才要紧紧围绕顾客需求开展产品创新,始终坚持生产优质的产品,让产品创新助力营销活力,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渠道变革,拓展经营渠道,以此达到营销创新的目的;关注服务创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实行服务营销战略。将创新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树立牢固的新发展理念,具有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强化风险防控,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的能力。

2.4 具备党建与经营管理高度融合的能力

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5]。经营管理人才在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还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素质,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强化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经营管理中,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牢牢把握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的辩证统一,树立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擅于将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融合,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贯彻到国有企业重大战略、部署重大任务和推进重大工作中,使党建工作为生产经营赋能,激发经营管理人才的内在潜能,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6]。

3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3.1 开展经营管理人才盘点,进行对标分析管理

根据国有企业行业特征和企业实际情况,分行业、分类别建立经营管理人才胜任特征模型,开展经营管理现有人才盘点,摸清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底数,明确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和结构[7]。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库,定期对经营管理人才库进行补充和剔除,实现“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保持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活力。针对现有经营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工作实绩等要素,逐一进行识别并开展对标分析,将国有企业内部具有潜力的、优秀的人才选拔到经营管理队伍中来。同时,根据经营管理人才胜任特征模型,通过公开招聘、柔性引才、猎头渠道、以才引才等方式,将企业外部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吸引到国有企业中来。

3.2 针对弱项补短板,开展专题知识培训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遵循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规律,根据经营管理人才对标分析结果,结合培训需求调研结果,针对存在的知识短板和缺项进行补弱项,以此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管理能力。一方面,国有企业可通过外请优质的师资力量或将人员外送到优质培训机构等方式,对经营管理人才开展市场营销、战略管理、销售技巧、谈判技巧、金融风险防范、产业发展、党建知识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可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对国有企业自产产品或产业链条的掌握和了解,为拓展市场、挖掘市场打牢基础。另外,国有企业应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商业经典案例和企业案例讨论,激发经营管理人才的经营思路,拓展其视野。最后,国有企业还可以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定期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学习市场营销学、经济学、销售原理等经营管理知识。通过专题知识培训,帮助经营管理人才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综合素质,提升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掌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

3.3 搭建培养平台,加强实践锻炼

搭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平台,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培养分析判断、洞察市场、开拓创新、指挥协调、风险防控、成本控制、把握商机、战略决策、驾驭全局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有计划地将经营管理人才选派到市场前沿、经营困难企业中的重大专项攻坚、重大改革推进等岗位锻炼;另一方面,畅通国有企业内外部经营管理人才流动机制,有计划地选派发展潜力大的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内外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集团和权属公司之间交流轮岗、任职挂职,积累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另外,推进“导师带徒”传帮带培养机制,在经营管理人才库中,选择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决策能力强、经营实绩突出的人才作为导师,其他人员作为徒弟,由人才库管理机构根据经营管理情况匹配师徒成队,制订培养计划,定期考核。最后,坚持以事业凝聚经营管理人才,注重人岗相适,多压担子、多压任务,让经营管理人才承担更大的责任,扩大其工作范围,使其领衔重大项目,参与到国有企业经营发展重要决策事项的事前研究、事中施行、事后监督等工作中,在实践过程中培养锻炼,丰富经营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素质,使其丰富阅历、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3.4 优化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决心

围绕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政治素质、能力和实绩为导向,考核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相挂钩,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岗位职责与工作实绩相挂钩、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衔接,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和贡献的激励机制。坚持经营业绩与激励约束相结合,权责利相统一,强化正向激励,健全问责机制,做到收入“能增能减”,职务(岗位)“能上能下”。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将管理创新、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等业绩成果作为经营管理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分配成果转化收益,搭建业绩成果与市场有效衔接的平台,鼓励支持经营管理人才通过成果转化获取更多收益。

4 结语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能力水平、眼界视野、创新能力等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有一定影响。人才兴则国企兴,人才衰则国企颓。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企业的兴衰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为保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效果,要完善机制,采取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培养措施,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助力国有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经营人才
人才云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