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人才培养视角下中职会计教学的创新构建

2021-11-22陈珊珊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化中职人才

文/陈珊珊

现代社会中,不论企业、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会计都是不可或缺的岗位,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会计人员的数量要求也越来越多、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更加专业,构建适合学生专业化发展的会计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1]。

一、培养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目标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革,要求人才培养的方式不断更新创造。只有人员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才能保证中职学生毕业后可以迅速融入社会,创造价值,展现能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现在,虽然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大,但是能够培养会计的方式也很多,例如大学本科培养会计,中职和高职也在培养。面对这些问题,中职会计教育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这无疑为会计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中职会计培养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升才可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中职毕业生具备高超的专业化,才可能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找到心仪的工作,在擅长的领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以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岗位需求为基本导向[2]。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最终的归属地是各种中小企业,这些工作的特点往往是繁重的,具有重复性和程序化的特点,因此,这样的工作条件要求学生必须适应会计工作中重复性和程序化的工作内容,才能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2018年,国家教育部为了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印发了《全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施方案(2018—2022年)》,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骨干人才。在文件中明确要求会计教育在五年内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湛、视野开阔、作风优良的财务骨干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

国家提出了相关要求,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专业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势必要求会计人才不但要拥有相应的会计专业化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熟练应用各种办公软件处理各项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完成会计工作的培养,还必须提高人才的各项能力。

二、现阶段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在中职教育学校,学生大多处于15岁~18岁,正是叛逆期,会和教师发生冲突或者直接逃学。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会计人才不愿意到中职学校担任教师。加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人才培养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教师工作量巨大,教学过程中会存在“疲劳教学”的情况,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3]。

(二)教师专业化培训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教师具有职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职前培训是指在入职前,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参加系统的培训会才可以进入岗位;入职后培训是指进入教师队伍以后的规范化培训。除此之外,教师在工作期间也需要按时的培训,保证更新教师的基本知识,使教师可以终身学习。

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并未形成一体化的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系统。在中职学校中,很多教师并不是从师范学校毕业,对于师范生的专业化知识存在着问题,对教师本身所缺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在入职以后没有得到专业化的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掌握学生心理,促使中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三、如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培养专业人才

(一)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

在上述问题分析中提到许多中职会计教师并非师范专业出身,因此要求学校应该形成科学的教师培训系统。在入职前加强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在入职以后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养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满足会计教学的需求[4]。

(二)开发校本教材

每个学校的基本情况都不相同,因此各个中职学校可以根据以前使用的教材,结合学校的学情,设计适合中职学校发展的校本教材。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听取学生的意见,让校本教材成为适合学生的教材,满足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深入第一线,收集第一线的资料,组织教师和学生收集用人单位在会计相关方面的资料,编制相应的教学教材。这样,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既可以帮助教师们了解教育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帮助教师了解会计行业的相关实情,从而更好地培养相关人才以适应岗位发展。

(三)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近年来,随着高考扩招,更多的学生选择普通高中进行学习,中职学校招生还是较为困难,生源质量较差。选择读职高的学生基础差,加上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进行会计教学时采取老套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找到会计学习上的天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5];最后,作为中职会计教师还应该创造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积极积累会计专业知识,做到快乐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加强校外实习见习机会

学校想要培养学生成为专业人才,毕业后顺利找到适合的工作,顺利融入社会,那么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进入社会见习实习,多参与社会实践。

职业教育开展最好的国家是德国,德国倡导“双元制”职业教育,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我国职业教育也可以借鉴德国这种校企合作的方法,学校应按计划组织在校学生前往企业见习会计的相关工作,在相应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工作的实习。采取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在学生实习或者见习过程中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达到职业教育的本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化会计人才。

(五)注重“轻结果,重过程”的考核方式

现阶段,中职学校许多科目采用的评价体系都是传统的理论考试,根据考试的最终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注重结果,轻视学生会计知识掌握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会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最终考核也只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是否掌握的考察,根本无法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会计实践知识,造成学生步入社会后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此,对学生的考核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依靠最终的结果来进行,还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平时的作业完成、实习或者是见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除此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比赛,或是自己准备一次会计教学课程,等等。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

(六)从“重理论”转变为“重实践”

在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上课过程中拿着教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无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在课堂上多模拟会计的相关活动,比如举行“课堂会计大赛”来锻炼学生的记账能力、整理能力,等等。采取类似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

将理论课转化为实践课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领会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采取登记账簿的方法登记相关资料,可以锻炼学生记账能力;进行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大家取长补短,发现不足。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多,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时机。但是中职教育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化程度,以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在这篇文章分析中可以看到,中职学校还是存在教师团队人数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要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来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见习和实习、更改教学方式或者转变教学重点等措施以便于培养中职会计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化中职人才
人才云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