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22罗永莲
文/罗永莲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社会性问题,同时也是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取代下岗职工就业问题的核心。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就业问题包括:群体性对社会经济市场产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造成供需不平衡问题;大学生就业主观意愿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存在矛盾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创业的方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的产生[1]。借助自主创业的形式,大学生能够将自身兴趣爱好与选择的创业项目相匹配,以此大学生可以做自身感兴趣的事情,并通过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配合正确的创新创业思维,在社会经济市场当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大学生通过创业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就业带来的压力问题,但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方式主要原因是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突破[2]。因此,只有通过更加合理的引导方式和手段,才能够实现对大学生创业占比的程度,从而充分调动社会正面创业风气,并逐步形成新的社会工作秩序。基于此,下文主要针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一、引导高校大学生更新创新创业理念
基于理念的确立会影响主体后续各项行为及发展这一理论,能够为实现当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良好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在明确发展路径时,首先应当对学生创新创业理念进行更新[3]。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和毕业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会产生错误思想,部分人会对就业和创业产生不自信的心态,而部分人也会出现好高骛远的思想。针对这一问题,在为大学生规划未来就业和创业路径时,高校教师和家长应提高对学生就业和创业走向的关注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使其在未来就业或创业中能够具有更强的信心[4]。同时,高校还应当为大学生构建长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机制,并依托高校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的教育。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到企业当中进行观摩,从而形成对劳动分工的初步认识。另外,高校还应当提出相应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在闲暇之余学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能,以让高校大学生能够在未来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有更多选择。高校还可通过与外界机构、企业合作的方式,让年轻的创业者和技术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到学校为大学生进行示范和演讲,以此让大学生在步入到社会前便能够对不同行业的发展产生必要的了解,从而认识到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老旧的就业和创业观念,充分利用多种不同途径,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并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可采取的手段包括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大学生与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沟通等,以此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市场实际工作形势以及自身现状,从而明确未来自身发展需要。同时,高校还应当引入现代化的新媒体手段,宣传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更加符合自身发展以及未来经济社会需要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观念,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营造出更积极的氛围。
二、凝聚帮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力量
帮助高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不同国家而言,实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为实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高校应当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积极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并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形成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合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5]。在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时,应从精神、物质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综合实施,传统创新创业资源相对分割化且单一,并没有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同时在不同高校当中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当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将单一的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的方式,形成更加具有优势的资源配置,并在帮助大学生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完成对大学生的潜力挖掘,利用现有各类社会资源,并通过高校的共同努力,在政策、制度以及多项政策上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倾斜,并在培训、资金等各个方面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方便,从而更加积极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当代高校还应当与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帮扶团,以此借助社会的力量,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便利条件。立足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条件,在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的道路上,需要团结多方力量:一是要始终与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等进行通力合作,通过各个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和劳动保障;二是高校应当与相关企事业单位保持一定联系,通过企业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提供培训基地以及职业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三是高校要与各个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各个第三方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三、搭建服务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在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高校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并且需要将优势充分发挥在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上。在开展一系列帮扶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撑条件下,凭借高校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创新创业平台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总体提升[6]。同时,高校还应当将当前社会经济市场作为重要依托,并将大学生的群体能力养成作为基础,为大学生量身定做更适合其未来发展的培训模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也应当对就业市场现有劳动力需求以及未来市场劳动力需求方向进行充分把握。对需要进行就业和创业的大学生,高校应当更加积极地开展岗位技能振兴政策,将实际岗位作为重要依托,培养大学生具备中高级技能,成为专业知识与实际能力兼具的人才。在该项战略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为培训大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补贴,以此帮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个培训项目当中,从而实现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部分动手能力差、职业经验少、缺乏敬业精神的大学生,还应当增加其实习机会,充分扩充现有实习岗位,并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从而更加有效帮助这一部分大学生重拾信心,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的可能。
除此之外,当代高校应当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上的优势,创造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为更加有效地解决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资源渠道阻塞、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高校应当为大学生提供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高校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进程上,应采取项目化的方式,将帮助创新创业工作进行到底[7]。同时,在以项目化的方式完成各类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要更加注重对项目的细致划分,认真将每一个项目内容都落实到位,促进创新创业帮扶工作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尤其是应当重点开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并与教育部门一同构建综合指导思想、目标以及模式内容等融为一体的活动体系。同时,高校还应当将就业岗位和创业服务带入到高校的“百校千企送岗”活动当中。最后,还需要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维权热线的认知认可度,为大学生提供在法律层面上的援助和维护权利的各项服务内容,从而让大学生能够在合法劳动权益下,对自身就业和创业进行保障,要将各个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相关信息整理成册,以此更加方便大学生去查阅相关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信息,从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就业与创业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解决青年的就业和创业需求,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逐步提高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有利条件。基于此,文章通过开展当代高校创新创业大学生未来发展路径的研究,从三个方面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思考,以期为实现大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