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2021-11-22闫其顺李晓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职业

文/闫其顺 李晓芳

劳动教育始终伴随着各种教育的开展而发展。父母教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生活中的生活技能、生产技能学习,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工作都存在劳动及劳动教育。从广义方面来讲,从人的自由活动开始,就存在着劳动教育,只是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和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劳动价值的体现方式和被重视程度是不相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职业院校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全面客观地记录课内外的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发展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更加强调劳动在人的个体发展和对社会贡献的价值体现。职业学校作为社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输出机构,在国家大政策、大环境的推动下,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积极主动地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其与集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一、劳动教育对人才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探析

个人的思想、意向、社会认同感等内部原因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劳动、实践,能够改变人们对许多事物既定的认识,修正人们的发展观念。

(一)劳动促进人思想素质的发展

专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还必须通过专业操作,让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够修正对理论的理解或再次发展理论,达到学用相长的教学目的[1]。所以,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相关职业劳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使所学的东西“有用”。通过劳动,可以改变人们对学习成果的认识,让人重新审视“工作”的难易程度,改变人们看事待物的思想观念。

(二)促进劳动创新素质的发展

根据考夫曼“4C”创新理论分析,专业人才可以进行迷你“C”、小“C”和专“C”的创新工作,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完成大“C”的创新工作。与创新和创造密切相关,要想创新,就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行动。只有将思想付诸实际行动才能将创新落在实处。同时,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地思考,使得劳动成果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并更趋于完美。所以,劳动必然能促进创新发展。

(三)劳动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论是“小”劳动还是“大”劳动,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继而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宿舍及教室内的卫生环境得到改善,使个人能够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增强了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学生通过义务劳动,为别人解决困难的同时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会增强个人对社会美的认同程度;通过“学习”这种脑力劳动,提升个人的专业眼界和专业素养,能够提高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学生通过工作,感受到劳动果实得来不易,促进了人珍惜一切劳动,珍惜所有人的劳动付出,促进了人人价值观取向的发展[2]。

(四)劳动促进职业道德底线的提升

强调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技能型人才的道德底线。学生有学生的道德,生产者有生产者的道德。因为人的身份、时代等的差异,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的道德[3]。所以,让学生在劳动中发挥理性思维,寻找生活、学习、工作的幸福方向和方式,养成良好的选择习惯,提升其道德底线,使个人的道德标准逐步向国家的、民族的道德靠拢,创造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道德新典范。

(五)劳动是技能发展的唯一途径

只有劳动,才能提高动手能力,才能提高人的技能水平。

二、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专业发展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劳动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融合发展

劳动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融合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习惯来实现的。“思索、质疑、逻辑、论证、联想、记忆”等都是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理解、记忆和反思所学知识,这也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借助信息化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增加专业课堂趣味性,或有效分解知识难点,降低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的门槛,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系统化且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主观意志。

(二)劳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融合发展

劳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融合发展,以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培养学生愿意行动、勇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实现了劳动技能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实训过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产过程。以一级减速器的装配为例:准备好安装工具并放到固定位置,拟定安装方案,如齿轮的选择及定位方法,轴承的选择及安装方向,键的安装方式以及螺栓安装等。论证安装方案后动手安装,还要注意安装的顺序。测试安装完成后,将收回工具并清理生产现场。这一过程是显性(体力)劳动与隐性(脑力)劳动相结合并以显性劳动为主的学习过程。以技能教育为平台开展劳动教育,技能教育是提高劳动教育内涵的重要手段。

(三)劳动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发展

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发展,主要是通过劳动让学生了解并适应将来的工作行业或岗位,提高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及职业个性等。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选定专业的原因是家长认为适合或者大家认为适合,入学前对专业了解得不多。通过相关的职业训练,让学生逐渐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发展专业并热爱专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是学习的成果,也是职业劳动训练的成果。

(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是通过工匠精神、榜样力量等劳动精神教育,促进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而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通过专业劳动训练,提高学习质量以及学生钻研专业的程度,使学生养成敬业、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用榜样指引学生专业发展之路,学习榜样,效仿榜样,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和热爱专业,养成爱党、爱国、爱家的良好思想道德意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推进劳动教育高效发展的途径探析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家庭、社会、政府,都是教育实施的主体,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来办教育,才能收获符合国家、民族发展要求的教育成果。

(一)以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保障劳动教育发展的外部政策条件

我国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劳动教育是个体脑力劳动的结合,是德育教育、技术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综合发展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实施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所以各地区、各教育机构可以根据上级文件制定符合本地区、本机构或本专业的劳动教育培养政策和模式,以保障培养合适的人才。

(二)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劳动教育发展的内部机制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缺乏活力,与预期的职教结果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职教改革一直在持续进行。其中,因学习者缺乏主动意识、劳动意识而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怠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要强化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让学生有劳动的意识,养成劳动的习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劳动成为主导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唯一方式或主要方法。强化“做”的环节,通过动手让“教学”持续下去,通过动脑让学的过程充满挑战和趣味,使结果更符合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要重视劳动教育,以劳动作为过程评价而成为评价的主要方式,使劳动的成果成为结果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以管理及管理教育保证劳动教育落细落实

有些学校由于对劳动教育不重视,劳动课程的设置没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师资力量配备不齐,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劳动教育内容松散,以学校或系部临时分配的劳动任务为主,导致有时学生无事可做,更加降低劳动教育在学生认识中的重要程度。所以,要管好、落实好劳动教育,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搭建劳动教育实训内容框架;配备专任教师,一方面能够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的劳动思想和意识。

(四)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合一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模式保障劳动教育的持续性

从教育角度讲,家庭、学校、社会本就是一体,三者合一成为人一生的外部成长环境,加强任一环节的劳动教育,都有利于人的劳动思想、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成长。我国劳动教育由来已久:毛泽东关于劳动教育思想,确立了劳动必须和教育紧密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以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探索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邓小平提出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必须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习近平认为,必须坚持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所以,要把全员、全社会力量凝聚起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加强对人的劳动教育,才能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服务社会中的活力和能力。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职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