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协同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1-11-22马尔旦曼苏尔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生协同融合

文/马尔旦·曼苏尔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过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的成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1]。我国历年来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地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地提出了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具有“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标准。

如今,我国教师资源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差别很大。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难点在乡村教育,而重点是乡村学校师资配置和教师队伍发展问题。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县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严重影响着乡村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从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角度来说,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培养应该强调多元化发展。为此,教师的协同发展尤为重要。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从教师的协同培养的角度来说,一般是政府、高校、中小学作为实施主体,为培养出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而相互支持、相互协作,从而产生协同价值、协同效应。多元是协同价值的前提,没有多元就不会有协同,没有协同就不会有多元的协同的价值。为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水平,必须采取多元融合的方式以产生更好的协同价值。

一、协同培养模式回顾

为提升教师的素养,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协同培养模式。每一种协同培养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素养,满足了教师的成长需求。

(一)U-G-S协同培养模式

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也称之为“U-G-S”师范生协同培养模式。该模式的三个主体单位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规划体系、课程资源建设、实习实训方案建设、构建教学团队等,从师范类院校的招生、培养准教师、实习实践等环节入手,联合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2]。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因为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规模在逐年扩大,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的定向师范生,是未来乡村教育主力军。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让免费师范生到农村任教,就需要供需双方全过程协同。

(二)教师发展学校(TDS)模式

TDS(Teacher Development School)是以大学和中小学合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在思想与实践上的新探索[3]。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校中校,既要承担学生的培养,也要承担教师的培养。我国的TDS模式实施以来,效果良好。以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为例,该模式把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履职考核,以行政主导方式推动建设;其次,以教师发展学校为载体,推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进行了一体化。

(三)多学科协同培养智能时代新教师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旨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其能力结构也在发生质的改变。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智慧教师成为了新时代的需求。智慧教师应该具备智慧教育的理念、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和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特征[4]。

智慧教师的培养过程很难在一个学科内独立完成,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因此,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打破过去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科界限,融合产教边界,统筹规划学生的培养过程,将他们放在最适合锻炼其能力的学科或学科群中进行培养。

二、教师培养在未来教育中的发力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教育从面对面转向了键对键,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以前的特级教师一次只能带四五个班级,而如今一个教师理论上可以一次性教全国的孩子。只要学生都进入同一个线上课堂,不管是豪华都市还是偏僻乡村,都能听到全中国最优秀的教师讲课,下课后学生还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做练习巩固知识。互联网技术将教师多教一个学生的成本压低到了零,而且更重要的是城乡教育公平可以真正成为现实[5]。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每门课只要有十个最优秀的授课教师,就可以满足全国所有学生的需求。而其他教师可以把重心放在陪伴和呵护学生的成长上。毕竟传授知识讲求效率,但陪伴学生必须是面对面。因此,教师的培养也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高效地陪伴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

第一,教师培养需要更加重视让学生能够均等又平衡地进行各学科的学习。现在的学生偏科现象较为严重,每门课的教师在教学生时,都在一味地强调各自的课程,没能给予学生“全貌式”思维或跨学科的意识。而且学生在上课时在心中筑起了一道墙,把自己和现实生活框架分成两个不同的世界。因此,未来的教师应该拥有“全科”思维,并在传授的知识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成长环境、生命经验等因素,让学生喜欢全科,并拥有“知识全貌”。

第二,教师的培养应重视情怀教育。教师教学也好,陪伴也好,都需要有耐心和定力去陪伴孩子的成长,要求未来教师有对教育事业的恒心、爱心和热心。只有用心用情的教师,才能将博大的教育情怀带入到课堂上。未来的教师不应该只培养出会念书、考试、却不问世事、不知与人相处的乖学生或成绩好的学生,而应该培养出有思想、能力、见解、自信、互动力、包容力的学生。

第三,教师的培养应该向A型人才方向发展。过去的教师发展可以说是从I型人才(即只懂得一个专业)转向了T型人才(即懂得两个专业)。但是未来的教师应该成为A型人才,即至少懂得三个专业或更多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自己专业的知识之外,还应该掌握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多种技能。

第四,教师要有终身阅读的能力。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培养不出一个读书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以引导学生进入书香世界。通过文字世界,为自己搭起通往广博知识的桥梁。

第五,未来教师的培养应该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未来的教师应该有能力处理各类突发情况,需要有同理心、能和他人合作分享、会面对与处理危机、以学生为中心、协助创造辅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此,准教师们的培养需要在创造力的培养上下功夫。

第六,未来教师应该具备“一人一兴趣”的特点。未来的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应该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因此,活动的设计,应该让孩子们从事创造性与启发性的活动。

三、“1+N”多维融合,多元化协同培养模式

介于以上几种准教师的培养模式以及未来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1+N”多维融合方式进行培养。

第一,高校与义工单位的融合,要求准教师们在课余时间去幼儿园、特殊学校、敬老院等地方做义工,培养自身的爱心、耐心、定力及教育情怀。这种情怀的培养,不应该停留在课堂的讲解上,而应该让准教师们走出课堂,感受和观察生活,观察孩子,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义工,培养爱心。

第二,高校与城市图书馆的融合。高校应该鼓励准教师们多去学校的图书馆、城市的图书馆和书店,鼓励准教师们跨专业地阅读书籍,从而力求做到知识点的丰富。

第三,高校与孵化企业的融合。高校可以通过与孵化企业的融合,培养准教师们的创新能力,开阔眼界,让准教师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类新技术、新技能、新趋势。

第四,高校与社区的融合。社区是了解家长、了解家长教育焦虑的场所。常去社区见习、实习有助于准教师们了解家长的需求,在培养孩子时能够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第五,高校与高校的融合。准教师培养的师范类院校,可以跟理工类和其他各类高校进行融合,建立专业群,利用人工智能和智慧课堂等方式,对准教师们进行联合培养、交叉培养,为准教师们的A型人才化发展铺路。

四、结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帮助准教师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从而成为推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坚强后盾,就是我们的长征路。为实现教师培养的立体化,文章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协同培养方法进行研究,但本文提到的“1+N”协同培养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反思与实践。

猜你喜欢

师范生协同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融合》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