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原因及对策
2021-11-22王洁
文/王洁
贫困生在高校中属于一类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学费昂贵的民办高校,他们面临着经济、精神等多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助、减、免、贷为辅的资助体系,有效缓解了上述问题。但由于贫困生问题的复杂性,在实际的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问题才能让每一个贫困生得到准确认定,进而实现合理的资助。
一、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
贫困生认定一般流程如下:学生提交相关贫困证明—班级审核—系部审核—学校审核—教育厅评定贫困等级。学校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学生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确保提交到省教育厅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贫困生认定材料真假难断
以笔者所在的省份为例,学生提交的材料主要有“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申请表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信息、家庭成员情况、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信息等。从申请表中涵盖的内容可知,获取的贫困生信息比较全面,但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无法准确核查家庭成员的工作单位及收入,且很多家庭成员无正式的工作,只是以打零工的形式就业,收入相对不稳定。因此,有关家庭经济状况的资料中包括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突发事件、家庭债务等诸多信息无法准确提供到相关部门。
(二)精准扶贫评定标准不同
近几年,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但是在建档立卡手册和低保证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地区贫困,但其他地区相对不贫困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样是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参考标准却不一样,以至于各地的认定情况出现不一样的情况。
在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速度方面各地也是快慢不一,有些地区很积极,2016年就评定了当地的建档立卡户,这些地区的贫困生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享受特困户待遇,其每年的助学金为4000元。但有些地区比较延后,2018年后才确定建档立卡户,这些地区的贫困生就只能等拿到建档立卡手册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
(三)贫困生认定材料和现实脱节
贫困生等级评定依据的是家庭经济信息采集表中的数据,根据各贫困生上报的数据核算对应的分数[1]。按分数高低划定困难等级,理论上看很合理,但在实际的评定过程中会出现评材料不评人的情况。即只要有材料都可以加分,没有材料的都加不了分。在评定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学生家长患病,但是在乡镇医院就医,没法开出符合条件的证明,以至于无法顺利评定。父母文化参照指标解释看户口本,但部分学生的户口本显示的父母文化和实际不一致。家庭欠债情况很多同学却拿不出欠条或相关证明材料。
(四)贫困生资助多重局面
参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建档立卡本科生和研究生补助工作的通知》,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对广东省户籍建档立卡全日制本科生给予免学费补助和生活费补助。本科生免学费对象是2019年秋季学期起,在校就读全日制本科的广东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补助标准为本科生每人每学年5000元。本科生生活费补助对象是2019年秋季学期起,在校就读全日制本科阶段的广东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标准均为每人每学年7000元。补助的学费和生活费共计12000元。结合前文所述,建档立卡户一般都会被评定为特殊困难户[2],一旦评定通过会获得4000元助学金,即该类学生可获得总计16000元补助资金。另外,在广东省部分地区政府或机构还会为贫困生提供一定额度的资助。对于一般困难的学生,这些同学基本都是家里上学的兄弟姐妹较多,父母无正式工作或务农,收入低,非低保、非低收入职工子女等。这些学生基数比较大,在贫困生认定中得分少,按照分数划分困难等级,他们很多人都无法准确评定,最好的情况是评定为一般困难,一般困难助学金对应的是2000元,但是2000元对于民办高校20000元以上的学费显得微不足道。
二、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原因解析
(一)贫困生认定人力和物力有限
由于民办高校用于贫困生认定的人力、物力有限,对于贫困生提交的材料无法一一核查其真实性。因此,评定的数据依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导致出现认定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匹配的情况。
各地政府和村委会为了让本地学生获得资助,一般都比较乐意为学生开具各种证明。而他们开具的证明大多没有进行前期的调查,都是学生要求什么开什么。证明开具过程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并且开证明的当事人不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没有人或机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同时,高校学生的资助资金与当地政府财政不具有直接联系,即开证明不会影响本地的财政情况。
(二)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各异
各地实行精准扶贫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评定建档立卡户,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评定的建档立卡户参考标准也不同。
同样由于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政府部门在推进精准扶贫时进度也是快慢不一,因此出现各地贫困生被评定为建档立卡户的时间不同,享受特困补助的时间也不同。
(三)评定结果依赖数据
近几年,广东省贫困生的定级都是由广东省教育厅根据高校上报的贫困生家庭信息采集表,给贫困生打分,按分数划定困难等级。从理论上看,这种评定方法符合定量分析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能确保数据真实性的情况,即出现有需求的学生拿不到符合条件的证明、有证明的不一定真贫困等复杂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认定贫困生等级时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对象的真实情况。
(四)资助目的不明确
在实际的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家都过分关注学生的困难程度,很少关心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只是将助学金当成了生存性资助。助学金的评选变成了单纯的比较家庭经济情况,门槛过低,甚至出现一部分同学一味地想要助学金,不思进取。
(五)资助分配不精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考虑怎样让特困户在政策的帮助下脱贫。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特困户上,所有的资助全部向特困户倾斜。正如上文所提,广东省2019年秋季开始对建档立卡的学生提供5000元学费减免、7000元生活补助,这对特困生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也减轻了民办高校学生很大的学费压力。但大多数的一般困难生得不到资助,学费压力较大。根据事物发展的原理,贫困户的分布也是动态发展的,随着特困户的兜底扶贫开展,原本处于中间的贫困户将转移到社会底层,产生新的特困户。
三、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对策举措
(一)加大对贫困生认定的人力、物力投入
因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涉及面较广,按照学校的统一标准,通过实地走访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评定,这样所有贫困生认定的标准相对比较统一。但实地走访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因此高校要加大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投入。
除了走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外,对贫困生提交的材料也需要进行审核。贫困生认定时间紧,一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各系部要对系部内所有的贫困生进行摸底、材料审核、数据上报,任务重[3],因此这项工作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
(二)完善地方政府监督和问责体系,构建全民数据系统
贫困生认定数据都是来自贫困生,这些信息单靠一次走访很难全面掌握,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贫困生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就业情况、健康状况、收入来源情况等相关材料。地方政府在接到学生的诉求后,需要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核实后才能签字盖章,而且要对签字盖章的内容负责。
(三)多维度认定贫困生困难等级
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要综合考虑可以开到符合条件证明的时间和开不到证明但实际存在的时间,综合考查学生的平时消费情况和拿到助学金后的消费情况,综合评估家庭突发事件和家庭成员发展性事件,同时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综合素质,尽可能多维度地了解学生,全面掌握每一个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公平、客观。
(四)资助点面结合,扩大受资助覆盖面
从目前的贫困生资助政策可知,特困生能够得到资助,而且获得资助的金额较高。但是对于大多数一般困难的学生而言,却不容易得到资助。因此,民办高校在分配资助金额时要兼顾一般困难的学生,或者可以通过设定专项资助金或勤工岗位,以解决一般困难学生的生存压力。
四、结语
贫困生认定工作关系到贫困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转变、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因此,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意义重大。但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复杂性,不仅需要高校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全面了解每一位贫困生的真实情况,也需要各地政府部门做好相关的统计工作,只有这样一起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