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2021-11-22王爽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配制度人事教职工

文/王爽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以及职工的教学办公效率,迎合社会发展需求。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直接关系到整体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当前受高校建设规模逐渐加大,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责任重大,而且还受到传统人事分配制度的影响,导致高校教师在专业水平、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师队伍的工作效率,限制了其工作创造性和创新性,非常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1]。针对这种情况,要积极促进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实现薪酬待遇和工作绩效挂钩的分配模式,在高校教职工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构建更加稳定、和谐、高效的教职工队伍,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一、深化制度改革

高校要强化对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视,深度研究,强化组织建设,开展专题研究,注重细致性的调研工作,并积极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制定更合理的教师工作业绩评价体系。

二、促进关键创新

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创新人才管理理念,树立更加科学、完善的人事分配制度,强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保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和落实[3]。积极借鉴优秀的改革经验,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秉持人性化的改革理念,充分认识到教职工的贡献和付出,强化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深度挖掘教职员工的内在潜能。

三、体现优劳优酬原则

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要以岗位为基准,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分配标准,要结合不同岗位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发展等方面贡献的大小来制定不同的岗位分配标准,实现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全面执行和落实,充分体现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要充分体现公平原则,构建完善的竞争机制,促进教职工薪酬和其具体贡献的全面挂钩,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拉开教职工的收入差距,增强竞争意识,强化教学和工作效率[4]。要制定合理的改革目标,致力于高校的持续性发展,积极促进高校学科以及专业建设,并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基于此,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岗位体系,完善收入分配标准,健全工作业绩考核制度。要实现激励政策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构建更加全面的激励政策,促进高校不同层面工作的协调共进,构建更加高效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绩效报酬,强化竞争优势,稳定教师团队,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贴合学校实际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相融合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适用性,使其更加贴合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之前,要注重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工作,掌握高校具体的实际情况,了解基层教职工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人事分配制度和激励政策。其中调研的要素主要有高校财力具体状态、教职工结构分布、高校发展状态等,应用这些要素为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合理性提供详实的依据。在此过程中,切记不要为了省事照抄别的学校的制度改革策略,要贴合教职工实际需求,在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确保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学校实际情况的有效融合[5]。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激励制度,满足高校教职工的实际需求,最大程度上激发教职工的奉献精神。在具体实践中,要纵观全局,综合考虑,具体分析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不同性,从而制定具有合理、可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提升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高校稳定健康发展。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能够为提升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提供坚实的动力,保障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强化校园风气,提升学术研究质量。因此,在制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强调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高校师资队伍[6]。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执行者,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科研水平,提升学生管理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意义。可以说,高校教师的辛勤工作和付出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关键动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人事分配和教师工作业绩评价的有效融合,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激励意义,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激发校园教学和科研活力。如果高校人事分配制度和考核机制不合理,容易引起高校教师内部矛盾,影响整体教师队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具体的制度改革实践中,要注重同时优化高校机构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教职工职务、职称的评定聘任机制,促进高校教职工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避免人才流失,强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确保其和高校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相协调,为提升高校整体教师队伍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六、协调教学与科研

教育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两者缺一不可,应建设更加完善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基础和支持。此外,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和谐发展,能够帮助高校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强化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新时期,积极推行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稳定的高效教学、科研队伍,提升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发展,为提升高校的综合办学能力水平奠定基础。在具体的制度改革实践中,要强化激励政策实施的全面性,使其惠及团队的全体成员,包含骨干以及普通职员等,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是整体团队发展的支持动力,团队发展是团队成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践中要保障两者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7]。实践证明,只有同时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才能全面提升高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培养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对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同等对待,保障公平性,充分发挥经济激励政策,强化教学团队以及科研团队的团结统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察教学工作的独特性,制定更加完善的量化评价指标,强化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实现教学质量和业绩评价体系的相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七、优化激励政策

完善的激励政策是提升高校教职工教学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动力,也是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高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激励制度和激励政策,例如奖励政策、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实现激励政策和人事分配制度的有效融合,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创建更加全面化和完善化的制度基础[8]。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帮助高校建立更加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促进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度探索和执行,构建良好的高校教学氛围,并促进高校教职工的教学和科研热情,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强化高校教职工的奉献精神。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可以有效推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八、强化保障制度

公平是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关键前提。只有在人事分配中充分体现公平原则,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对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要按照不同教职工的工作性质的差异性,对其工作贡献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行性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和工作业绩相匹配,在人事分配过程中进一步强调优劳优酬标准,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9]。只有这样才能在公平的原则基础上,保障高校教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减少人才流失,促进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与协调性,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强化人才培养质量[10]。此外,还要注重深入实际探访,了解并解决教职工实际生活问题,如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从而保障教职工能够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猜你喜欢

分配制度人事教职工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