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研究

2021-11-22西安财经大学王瑶

办公室业务 2021年5期
关键词:馆员双一流一流

文/西安财经大学 王瑶

一、“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再次指出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学科建设要明确学术方向和回应社会需求,坚持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三位一体”。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图书馆的职能也会从单纯的教辅转变为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因此,国内高校再一次把重视学科服务提上日程,许多高校把顺利开展学科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的目标。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定位

学科服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服务理念,清华大学在1998年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率先开展了学科服务的尝试。高校图书馆随着“双一流”建设的背景顺应时代提升图书馆的潮流,响应时代诉求,根据服务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提升用户体验感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使图书馆服务真正融入学科建设与发展中。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应主动开展学科化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为其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还要不断地探索开展新服务以适应“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建设的需要,推动学科服务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重新定位自我角色,以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导向,主动提供深层次、精准化服务,成为学术合作的参与者;紧密围绕学科用户需求,查找、整合、优化、提炼数据资源,为用户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专门化的深层次服务;依托技术平台、协同多方部门,积极主动融入用户环境中,以期在服务过程中分析、发现、解决用户的各项问题,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增值服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决策支持、科研支撑、人才培养、传承创新文化、信息素养教育、特色文献建设等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必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学科发展的必要趋势。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涵盖了学科服务栏目、学科服务制度、学科服务内容和学科服务方式,运行状况总体良好。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建设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虽然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设置了学科服务,但因对学科服务的重视程度和建设能力不足,尚未意识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科服务跟风严重。近年来,学科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与重点,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没有准确分析和定位本校学科建设与本馆馆藏资源的情况下,将“学科服务”这项业务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标配”,盲目跟风,开展了很多程序性的工作,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力、物力与财力的分配不均,导致学科服务效果不理想,学科用户满意度不高。

(二)学科服务定位不准。在大家潜意识下,认为图书馆只是高校的教辅单位,而学科建设应该是属于教学单位与教学院系的职责,与图书馆的关系可有可无,从而致使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在相关学科建设中以及学科团队组建中,图书馆都不能发挥其作用,严重制约了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学科服务的开展。

(三)学科服务制度不健全。学科服务缺少规范组织架构设立和规章制度建设,多数图书馆没有学科服务的相关制度体系。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是简单地明确了学科服务的范围和职责,但对学科服务的总体原则、主要任务、团队建设、馆员任用、经费使用、服务评价考核等都缺少制度层面的刚性规定,致使学科服务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

(四)学科服务团队力量薄弱。高校图书馆在组建学科服务团队时一般选择本馆内具有高级职称或高学历的馆员,却忽略了馆员专业背景与能力,特别是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背景的馆员,同时大部分高校未能建立起高质量的学科馆员培训体系,不能对馆员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教育,导致提供学科服务的能力不够,更有甚者,团队中有大部分为兼职学科馆员,这样的团队建设非常不完整,学科服务建设难以持续发展。

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提高学科服务的策略

(一)优化学科资源建设,提高学科服务内驱力。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关系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因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包括:一是纸质文献资源建设。结合学校重点学科、一流学科建设,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结构;根据学科资源的分布和院系师生的文献需求,协同采编部,将采选重点转移到“双一流”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上,主动挖掘并服务于用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根据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或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学科特色,有侧重、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相关数据,逐步建成自身特色的资源数据库。二是数字资源建设。目前,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学术信息的主要来源,因而高校图书馆要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保障,应结合学校、学科、用户的反馈情况,为学院、学科、用户提供精准服务。三是资源整合。在全面收集重点、一流、特色学科文献资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组合,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二)构建学科服务团队,提高学科服务主导力。学科团队建设是学科服务工作得以高效运转的主导力量,“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要求有所提高。首先,树立以学科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主动根据各学院学科设置和学校教学科研要求,结合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合理匹配馆员与用户。其次,培养和引进专职学科馆员,以“专职+兼职”的方式向馆内、院系、部门、社会开展招聘工作,形成“馆员+教授” “馆员+讲师”“馆员+资料员”“馆员+学生”等志愿服务模式开展双向互助服务工作,从而及时收集获取院系学科最新需求。再次,发挥退休人员的优势,以学科退休专家学者为学科馆员主体,配置学科助理,充实团队的专业知识结构,带动团队学科馆员的成长。最后,要提升学科团队的综合素质,组织学科馆员进行图情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修养,让自身成为科研人员、师生得力的助手,同时学科服务团队也应借鉴和吸取其他高校优秀的管理和学科服务方式方法,更好地完成全方位、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工作。

(三)完善学科服务制度,提高学科服务保障力。完善学科服务制度是图书馆密切与学科用户联系、助力服务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一,从学校层面出发,学校应以全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出发点,协同院系、图书馆形成三级协同联动机制,成立学科服务组织机构或部门,建议校领导、院系领导和图书馆领导作为学科服务牵头人,在人才、技术与资金以及政策鼓励等方面予以支撑与保障,保证学科服务管理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其二,从图书馆层面出发,根据学校的领导和相关政策的执行,成立学科服务专职部门,及时完善学科服务的工作制度、培养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根据学科设置打造高素质、高标准的学科服务团队;建立“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馆员”“学科牵头人—学科馆员”等多维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地对学科馆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同时对考核结果中所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改进和反馈,调动学科馆员工作的主动性,提升学科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五、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突破口,因而,高校图书馆应着眼于高校的顶层设计,紧密围绕学校的工作要点和学科建设规划,对学科资源进行整理、存储和共享,创建一体化、集成性等学科服务环境,从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科服务,发挥图书馆助力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提升图书馆在高校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体现自身不可或缺的价值,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服务。

猜你喜欢

馆员双一流一流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