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练赛”理念下对体育厌学行为实施干预的案例反思
2021-11-22徐伟波
徐伟波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东广州 510080)
1 教学情境呈现
新学期新授班级的第一次体育课上,初二(3)班体委集合队伍,并向笔者报告的过程中,后排男生哄笑声一片。仔细观察,发现是一位男生在模仿体委整队的口令和动作,引发了队伍的骚动。“保持安静!”训斥之后队伍方才安静下来。在课堂常规的讲解中,该生依然窃窃私语、我行我素,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位同学谈什么?那么有趣?要不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话声刚落,学生又是一阵哄笑。再次训斥后,队伍的说笑声戛然而止。一位女生打破沉静说道:“老师,他上什么课都这样,您不用理他。”这位男生的行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接下来的足球颠球教学中,发现该生颠球过程中脚背角度控制不好,可能身高的原因,动作不太协调,但还不时对其他颠球动作不熟练的同学嬉笑一番。在随后的几节足球颠球教学课中,该生依然存在类似课堂表现,还经常假装肚子痛、腿痛、系鞋带来逃避练习。综合判断,该生存在体育厌学情况,并有学困问题。
2 体育厌学成因分析
笔者通过与班主任的反馈和家长沟通了解其相关信息,同时查阅中国知网关于学生厌学的相关文献,经综合分析认为该生出现体育厌学情况的原因有4方面。一是客观原因。该生在初一下学期转学至该校,家境优渥,受当前社会不当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其失去学习目标和追求理想的动力。二是家庭原因。该生为二孩家庭中的大孩,父母关爱相对减少,易产生逆反心理,而过度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其缺乏责任感和担当能力,抗挫折能力弱。三是学校原因。新学校、新环境的适应,中考的学习压力,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其产生破罐破摔心理,逐渐变为厌学。四是自身原因。由于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性格特点的不稳定性和情绪表现的矛盾性,行动缺乏自觉,喜欢挑战成人的权威,表现为体育课或其他课堂的反动行为。
2 结合“乐练赛”理念的教学干预策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运动乐趣,激发和调动其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运动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1]。“乐练赛”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师围绕学习乐趣的热度、运动负荷的尺度、运动技能的梯度、体育品德的高度,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乐趣、掌握学练、享受比赛[2]。而针对该学生的体育学困情况及厌学心理,笔者尝试以体育课为突破口,通过以“乐”促趣、以“练”促能及以“赛”促德的教学干预手段,促进该生体育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3.1 以“乐”促趣
善用音乐元素,以乐助乐。“乐练赛”理念强调身心结合,关注学生心理感受,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3]。音乐与人情感体验息息相关,与人心境相匹配的音乐节律,才能让人心情愉悦[4]。该生是音乐特长生,对节奏鲜明的音乐比较敏感,笔者尝试在准备活动的动态足球热身操中加入动感音乐元素,发现他在音乐与动作节奏的把控方面表现较好。他不仅得到教师的表扬,也获得了同学的赞许。在颠球练习中,利用不同节奏变化的音乐,让其在不同节奏的音乐中感受颠球节奏的变化,提高颠球兴趣,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巧妙布置任务,以动助乐。广州中考体育分值和标准逐年提高,学生需要加强课外练习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为促使该生能主动进行课外锻炼,笔者首先与其商量布置班级体育课外作业的形式,向班里的电教员请教微信打卡小程序的操作使用方法,经其同意,还将2个教学班周末足球练习视频作业交给该生负责编辑,进行后期制作。最后的视频成果得到班主任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让其体会到被重视的存在感和愉悦感。
3.2 以“练”促能
改良学练方式,以精促练。为帮助该生克服足球颠球的畏难情绪,笔者采用“精准扶贫”的策略,把该生颠球正面击球的易错动作拍摄成慢动作视频。然后将技术细节、技术关键的视频与其动作视频进行慢帧对比播放,提示改进方法,再教授其趣味颠球方法。该生对这种“点对点”的学练交互方式兴趣较高,主动增加了练习时间和练习量,还与同学分享技术细节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帮助到更多有同样学困问题的同学。可见,关注个体差异,渗透温度教育,进行“精准喂饱”,能够使学生获得信心,消除畏难情绪[5]。
个性分层教学,以激促能。该生在班内的运动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同时又放不下“面子”,对一般的分层教学比较抵触,不愿参加低水平层次的练习。笔者结合其足球技术能力、心理特点,采用动态分层教学,“破例”将其升级到中等水平层次参加练习,消除挫败感的同时还增强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6]。同时,对其提出要求:期中考试将组织全班进行技术动作考核,如有进步则提升层次,退步了就要退阶。教师的要求让该生产生了“危机感”,促使其压力变动力,练习也更加努力了。
