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探讨

2021-11-22赵志坚集宁师范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

灌篮 2021年20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锻炼体育

赵志坚 集宁师范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

提高国民整体健康发展水平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由此诞生了“健康中国”理念,在城市各个小区和公园设置有多种多样的体育设施,充分满足了群众体育锻炼需求,全民健身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健康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高校应深入解读“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基于“健康中国”理念实施体育教学改革,致力于给大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使之享受健康生活,在行业领域中发挥所长,实现个人理念,创造无限价值。

一、“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体育学科与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不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任,“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更是有了新的目标,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对于体育学科功能的发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立足于“健康中国”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学特点进行分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在比赛中遵守规则,友善对待队友和对手,鼓励学生热心帮助他人,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即使失败了也绝不放弃,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那么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在社会生活中努力践行核心价值观,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立志用所学专业知识回报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储备将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健康中国”战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密切关联到一起,让学生知道加强体育锻炼,辅以良好的饮食和作息,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远离疾病的侵袭。体育课上系统性的教授学生体育运动技巧,传播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引导学生在课下继续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体育教学方案。长此以往学生身体素质会得到明显改善,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国民素质建设工作由此向前迈进一大步。

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困境

(一)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陈旧

学生能否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所用方法,有些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一味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比如说课前让学生围绕操场慢跑几圈,然后跟随教师做动作进行肢体拉伸,固然可以减少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受伤的几率,可是这种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态度敷衍,动作不到位,对于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更是毫无兴趣。然后教师会一边口述动作,一边进行展示,要求学生照着模仿,如果技术动作的复杂程度高,学生就很难迅速掌握,呆板无趣的体育课让学生期待全无,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二)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割裂

通常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会在雨雪、大风天气时将教学场地搬到室内,向学生简单讲授健康知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明显没有摆在同等地位,缺少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计划,在体育课程中健康教育所占比例极小,教师本身健康知识储备匮乏。这就造成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有所偏颇,很难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和习惯,无法运用健康知识规避危险因素,防范疾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饮食和生活作息不规律、不健康,身心健康饱受威胁。

(三)不重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终身体育理念的宣传没有严格落实,与高校体育教学相关联,教学内容中包含有大量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娱乐性、休闲性有所欠缺,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无法从体育锻炼中获得乐趣,参与热情大打折扣。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加关注专业领域发展动态及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上,除了体育课之外很少拨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与“健康中国”战略思想背道而驰。

(四)体育评价未能发挥作用

体能测试结果是高校检验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及个性化发展需求,没有设置供学生自由选择的项目,有些学生为了通过体能测试临时抱佛脚,或者找他人替考,违背了体能测试预期设置目的,真正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信息的反馈不及时,利用率较低,体育教学改革过于盲目,走了不少弯路,在培养大学生科学体育锻炼能力、发扬大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没有多大助益。

三、“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路径

(一)建立体育健康服务平台

依托体育健康服务平台,将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系统全面的传授给学生,增加高校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确保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利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规律作息习惯,维护身心健康,享受健康生活,“健康中国”战略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执行。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普遍拥有智能手机,闲暇时用手机上网冲浪,了解资讯信息,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高校构建体育健康服务平台,按照模块形式设置平台功能,便于学生浏览感兴趣的信息,借此平台来宣传体育文化,讲解健康知识,有专业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师生互动得以加强,学生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感到兴趣盎然。微信公众号会定期向学生推送关于体育和健康的文章,向学生展示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技巧和正确锻炼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油然而生。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

遵循“健康中国”理念,重新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紧密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思想观念的改变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优化教学内容,促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与健康教育融合渗透,真正服务于高校大学生身心素质发展。首先,对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调研,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元素和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滑板、街舞、健身操等,降低技术动作难度,便于学生在课下继续参与;其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获悉学生体育锻炼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始终保持积极心态迎接学习和生活挑战;最后,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整个流程中,观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适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将终身体育锻炼贯彻到底。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新颖、有趣、多样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引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思考,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观看,课上创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协同完成任务的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内化体育与健康知识,从体育锻炼中获得一次难忘而美好的体验,学生会对体育课抱有无限期待之情,对体育锻炼的抵触情绪不知不觉消除殆尽。以休闲体育运动为例,包括保龄球、攀岩、滑板、冲浪等,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水文环境及大学生的兴趣喜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学习,课下学生也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身心处于放松状态,运动过后感到思维清晰,身体变得更加轻盈,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不断提高。

(四)加强课内课外的协同

高校要在校内修建体育馆,定期更新和维护体育设施,免费向全体学生无偿开放,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体育馆使用体育设施进行锻炼,将体育锻炼列为日常生活的一项不可或缺的计划,争取做到运动健康两不误,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得以增强。高校还可以为社会公众有偿开放校内体育馆,将收取的费用用于体育设施的升级改造,促进体育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除此之外,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单单依靠高校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与社会形成联动,拓展教学阵地,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作为学校资源的补充,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到户外徒步、攀岩、漂流、潜水,为学生发扬个人兴趣提供平台,丰富大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高雅、健康的生活情趣,将体育锻炼视为一种终身运动。

(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基于“健康中国”视角,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评价指标要进行扩展和更新,将学生的态度、能力、平时表现、心理健康等纳入评价范畴,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所选体育运动项目采取个性化考核评价方式,以提高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评价主体做到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各占一定权重,评价对象不仅是高校大学生,还有体育教师,重点考察高校体育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师生互动情况,对学生的指导情况等。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摆脱惰性,加强课后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体育教学评价结果还可作为体育教学改革依据,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之情。

四、结语

现阶段,“健康中国”战略正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实施,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依据,为培养身心健康、三观健全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有力践行“健康中国”战略,高校应该建立体育健康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课内课外的协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而切实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育锻炼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我们的“体育梦”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