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医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为例*

2021-11-22马冬梅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残疾人康复方向

秦 婕 程 晖 马冬梅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医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为例*

秦 婕 程 晖 马冬梅

(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针对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残疾人运动康复人才紧缺,“体医结合”在健康促进与伤病预防、康复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校地(企)联合,构建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专业小方向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就业市场,打通学生向残疾人体育运动与康复服务就业的渠道。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残疾人运动与康复专业方向“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及优化过程进行研究。尝试构建适合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专业方向“体医结合”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旨在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型,以及促进学科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体医结合;课程体系;优化设置

《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指出[1],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多万,由于受经济、技术、教育、专业人才等的限制,我国开展对残疾人康复服务关爱工作的起步较晚,对残疾人实施康复服务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各项康复保障制度不完善[2],服务体系不健全,康复服务能力问题仍旧突出,仍未普遍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的康复服务[3]。另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2015年)显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残疾儿童1104万人未得到康复服务[4]。提出推进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建设,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改进和提高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技术服务水平[5]。在这种契机下,天水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研究团队于2019年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申办了“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使天水师范学院成为西部高校唯一一所培养“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方向专业人才的高校。由于该专业方向刚成立,处于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构建其“体医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是培养专业方向特色人才核心竞争力首要考虑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天水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体医结合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该专业系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天水市残疾人协会领导、干事、残疾人及家属,四0七医院领导、康复科主任、大夫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

通过针对医院康复科、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专家学者教授、本院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教学的专职教师进行访谈,着重调查了解残疾人运动康复人才需求市场趋向,课程设置,实践课学分、课时比例、实践课教学改革分析,吸纳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的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及优化过程进行及时调整。

1.2.2问卷调查法

在参照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领导、专职教师、学生、体育俱乐部负责人、专家学者调查问卷。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2019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9775个,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19.0万人[6],与2016年《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提出的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多万,相比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另据2016 年高校运动康复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大幅度增长到2417人,但缺口还是巨大,跟不止社会对人才急速增长的需求[7]。依据目前残疾人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发展,以及对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门化方向改革为主轴,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务本地区域社会体育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关爱残疾人,掌握残疾人体育、运动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方法,有一定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残疾人运动与康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等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8]。

2.2 紧跟社会需求制定“体医结合”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使残疾人运动与康复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匹配,体现专业特色,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并借鉴甘肃中医药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等“运动康复专业”与“特殊教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的整理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体育教育类、残疾人体育类和康复医学类的结合上[9]。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构成专业课程的三大模块。课程构成包括了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运动康复医学课程,具体为残疾人体育、残疾人运动康复理论与实践、田径、体操、气排球与小球类课程(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康复理疗、推拿按摩与针灸、保健类课程、时尚类课程和地方特色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课包括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专业见习、体质康复设置、运动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专业课程实习、学术训练与实践、毕业实习(见表1)。

表1 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残疾人政策与法规、残疾人运动康复理论与实践、残疾人体育、运动解剖学、康复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基础、运动康复评定、运动机能评估、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推拿学、针灸学、康复理疗、田径、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气排球 专业选修课特殊教育导论、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学、骨骼肌肉运动康复、神经疾病运动康复、运动处方、安全防护与急救、健身气功、瑜伽、节奏体语、健身操、坐式排球、轮椅网球、轮椅篮球、轮椅射箭、轮椅乒乓球。 专业实践课专业见习、体质康复设置、社会实践、运动康复训练、专业课程实习、学术训练与实践、毕业实习。

2.3 课程结构体系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

通过对其他院校“运动康复”和“特殊人体育”课程的设置进行综合分析和衡量,对天水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进行“大专业,小方向”课程结构优化调整,目的使优化后的课程聚集向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发展[10]。设置的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课程学分、课程学时在教育部规定的160—170、2500—2600的总学分和总学时范围内(见表2)。故此设置的课程结构内容合理、科学,有助于残疾人运动与康复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所需掌握的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和满足社会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

残疾人运动与康复专业方向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技能。要求学生上岗后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不知道做什么,还需要岗前技能培训。该学科涉及运动康复理疗、推拿按摩、针灸、骨骼肌肉运动康复、神经疾病运动康复等多科知识手法操作较多,学生不易掌握。而且学生人才能力的高低,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残疾人进行康复运动能否取得工作效能受到直接的影响。对实践技能的掌握要求较高,学生必须经常要参与专业见习、实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11],按照社会需求来设置课程,运动生物学科的设置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同等需要重视,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分配按1:1授课。理论课程针对重点、难点精讲细化,实行教学形式多样化改革,把网络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运用多媒体结合病案教学,加强直观性、生动性、鲜活性、多样性特点,促进学生根据教学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学习用以解决问题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12]。为让学生了解课程目前的各项研究进展,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的课前作业文献检索[13-14],巩固学习内容。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比分别为44.5%和40.0%,相近于持平。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由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军事理论课程等必修课程以及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在保证通识选修学分不低于6学分,不影响授课效果的情况下,相对缩小公共必修课的学分和学时,强化创新创业职业规划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四年教学和实践中,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能力[15]。以满足残疾人运动与康复专业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实训培养特色专业教学学分和学时的需要。设置通识课程占课程结构总学分的14.8%,总学时的16.3%(见表2)。

