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2021-11-22方雪梅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老年人人才

文/方雪梅

一、人力资源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影响

2021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人力资源是最大的力量,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农村创造更大的价值,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刻不容缓。

我国农村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素质却在不断下降。农村人口基数大,虽然农村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水平难以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人力资源对于农村的发展举足轻重,尤其是接受过高等素质教育的青年如果能留在农村发展,用先进的思想理念与丰富的知识素养,以及高超的判断力、创造力、执行力,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势必能够帮助农村走上经济繁荣的道路,乡村振兴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

(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进程缓慢

60岁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属于有价值的老年人力资源,农村的老年人力资源最为丰富,却一直是被社会忽视的群体。许多农村留守老人本身就缺乏亲人的陪伴,精神世界较为空虚,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能为农村的发展创造价值,再一方面也能缓解沉重的养老负担与医疗负担。然而,我国当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存在诸多困难,子女不理解或不放心、社会群体不接纳与不信任、缺乏合适的劳动岗位、缺乏有效的保障体系等都是导致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因为年龄的特殊性,在社会劳动中更需要被照顾,也更可能为企业造成负担,但是这不能成为拒绝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理由,与年轻人的活力不同,老年人可能更有经验也更有大局眼光、更了解家乡,也更有热情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如果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这群人或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二)青年人力资源流向发达城市

尽管近年来“三支一扶”政策得到了众多毕业生的积极响应,但是“三支一扶”也有一定的门槛,有些毕业生有踏入农村发展的想法却因不符合条件而没能入选。返乡创业的青年逐年增多,但是他们选择的农村分配并不均匀,有特殊产业或经济潜力的农村成为他们向往的土地,但是绝大多数更为偏远的农村仍需要被深度开发。最为无奈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学成以后不愿为家乡的发展献力,渴望到发达城市定居,计划待工作稳定后将父母也接到身边,导致农村的人口不断外流,青年人的乡土情怀淡薄,乡村振兴因缺乏人才的支持始终未能实现。农村与发达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看好农村发展的青年越来越少,无论是本地青年还是外地青年,都更加看好短期的经济效益,谁也不想做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三)农村尚未健全人力资源政策

要想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留在农村,政策方面的因素必不可少。尽管许多地区已经出台一系列助推乡村振兴的人才政策,如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采取弹性学制及“半农半读”等形式,开展乡村人才专业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使乡村青年人才的素质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为结合当地发展优势加以宣传,导致青年人才在提升自我素养之后未必愿意长远地留在当地,主动担当、敢为人先。此外,还有很多农村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几乎如一张白纸,没有经验可谈,也没有人才政策可以让青年人才安心发展,更体现不出自身的吸引力,没有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方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政策的“沃土”,更需要众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需要健全的人力资源政策,也需要当地人自告奋勇,与政府一起干事业,只有政策与社会风气都恰到好处,才能事半功倍。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

(一)帮助有意愿的老年人回归工作

老年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农村老年人由于早年多数都有体力劳动经历,劳动能力与身体素质都不错,对许多问题的判断与经验也值得年轻人借鉴。将有意愿重返工作岗位且身体状况尚可的老年人召集到一起,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思路,成立相关老年人劳动组织,使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形成气候,再同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将合适的老年人力资源输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上,甚至“以老带新”,在特定岗位上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加强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沟通交流,定期开展经验探讨会,汲取老年人宝贵的经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方向。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工作,制定相关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规,签署保障协议,并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打消他们家人及朋友的后顾之忧。让老年人在工作之中发挥余热、结识朋友,找到人生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使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一步步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农村发生更大的改变。

(二)推动返乡创业的社会风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许多青年无悔的青春选择。青年人力资源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碰撞不同的火花,而青春年华恰好是最好的奋斗年纪,意味着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返乡创业是一部分人的选择,但仍不是多数人的选择,鼓励青年返乡创业仍有很大的空间。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落实税费减免,提供场地与资金上的帮助,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条件。同时,引导青年扎根偏远乡村,用劳动与智慧开拓乡村的沃土,做乡村开发、乡村振兴的先驱者,在创事业的同时带动当地的就业水平,带动人力资源开发,同时,“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有经验的创业者还可以将创业的思路同当地人分享,让更多贫困人口也有创业的勇气,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推动青年返乡创业一定要为青年提供良好的服务与平台,即使创业失败,也不能沦落至失业的境地。以创业带动就业,能大规模地实现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的质量,让创业者与就业者带动乡村振兴。

(三)完善激励机制与晋升体系

对于农村普通岗位上的人力资源,应有效提高其工作热情与工作业绩,可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与晋升体系来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用正确的方式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能使现有的人力资源更加忠心,并吸引一部分外来的优质人力资源投身企业的建设之中,用实际努力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企业内部的晋升体系一定要公开、公正,尊重个体化差异并选择个性化的激励机制,执行合理化的竞争、竞聘,保障人力资源的质量。可在企业内开设“建设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重赏,以个例带动整体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与再开发,通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从稳定人力资源、改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方向,建设优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

(四)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普遍弱后于发达城市,素质教育对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关部门应联手对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进行考核,筛选出真正合格的教师,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企业,学习实用的业务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作为未来人力资源的储备人才,学生的提升空间不容忽视,学校的办学水平应当严抓严查,使农村的基础设施跟上城市的水平,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有更多实习、实训的条件,成为祖国建设的新一代接班人。人力资源开发应更重视本土人才的质量,为他们创造机会帮助家乡建设发展。

四、结语

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人才外流的状况下,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农村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进程缓慢、青年人力资源流向发达城市、农村尚未健全人力资源政策,这些都是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遇到的最大阻碍。为了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应当帮助有意愿的老年人回归工作、推动返乡创业的社会风气、完善激励机制与晋升体系并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使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老年人人才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人才云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