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021-11-22李娜
李 娜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2)
一、“产出导向法”的基本概念
为了提高我国外语教育质量,解决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学用分离”的问题,文秋芳团队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她指出:解决中国本土问题,需要分析本国国情,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文秋芳,2017)该外语教学法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外语学习者的问题得益于该团队中外语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实践验证以及研究团队高屋建瓴的哲学理论格局。从最初的“输出驱动假设”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再到“产出导向法”,最终该教学法构建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部分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其中教学理念是指导思想,即在教育理念层面上应该呈现出的总体效果和中心目标;教学假设是理论依据,即在教学设计层面上应该遵循的原则;教学流程是实现载体,即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实现POA教学目标的步骤和手段。
二、“产出导向法”在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一致
随着国家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民办教育实施分类管理,民办高校发展建设得到关注。(阙明坤,王佳丽,2020)民办高校的发展核心或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各大民办高校都在积极讨论和探究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可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目前,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其中,大家均认可的观点是: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应该朝着应用型、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面向就业以及宽口径的方向进行发展。即高校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应改变纯语言、纯文学的“经院式”单科型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创造真实的就业和岗位情境,将英语知识以练习使用为载体达到英语技能方面的提升。产出导向法提出“学用一体说”教学理念,强调“学”和“用”的无缝对接,以学习的内容为背景材料进行产出性运用,在课堂上能够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将所学知识用于真实场景的交际,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避免出现“学”“用”分离的现象。从这一点来看,产出导向法符合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从理念上给予教学改革的支持。
同时,我国“课程思政体系”的提出让民办高校认识到了自身思政教育的不足和自己在思政教育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课程思政体系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各类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同前行。英语专业课程内容大都以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为题材来展开,因此英语专业课课堂理应成为课程思政体系的前沿阵地,这也是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导向产出法提出“全人教育说”教学理念恰好强调语言教育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注重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发展。教师在产出任务话题选择时应注重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传播中国文化能力,在输入性材料选择时应挑选思想境界高,弘扬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的语言材料。(文秋芳,2015)由此看来,产出导向法帮助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指明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方向。
(二)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相适应
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往往基础较为薄弱,缺少一定的钻研精神,这是民办高校学生的普遍特点,也是民办高校教学中较为棘手的共性问题,为民办高校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应思考怎样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而不是通过严格强硬的手段来逼迫学生刻苦学习提高基本能力。想要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就要为学生勾画出真实的职业情境,以及在该职业情境中需要完成的岗位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哪些,差距在哪里,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钻研精神。产出导向法提出“输出驱动假设”,该假设认为教师不应该狭隘地将产出看作语言学习的目标,同时产出也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是否有学习热情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应设计出让学生感到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有实践意义的任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打破“先输入,后输出”的常规教学顺序,建立英语教学的“输出—输入—输出”模式。
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善于交际,有一定的未来职业诉求和动手能力,因此在大学求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有积极的主观意识。因此,教师需抓住学生的诉求,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学习的重点、各个击破。产出导向法提出“选择性学习假设”,其中“选择性学习”指的是根据产出需要,从输入材料中挑选出有用的部分进行深度加工、练习和记忆。(文秋芳,2015)选择性学习能够让学生有效学习,将时间留给能够完成自身诉求和产出任务的英语学习中,让“有用”的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运用更加自如。由此看来,产出导向法提出的“选择性学习假设”在指导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解决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缺少钻研精神和学习动力的问题。同时,产出导向法还提出“以评促学假设”,不仅强调教师评价对于学习促进的重要作用,还肯定了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以及教师学生合作评价的重要价值,重点解决了课堂互动和语言的日常交际问题。
(三)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目标与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匹配度高
为了培养在未来工作岗位上适应能力强、发展有后劲的英语应用型高级人才,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知识加技能,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厚基础宽口径就业。因此,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并学会从已解决的问题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能力。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涵盖三个阶段:驱动、促成和评价。首先,驱动的教学步骤包括教师向学生呈现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熟悉未来的职业场景,同时意识到这个知识点和技能不掌握日后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场面。不仅如此,驱动时教师还要注意这一真实的交际场景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还要注意驱动时是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然学生就失去了完成任务的动力。“产出导向法”在驱动环节特别强调了教师设计的产出目标一定要恰当,任务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否则难度过大会产生副作用。其次,促成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方法和帮助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还要让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任务的各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过程,这对于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促成过程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资源,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全面的提高。“产出导向法”在产出结果环节还不忘考虑与学生未来就业和岗位相联系,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需求设计产出成果的方式。最后,评价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反思过程,该过程即能促使学生运用语言思考问题、表达观点还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产出导向法”正是通过评价环节来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解决学用分离和应用延时的问题,利用即时的语言运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同时强调英语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能够为民办高校提供正确、恰当的英语教学改革理念和方向;其次,“产出导向法”符合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利用教师设计的语言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差距,提升英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甄别、筛选能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有用”知识,还可以通过评价环节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积极思辨的机会;最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与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目标高度匹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输入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语言学习方法,促成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以及如何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反思。基于以上三点,不难得出结论:“产出导向法”在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中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