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021-11-22韩天瑶蔡桂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院校

文/韩天瑶 蔡桂文

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中国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志愿者队伍也日益壮大,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不仅有共青团中央指导下的中国志愿者协会及各级志愿者协会,也涌现出许多非政府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既有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也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同时也成为青年工作、各级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创新志愿服务活动是强化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

教育部在《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将学生志愿服务定义为: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概念上看,自愿性、公益性是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特点。从目的上看,组织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要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认真总结经验,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努力促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化、规范化、常态化。基于此,要使志愿服务活动在当前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理念的要求下更持续、综合、全面地发挥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化、常态化,则更需要顺应时代要求,探讨以志愿服务活动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方法和新路径[1]。

(二)创新志愿服务活动是推动新时代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的客观要求

伴随着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对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才兼备、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的职业技能人才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而志愿服务活动本身既包含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要求,也包含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属于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的重要方式,应当配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向更符合学校育人要求以及社会实际的方向探索和发展。

(三)创新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青年面向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进行的自我探索和成长的需要

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也有个性化需求。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影响,青年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对个人成长多样化的个性诉求,迫切需要了解社会,感知社会,融入社会,而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关注社会现实,鼓励青年为关爱弱势群体、改善社会现状进行实践,志愿服务有助于让青年更为全面地了解社会,更加综合地磨炼心智,提升素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使其与时俱进,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促进青年进一步完善自我探索,增进对社会的觉知。

(四)创新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更全面回应受助群体的需求,有益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

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于社会,而社会现实、社会问题也是变化和发展的,援助领域和受助群体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新的需求。在政府管理暂无法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调解社会矛盾现象时,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对政府的管理进行补充,回应社会受助群体的需求,以减轻政府负担,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法治和社会公平。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界定及构成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即基于对前人的发现或发明、结合对现实情况的认知和思考,由个体进行有别于过往的发明、创造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项普遍性的能力,在科学、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领域表现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发现和阐释的能力,也包括实物性的发明和创造的能力,并且创新能力又将对其所涉及的领域产生价值影响,并可能由此产生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价值。创新能力不囿于特定领域,只要是基于个体对过往和现实条件的统合认知,就有发挥创新能力的可能。而且从个性化的角度看,人人皆具备潜在的创新能力。由于客观现实条件的发展变化,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创新能力的表现也会发生因人而异的变化。由于与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思考和运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创新能力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感知能力、联想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迁移思考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等。

(二)创业能力

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新的企业。广义的创业则是指在商业领域以创新的方法创造新价值,提高生产力的整体性活动。其过程是个体或企业整合现有的资源、资本、技能、观念,把握时机,以生产或商业活动为载体,创造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并且由经营和管理模式进行推广和延展。创业能力即个体在实现创业行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或体现的能力,其中包括个人特质、动机、情感、价值观、个人技能等多个维度。

(三)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并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简单集合,而是更加强调两种概念的共性和表现形式,是在新时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基于现实的考虑对两个概念进行了统合和重新解释。在教育领域强调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密切关联,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以及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二者不可偏废,共同为适应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理念进行服务。教育领域提出创新创业并重,意味着鼓励创新向商业模式的转变,强调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在教育领域则意味着对学生的价值引导,让学生在思想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从而提升创新和创业的水平和层次[2]。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包括价值和实践两个层面,是综合范畴中的能力要求,其价值导向包括以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造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实践导向则包括对创新成果转化的要求,在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创新主体整合资源,协同运作,综合运用相关的能力,改善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学习理论角度看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52年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用以解释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行为。社会学习理论框架主要有四点:一是观察学习,班杜拉受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将观察学习理解为示范事件发生后,开始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出过程—动机过程”四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共同组成的过程,最终实现匹配行为;二是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把环境、行为、个人三者看成是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多数情况下三者间有高强度的相互依赖,交互作用;三是自我效能感。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完成某一活动的程度的信念或判断。自我效能感代表个体在面临任务时的自尊、自信、胜任感等方面的感受,影响个体执行活动中各项功能的发挥;四是自我调节理论,个体通过内部标准来调节外部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人的行为是外部和内部共同影响的结果;重视认知因素的重要性,认知在人的活动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人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形成的,间接经验的学习也十分重要;强调自我强化的作用,自我强化对于加强自我行为的控制很重要。当我们在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可以运用这一理论对大学生进行外在强化,通过引导个人观察学习,提高外部强化等方式提高个体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成效。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符合社会学习理论的过程要素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组织,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明确的活动形式和任务目标的前提下,在志愿者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对某高职院校200名学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半数以上具备志愿服务经历,并且能够在每个学期做到参与频率相对稳定,参与原因包括情感和个人发展两方面因素,在情感目标方面,希望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结交更多的朋友,充实课余生活,在个人发展方面则希望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就能力提升目标而言,志愿者们最希望提升的能力是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从志愿服务活动整体组织和设计方面看,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有充分的动机,并且在经过培训和示范后,能够保持参与模式,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性开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对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受环境的影响