3.3 以“赛”促德
班内外团体赛,以岗促责。针对该生有强烈表现欲但同学关系不融洽的特点,在足球颠球教学中采用团队竞赛形式开展训练。笔者参照月测成绩将学生调配组别(1组、2组、3组、4组),使各组别的总成绩趋于相等的前提下进行颠球团体赛,并提议由该生担任所在组的小组长,由其制定具体的颠球策略(求稳、谁先颠球等)。这种形式的团体赛制,不仅培养了他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同时使他体会到“平等”条件下参与竞争的成就感,提高了颠球的练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其体育品德的形成。可见,为学生提供“平等”平台,并利用此平台进行相应的比赛,有助于推进公平教育,提升学生的体育品德。
家庭线上运动赛,以球促和。为通过家庭力量监督和促进该生体育课外训练的效果,举行家庭线上运动会,指定项目进行视频录制评比(如每家庭每人20s颠球平均次数),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备战线上比赛,该生不仅要完成自身的比赛训练内容,还要充当“教师”角色,担任父母的教练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目标。家庭线上运动会的举行,不仅让该生在课外时间“动”起来,还带动了全家一起“动”,同时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4 教学干预反思
4.1 体育厌学行为得到缓解
通过颠球单元教学干预,该生的体育厌学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一方面,该生对学校、教师、同学有了重新认识,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理解教师和家长的付出;另一方面,该生体育厌学的具体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能够较好地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如上课起哄、走神、逃避练习等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在周末,该生能主动参加并协助教师完成体育作业打卡,编辑制作班级体育打卡视频作业[7]。
4.2 体育中考焦虑得到改善
中考体育改革后分值增加、标准提高,对该生造成一定压力,通过后期与该生及其家长的约谈,该生能够用理性对待中考体育,摒弃干预前的非理性信念,认为“体育无用”的错误看法[8];坚定了自己将足球作为中考选项项目,制定阶段性目标并为此努力,在困难中学会了为自己减压、放松。与此同时,该生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平衡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为自己缓解学习的压力。
3.3 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
通过与该生的沟通,教师很明显地感觉到其不断增加的自信和正能量。该生表示,经过一学期的体育课,感受到了班级中的团结合作氛围,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8]。该生能更好地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和奋斗的方向,父母也看到他的改变,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参与其学习与生活当中,该生每天过得很充实[9-10]。
3.4 存在不足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审视,总结经验教训,或整理归纳心得,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总结经验教训层面看,颠球单元教学干预的实施、效果有3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个人的运动技术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在该生负责编辑的周末视频打卡作业基础上缺乏深度分析,久而久之会让其失去积极性,产生倦怠;三是该生课内、课外体育学习和训练没有形成有效监督机制,导致在干预后期对其干预效果的评价方面产生操作性的困难[11-12]。
4 结语
体育厌学学生的缺点有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其教育转化工作也是一个反复和逐步提高的历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耐心,逐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获得感。对学生实施“一对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符合中学生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同时能建立良好、真诚的师生关系。“乐练赛”理念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运动体验,为体育厌学行为实施干预提供操作方略。运用“乐练赛”教学理念,为该生技能、体能和心理制定的干预方法具有针对性,对解决其体育厌学问题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其厌学行为得到了改善,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