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2021-11-22林颖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职业

文/林颖

评估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重点环节,就是关注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以及是否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来设置专业对口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使得思政教育需要贯穿职业生涯规划,立足于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准。这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指的是学生在确定就业方向之前,根据自身条件对职业走向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就业过程展开系统化安排。从这一层面上看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整个职业发展过程设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基于学生的主客观条件后确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综合提升职业素养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调整职业发展路径,适应社会需求和环境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重视自我评估与自我反馈,在思想层面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明确的必要性。

(一)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思想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在经济变革和就业形势的改变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也发生了调整[1]。高职院校的生源广泛,学生综合素质差异较大,他们的生活阅历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他们在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层面上的差异明显。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长效发展计划,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并寻找合适的工作,随时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出修正和调整。

从素质教育的层面来看,如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正确应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就能在生产环节具备稳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执行工作方面更加完善,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也更容易得到企业的重用。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他们并不能完全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功能与就业形式,对今后的工作规划无从下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寻找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并进行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并加强专业素养的创新研究,将成为学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明确的融合必要性,是为学生保驾护航的主要载体。

(二)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互补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功能,旨在强调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联系外部社会环境,两者相融合以达到学生层面的职业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则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就业观。从这一层面来看,两者都包含着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范畴的有关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范畴和通识教育的主要载体。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政教育都能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社会竞争的潮流中属于稳定地位,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所以,两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上可以实现互补,本质理念上也具有互通性。职业生涯理想不仅包括远期的宏观理想,也关注现实生活的稳定发展要求。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和评价也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组成部分,涉及学生学习环境和今后工作环境中将要面对的各类社会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和岗位操作能力,还需要学会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在工作中开展协调沟通。在准确认识当今时代的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之后,才能明确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为职业发展奠定更加稳定的综合基础,具备发展意识[2]。

(三)帮助学生制定终身发展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思政,是在教育当中对思政教育的延伸和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制定终身计划。因为从课程特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策性和理论性比较突出,有些课程对社会实际生活的贴合度比较低,所以思政教育可以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切入点,要求学生终身发展环节当中所涉及的就业前景和创业政策问题能够真正融入日常学习环节:一方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有力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作用,发挥良好的感化功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思政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

二、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方式

(一)强化职业教育体系与课程建设工作融合

高职院校既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也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提升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现代社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学生入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并且在每个学期设立不同的教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实际上,职业意识的形成本身也需要长期的实践过程作为支撑,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实习之前,也应该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例如,很多高职院校开展“2+1”模式:前两年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这使得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了职业启蒙教育,并且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得到职业启发,确定自身的职业定位。高职院校一般情况下会和企业进行工作联动,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结合职业目标的制定方向,探索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反思学生的职业规划是否符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学生的未来发展计划。在思想层面可以着重关注学生的价值引导和心理建设,通过职业教育体系与课程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3]。

(二)注重职业心理教育和职业咨询指导融合

高职院校需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培养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积极开展职业生涯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虽然高职学生能够比其他院校的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层面,但很多学生对于就业发展形势仍然认识模糊并缺乏自身的合理规划。对此,只有学校在管理制度层面强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才能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人格测验和态度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优势和能力倾向。必要时,学校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健康咨询部门,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及时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发展压力,强调教育适应性,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择业范围。

例如,当代社会人事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改革,使得高职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科学建立学校内部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学生展开合理的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也为企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4]。

(三)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职业规划的基础始终是自我认知,要想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就需要借助职业生涯指导方式,准确评估未来的职业特性。因此,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始终要建立在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以更加专业的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指导,得到专业准确的信息,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职业平台空间。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明确课堂教学和职业教育的基本方向,在了解职业现状和职业性质之后,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获得详细的职业发展信息和指导效果。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意识,还需要让他们在市场的导向下正确培养兴趣并完善职业素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和发展道路,通过实践提升规划和修正职业发展的能力,让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接地气,更加实现理性和感性层面的结合[5]。

三、结语

当前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同时和社会稳定存在必然联系。当前,在毕业生数量激增的前提之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突出。作为高职院校,不仅要保障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就业率,还需要保障专业对口和就业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之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具有良好素养,适应社会大发展的客观需求。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爱的职业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