在抽样调查中,某高职院校在选择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中最倾向的三类分别是关爱弱势群体(64.97%)、义务劳动(61.42%)、支教(51.78%),而选择公益创业类的比例位列第四(41.75%),远高于支农、社会调查等其他选项。其中,关爱弱势群体、义务劳动、支教活动是该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形式,最受志愿者青睐。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而公益创业活动类型则比较少,这表明志愿者们在对志愿服务活动类型的选择上有创新性的倾向,其参与意愿能够受环境影响,依靠宣传动员引导,可以在活动形式、过程的创新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继而强化参与学习的成效。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容易获得多个层面的自我效能感

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包括活动组织者、服务对象、志愿者三方面,涉及学校、社会及志愿者个人三方面。首先,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和动员方式带有鼓舞性质和正面感染色彩,志愿者在参与活动前能够明确活动的目的及个人参与动机,对于个人的行为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其次,受助者在志愿活动中对志愿者的情感表达是志愿者自我效能感的最直接的来源,是激励志愿者继续参与服务的基础;最后,活动组织者对志愿服务参与情况、时长的记录和表彰,以及对优秀志愿者榜样宣传对志愿者的自我效能感起到鼓励和强化作用。志愿者参在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个人对活动的期望反馈,而且能得到学校的肯定、社会的认可,有助于提升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效果。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能够对志愿者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有基本的认知,对个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个人能力目标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以此影响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选择以及个人在活动过程中对能力训练上的注意和有意识地强化。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多个主体,志愿者需要处理与组织者及服务对象的关系,通过与相应主体的沟通与反馈来判断个人的言行是否合宜,从而对个人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将个人的自我调节与志愿服务活动及多个主体对学习过程的外部强化形式相结合。

四、创新志愿服务活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基于过程管理要素的调整

创新创业能力包含价值和实践两个层面,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的创新也应当从价值与实践的角度出发进行调整和运作,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志愿服务实践过程中。

(一)强化志愿服务活动中创新创业价值引领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在社会实践的锻炼,高职院校学生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出于价值选择。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锻炼中,学生会根据体验更新自身对志愿服务活动、社会现实以及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认知。志愿服务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应当在价值引领层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价值引导。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引领范畴,鼓励和引导学生以了解社会,提升能力,创新思考,自我更新的整体价值目标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接触创新创业所需要整合的资源要素,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和可迁移技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加强归纳总结,向公益创业方向进行探索与尝试。

(二)细化志愿服务活动过程的程序模块管理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模式相对固定,并且对上级和老师的指导作用依赖较强。对此,加深对志愿服务活动过程模块的细化分析,让志愿组织成员、志愿者在参加活动时不仅完成工作任务还应加深反思,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对志愿服务活动过程的把握,经常分析和反馈对志愿服务活动各环节的运作,并进行完善与创新,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创新性调整进行强调,在活动设计环节强化创新理念和细化活动方案,创新招募、培训动员的方式和宣传手段,使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的活动设计、志愿者招募、培训与动员、活动开展、总结与反馈五个模块形成环环相扣的闭合运作过程,结合创新创业意识,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水平和活动成效呈螺旋式上升。

(三)深化交流沟通,探索志愿服务新视角、新方法

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志愿服务价值引领和程序管理的影响下,鼓励大学生带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创新创业的意识,在伙伴、个体与志愿组织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并在此过程中对个体的创新主张进行深化和澄清,培养探索实践精神和问题意识,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兴趣。而面对不同的活动组织者和服务对象,大学生在参加实践过程中可以提升个人适应能力、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恰当的交流手段,加强与志愿服务组织内部和外部成员的沟通效果,了解伙伴、受助者的想法和需要,不断提升团队合作的效率。

(四)鼓励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志愿服务育人成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所影响的创新创业大环境下,高职院校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踊跃参与各项创新创业实践,这为志愿活动参与者的创新创业实践带来了正向引导。依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实践中对社会需求的观感会更加全面。同时,以公益的心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以更长远的视角思考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在关照社会、创新思考和自我革新的价值引领下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成为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两翼,为提高志愿服务的育人效果进行了有力补充。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创新性,并强调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转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商业意义的实现,价值与应用层面的教育应当并重。志愿服务活动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价值引领和实践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融合创新创业价值理念和实践指导。高校通过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不断探索志愿服务创新模式,在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的综合能力,在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下实现自我革新,在公益和创新意识影响下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是回应学生个人发展需求、顺应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题中之意。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院校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