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辽宁省民办高校人才培育问题探析

2021-11-22徐佩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培育思政

文/徐佩文

辽宁省民办高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其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普遍落后于普通高等院校,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教学基础设施上,其一般都是自筹经费办学,运营资金有限,进而严格控制教师的数量,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且工作量大,对教学质量有着不良的影响[1]。而新媒体在民办高校人才培育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其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和手段,并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对辽宁省民办高校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一、辽宁省民办高校人才培育运用新媒体的可行性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化教学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其融合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彻底改变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新媒体平台则是融合现代的主流媒介,技术也更加地先进,功能强大,具有在高校人才培育中应用的可行性。而且现阶段的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一般可熟练操作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眼界更宽,其对新媒体教学的适应性更好,尤其体现在教学互动上,教师和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实时交流,学习效率将得到明显提升。

(二)公共课教学表现良好

高校的公共课通常是一个教师面对上百名学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也不可能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对课堂整体的掌控程度不高,且公共课教学课时有限,使得教师教学节奏较快,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再加上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课下很少主动学习,影响到公共课的教学效果[2]。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公共课由课堂延伸至课堂外,将录制的教学视频或是制作的教学课件上传至新媒体平台,学生只需使用智能手机就可进行课后的巩固学习,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可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再次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二、辽宁省民办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才培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才培育的机遇

1.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新媒体为信息传播提供诸多的平台,例如,人们常用的快手、抖音、微信、微博、QQ等都属于新媒体范畴,并且都可用于教学之中,也可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学生使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可以收集学习资料和信息,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于部分理论和理念的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较大,可通过人民网或者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官方平台去搜寻信息,以全面深入学习思政教育内容。

2.增加人才培育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师根据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问题的设计,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和枯燥;而新媒体中拥有大量的教学素材、文件、资料,教师可通过运用新媒体查阅相关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且思政教师可依据教学的需求搜寻最新期刊,检索相关的时政要闻,关心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变化,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为思政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3.保证人才培育的实效性

目前,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较为普及,教师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实时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将人才培育从课堂扩展至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特点,将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文件、资料等上传至新媒体平台,这样让学生一旦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将自身的建议或是学习成果在平台上分享,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进而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率[3]。另外,新媒体平台基于互联网运行,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人才培育面临的挑战

1.弱化教师教学主导地位

将新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学生学习的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往学生主要依靠教师传授来学习和了解理论知识,而在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成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增强,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大量地运用新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得自身教学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辅助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教师督促学生改变自身学习方法上的不足,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发生转变

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不再过度依赖思政教师,思政教师也从教学主导地位转换为辅助教学的位置。新媒体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影响较大,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等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符合现阶段高校人才培育的要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强化辽宁省民办高校人才培育的策略

(一)建立正确的新媒体人才培育观

民办高校要想在人才培育中良好地应用新媒体,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应用观念,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中进行积极的宣传,使教师和学生对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个深入了解,为新媒体的实际应用创造良好基础条件。还需对新媒体在教学中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其辅助人才培育的地位,但不可完全取代教师的位置,以适度、准确、灵活应用为原则,确保新媒体优势充分发挥。学生是人才培育的对象,要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育内容,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将思政教育贯彻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延伸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完成思想道德的良好建设,成为新时期的优秀大学生。

(二)专门打造人才培育新媒体平台

1.以人才培育内容为核心

辽宁省民办高校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自身的新媒体平台,建立校园网站,将时政要闻、思想政治经典理论、当前形势等建立各自的学习专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例如,时政要闻专栏,为学生提供国家最新政策、时事政治、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把握当今的发展形势。或者是进行守法教育,从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入手,例如,校园出现偷盗和发生矛盾冲突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信息交互平台

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打造信息交互平台,将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政教师、政工人员、行政人员等集中在一个交互平台,相互之间加为好友后可进行沟通和交流。专业课教师可在平台发布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辅导员通过平台可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状况,学生借助平台可寻求教师和高校其他人员的帮助,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信息交互平台中,也可积极邀请教授和专家学者的加入,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建议,解答学生的疑惑。高校的党建工作,也可借助平台进行党建工作,打造集“微党建+微党课+微讲堂+微论坛”于一体的信息交互平台,使高校的党员、干部、预备党员等通过该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和学习。

(三)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新媒体

基于上述分析,新媒体具有融入教学的可行性:第一,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使用新媒体设计教学内容,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讲解中,可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使用互动模式,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第二,使用在线教育平台,例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并将制作的教学视频上传至新媒体平台,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参考;第三,分享教学资源,教师可将自身收集的文件资料、制作的教学视频,通过微信群或者是QQ群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进一步巩固课堂的教学成果;第四,在实践活动中,录制学生实践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以及拍摄照片,活动后制作成小视频并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引导学生对视频的内容进行讨论,或者是采取直播的形式,对实践活动进行全过程直播,吸引未参加活动学生的参与和关注,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范围。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人才培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媒体平台在专业课程和思政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可熟练使用操作各种新媒体平台,以及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从网络中收集教学资料和文件,并使用相关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或者是使用手机录制教学短视频,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人才培育方式方法上发生的转变。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培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