表2 课程结构体系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

项目学分学时总学分总学时 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公共专业 数值23696241621361552552 百分比%14.844.540.016.383.7

2.4 设置“体医结合”残疾人运动与康复专业方向辨识度高的特色健身课程

天水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的目的是旨在通过运动康复促进残疾人强身健体、身体康复、恢复机能、培养意志品质,提高正常生活自理技能,参与地方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能力,融入社会大家庭,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开拓学生就业范围,促进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天水及陇东南地方社会经济和辐射西部发展。由于指导残疾人进行运动康复不同于普通人因伤病或者慢性病而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区别,培养的学生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掌握残疾人运动康复的知识与较高的运动技能、残疾人参与康复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基础病史检测知识与技能、运动康复评定、各类康复训练的方法等。就要开设专业辨识度高的特色健身项目课程,如坐式排球、健身气功、太极拳、太极剑、轮椅网球、轮椅篮球、轮椅射箭、轮椅健身操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坚实的残疾人运动与康复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实训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具备指导居民如何预防与避免疾病的发生、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护理等知识。

2.6 构建校地(企)实践实训联合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模式

残疾人运动与康复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无论是指导残疾人进行运动康复健身,还是进行相关残疾人运动与康复的创新创业经营与管理工作,仅凭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满足岗位与职业要求,工作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为此,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更要重要。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应当注重校内专业知识技能与校外岗位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实践活动,推动专业岗位见习、专业技术技能实习、走进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地方高等学校和地方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机构功能,以及地方康复医疗企业资源的优势,构建促进残疾人康复共同体,挖掘服务地方残疾人的优质资源,创新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天水市残疾人运动康复中心、天水市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天水市残疾人联合会、四0七医院康复科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体育康复健身平台。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岗位技能实训基地,根据不同学期课程安排添加适合的实训基地体验,让学生快速了解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弥补自身短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门化方向”的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遵从市场需求。必须依据服务方向的领域和特性,按照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的定位,设置构建课程内容,制定培养专业方向人才的方案,重点关注职业岗位实践技能的培训,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岗位就业竞争力[16]。通过设置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实施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优化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指挥棒,以学生就业、创业为核心,围绕人才市场需求,科学谋划课程内容,构建“专业+专门化方向”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的特色课程体系。校地(企)联合,是补充学校实践实验不足短板,完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配套建设,有效发挥地方行政资源、医疗企业场地器械专业技术人员资源,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特色课程,培养特色人才的有效举措。

3.2 建议

社会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引领下,向着越来越明文的进程发展。体现出现对特殊人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对特殊人群加强健康促进、运动康复,采用“体医结合”非医疗手段促进健康、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回归社会生活出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教育人才的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整合现有教学内容、优化当前课程设置,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手段,适时转化大专业下的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专业发展思路,优化课程教学结构[17],将医疗康复课程融入到专业方向课程的构建体系。创新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残疾人运动与康复“专业+专门化方向”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校地(企)联合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建立互惠互利、互助互赢,共同发展的实践实训基地。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和见习、实习课时,增加学生实践锻炼时间,实施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1:1分配比例,切实展现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课程体系构建的价值。

[1]姜礼杰.普惠性下肢精准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及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7.

[2]王婉萦.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中国特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3]王笑丛.残疾人社区康复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4]胡龙军,苌凤水,李丹,等.国内外残疾相关数据的内容与标准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10):1140-1145.

[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爱眼日活动方案[EB/OL],2016-10-25][2020-10-6],http://www.cdpf.org.cn/hcxm/kffw/201611/t20161101_572169.shtml.

[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EB/OL],2020-04-02][2020-10-10],http://www.cdpf.org.cn/sjzx/tjgb/202004/t20200402_674393.shtml.

[7]王定宣,陈巧玉,彭博.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103-109.

[8]程晖,董璧.校企(地)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研究:以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方向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59-160.

[9]贾晨,贾宝安.《国家标准》视角下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探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李瑛.民办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疗法技术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9):146.

[11]梁兰颖.对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运动,2014(1):91-92.

[12]魏珊珊,亓建洪,张峰.医学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4):161.

[13]黄增仁.特殊教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7.

[14]常华,张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787-788.

[15]王于领,黄东锋,王淑珍.物理治疗学本科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6):545-546.

[16]张帆,初立伟.基于“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04-205.

[16]李庆学,张淑芳,马春莲,等.体医融合背景下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个性化人才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4):1-2.

[17]刘宇飞,李晓琳.分析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科技资讯,2018,16(14):205-20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ng P.E. and Medicine" Curriculum System for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Program--Taking Sports and Rehabilita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s an Example

QIN Jie, etal.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741000, Gansu, China)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深度融合体系构建及路径研究》(18BTY111);甘肃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开发与交流研究》(GST201912);2019年度天水师范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医结合”理念为导向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SYJY201989)。

秦婕(1969—),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康复。

猜你喜欢

残疾人康复方向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22年组稿方向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我骄傲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