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探析
2021-11-22谭贻群
文/谭贻群
从2002年《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发生了重大变革,现如今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能够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的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1]。
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大家已了解到在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不断调整[2]。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七大方面二十条子方面的内容都明确作出了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对应这些要求,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尤其是近年来的“1+x”技能证书的提出,实践教学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基地则是重中之重[3]。但现在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调研少,探索少。调研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调研少,探索少的现状。虽然大多数学校已与有过合作交流、人才推荐的企业开展了基地建设,但基地的行业代表性不足,多数基地与高职院校在相应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不足,能参与的也仅仅是参与高职院校毕业季的招聘活动而已。
第二,平台少,沟通少。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无法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是因为缺少较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近十年内,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看到了该现状后,已加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几乎覆盖了全国各高职院校,这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较好的平台。但各职教集团管理水平和发展现状参差不齐、发展不一,造成很多职教集团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还停留在平台少、沟通少的阶段。
第三,就业创业融入程度低,导向性不足。实践教学基地不只是专业技能的实践,更要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了解行业、岗位的就业创业现状,不然很容易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两张皮”的困境,并且导致技能实践实习后不能在未来的就业创业过程加以运用使用,因此需要将就业创业融入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去,让学生提升技能,并对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作出正确评估。
二、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价值
第一,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终体现。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的必要选择,也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终体现。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就是以大学生的现实生涯价值为导向,解决其就业创业的职业归属。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围绕大学生的这一价值需求,将就业创业指导融入其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对职业岗位、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产生全新认知,并有效提高合作企业大学生的就业稳定率。只有大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上真正意义地提升了技能,满意度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第二,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除个人价值外,其社会价值也是其重要追求和归属,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价值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大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家庭、工作单位和周边朋友圈的认可度。首先是家庭角度,当前大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体,独生子女居多,其在家庭的位置有如“核心地位”,父母及长辈的期待颇高,此时他们会不断期待在职场的价值实现,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既有利于其职业的认知和职业稳定性,最终还能促进实践、实习、就业、创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促使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单位及周边朋友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存在社会价值的迫切实现,好让自己“有面子”。而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成长以及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能够有效改掉学生“好面子”这一现象,而且对企业而言,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也能帮助企业发展和增收,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最终为社会的稳定提供必要支持。
三、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途径
第一,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建立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首先就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而各高职院校就应该与企业、行业共同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渠道。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作为双方共同探索的首要任务。常见的方法有双方定期召开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双方互派“双师型”教师进行过程跟踪等,提出现状和趋势,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订和更新,达到双方共同合作的目的和意义,促进合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第二,共同探索就业创业教育融入方法。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既要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又需要科学地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到基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去。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或在校课堂中的就业创业教育,都只能从表面上更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思想,不能有效地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而在基地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个人知识和能力的缺失,此时基地导师可以在实习实践指导过程中融入就业创业教育内容,以有效转变其行为习惯,改变其思想意识。由此可见,共同探索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入方法和渠道,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融入程度,极大地丰富基地技能指导的有效性,能够体现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社会价值。
第三,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兴,则专业兴;专业兴,则职业教育兴。高职院校应该紧密联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组建研究团队,共同探索行业的发展现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将行业企业需求融入就业创业教育之中,让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及就业创业都能在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和趋势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第四,共同研究基地建设目标。基地建设和发展目标是基地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能只建不管,在基地建设完成后,双方要共同研究建设和发展目标,使目标既要符合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又要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既科学可实现,又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下不断修订。而且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够符合共同发展的要求,共同研究行业就业创业素养需求。此外,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基地建设目标,必须要充分结合时代背景下企业、行业、高职院校、地方政府等四个层面的要求,既不能夸大宣传而失去可行性,又不能建立“表面式”的“假大空”目标,从而提升基地建设目标的科学性。
第五,共同制定基地合作长效机制。专业兴,则基地兴;基地兴,则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都兴。制度是落实建设目标的有效保障,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包括制度保障和执行计划等。对校企双方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基地而言,首先需要所在高职院校制定和出台建设制度和维护保障制度,以保证基地的成功建立;其次需要高职院校牵头,与企业、所属行业以及所在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制定基地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发基地健康发展,激活行业内在动力,促进基地所在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能有效破解企业和行业的“用工难”的问题,还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地方经济服务功能升级问题。此外,当前还存在“双师型”教师紧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双方或是企业、行业、高职院校、地方政府四方之间的沟通力度不足,平台和投入较少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既要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入手,还要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研究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最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基地的有效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和国家产业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