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17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竞技体育运动

于 红

(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 贵州 贵阳 551400)

中职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职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和解决对策,不仅能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锻炼不仅能消除学生学业的压力,同时还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神经,并且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保持学生身心的平衡。因此,本文笔者从中职生体育运动中存在的不同程度地心理障碍出发,找到应对的策略。

1.中职生在体育运动中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1.1 消极被动心理。调查显示,将近一半以上的中职生对体育运动表现出喜欢和拥护的态度,而剩下的40%以上的中职生对体育运动则表现出消极、被动的心理。而在这类消极、被动的学生中,尤其以女生的反映更为明显。这部分原因是由于男生和女生的先天的生理构造造成的。中职女生的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参加体育活动时有很多不便,因此在心理上对体育活动产生排斥和害怕的心理反映,加上部分女生不能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体育活动的益处,而在参加竞技类的体育活动时,对女生的体力、智力等都是非常大的考验,同时也会排出很多汗水,而女生爱干净,因此不少女生不愿意参加竞技类的活动,她们更喜欢看男生在赛场上肆意挥洒着汗水。与男生女生,女生更遵守课堂纪律,但是在参与竞技类体育项目时,女生会表现出很明显的惰性,常常需要在教师的驱使下才不情愿地参加活动。

1.2 害羞、自卑心理。这也是中职生在体育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之一。由于中职生与初中生的年龄差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的自尊心越发强烈,在日常的行为表现上也更为敏感,在意同龄人的看法,对自身周围的任何事物更加关注,呈现出害羞和自卑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应和解决的问题时,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学生的这种心理,在一些竞技类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中职生内心比较敏感,当教师要求学生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异性面前做动作时,学生的虚荣心理会比较强烈,而为了吸引他人关注的目光,有些男生更是会耍帅,逞强好胜,而女生也会拒绝做一些损害自己形象的动作,从而产生害羞的心理。另外,由于中职生的生源比较复杂,身体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差异较大,而且有些学生性格也比较内向,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参加竞技类活动,特别是输掉了比赛时,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轻视自己,打击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严重者,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1.3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中职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独生子女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人们物质水平提高的表现。但是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的习惯并没有随之提高和改善,反而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由于手机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学生沉溺于电子游戏,不愿意到户外参加竞技类的体育活动,缺少以前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做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家长因为溺爱,也不监督孩子的体育运动情况,助长了学生的不爱劳动和吃苦的不良生活习惯,致使很多中职生怕脏怕累,运动的积极性也不断降低。

2.中职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存在的危害

2.1 不利于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心理障碍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不敢尝试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拼搏,降低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会给学生带来压抑感和焦虑,怀疑自己的能力。中职生如果能够克服自己的心理掌握,更好地掌握竞技类体育活动的技巧、方法和策略,有利于在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造成运动损伤事故。在竞技类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学生损伤事故。当中职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抵触的心理,即产生心理障碍时,加上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应对危急事件的方法,比较疏忽和粗心大意,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很容易产生扭伤的事故。如果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能够以积极、饱满的心态参加体育活动,并且能够专心学习体育技能,则可以有效避免活动中损伤事故的发生。学生常见的损伤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因为学生疏忽或者激烈运动而导致的手、脚踝的扭伤。这在竞技类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由于活动比较剧烈,学生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在猛烈地撞击后容易出现手、脚踝的扭伤。

(2)一些中职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竞技类比赛中争强好胜,训练强度超出了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而出现呼吸急促和晕厥的情况。

2.3 影响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质量。中职生对体育产生心理掌握而带来的消极抵触心理会伴随学生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也会对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而言,学生的体育心理掌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不认真听讲,心思完全不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而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理会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运动项目和内容没有掌握。二是由于对一些运动项目存在心理障碍,特别是一些活动比较剧烈的竞技类活动中,学生不敢大幅度地做动作,由于担心会输,继而不敢参加比赛,发挥不出自己的潜能,也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值。三是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比较严重,干脆不去上体育课,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缺乏参加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发现缺勤率比较高时,将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教师如果采用强硬的方法强迫学生参加活动,则会起到反作用,助长学生的叛逆心理。不仅不能达到让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反而会助长学生的厌烦心理,使得学生更不愿意参加教师的体育课,而有些性格比较极端的学生还会出言顶撞教师,也会影响教师的心情和教学效果。

3.应对中职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策略

3.1 引导学生参加体育竞赛以及校外活动。要积极发挥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的功效。当中职生亲身参与到体育竞技活动中时,学生们会为了赢得比赛和荣誉而顽强拼搏,斗志斗勇;而在观众席上观看的学生,虽然未能亲身参与到体育竞赛活动中去,但也通过为场上的学生欢呼呐喊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使得场外的学生也有亲身参与到比赛中去的感受。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组织竞技类的体育运动项目,发挥这类运动的作用,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活动,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通过观看比赛,学生们不仅可以放松心情,同时能够抛去学业的压力,暂时忘却烦恼,促进身心健康。在竞技类比赛中,场内外学生一起互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合作能力,让学生们共同感受胜利带来的喜悦,也可以分担失败带来的沮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和不怕失败的意志,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身心的变化,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缓解内心的压力。

例如,排球和足球等运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提高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跑步和跳远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培养中职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中职教育阶段是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虽然投入了汗水和体力,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3.3 学生要培养自身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体育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训练,而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体育运动状态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重视起来,全面了解每个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和个性特点。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扩宽体育教学的内容,增长学生的学识,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顽强的意志,帮助学生克服反面心理。

总之,中职生在体育锻炼特别是竞技类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障碍,如害羞、紧张、害怕、消极、自卑、被动、怕累、怕脏等,从而无法发挥出体育锻炼应有的效果,影响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的实现与提升。因此,包括学校教师在内的各界人士都要重视中职生的体育心理障碍,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竞技体育运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体育运动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空心病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