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和对策
——以XY杂志社为例

2021-11-22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5期
关键词:杂志社会计核算财务

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滋生出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发事业单位活力,适应现代企业要求,我国的一大批单位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道路。2019年起,根据江苏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XY杂志社”作为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唯一参加转企改制的单位,已积极、稳步推进并完成了改革的全部工作。作为单位的财务主管,笔者将自己在改制过程中积累的财务经验在此进行梳理和汇总,希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启迪。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必要性

早在2011年,国务院便陆续下发相关指导文件,在全国各个地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其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又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现如今,传统纸质媒体不断遭受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日渐衰微,生存本就举步维艰,这种困境对以月为出版周期的杂志来说更为凸显。XY杂志社即为其中之一。近几年来,杂志社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逐年下降。因此,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也是单位自身的迫切需求。只有促进其立足于期刊主业,强化效益意识,同时扩大经营范围,开拓广告市场空间,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创造出前景,才能交出令人欣喜的财务报表答卷,为事业单位的将来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财务问题

(一)内部管理中欠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

良好的全局思想和观念是转企改制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石。改革涵盖内容浩繁且复杂,以XY杂志社为例,不仅包括机构撤销、人员安置、工商登记等手续,还涉及资产清查、审计评估、离退休人员和在编人员的费用提留等相关财务问题。在此过程中,大多数管理者和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以无暇他顾为借口,缺乏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单位财务培训和学习,通常也只针对财务人员,对其他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者的财务知识普及就显得敷衍、潦草。以至于单位内部自上而下对财务工作的了解都浮于皮毛,更不可能深入体会到财务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发挥的战略性作用。如此下去,不仅阻滞财务工作,也会影响到整个改革的进程。

(二)缺乏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预算,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合理分配资金,能帮助管理者全面调度、分析和决策。因体制差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受到财政分配政策的影响,但这并不是懈怠预算工作的理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资金使用缺乏规划,仅在发生时(后)进行借款(报销)的现象,尤其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规模虽小,流程必须完备,不可随意。以XY杂志社为例,在资金使用之前,没有制定书面成文的规划,没有对即将发生的经费进行系统的罗列和预测,之后的实报实销工作也过于单一,无法有效管理资产,监督资金流向,控制费用支出,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亟待修缮。

(三)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薄弱

一直以来,内部控制都是各大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的痛点。沿袭陈旧僵化的管理模式,各家单位频现内控理念不科学、要点不明确、审计监督履责不力、职权边界不清晰等诸多弊端,或高屋建瓴,或生搬硬套,既无法规避财务风险,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不能单单划归于财务部门,也不能仅仅停留于规章制度层面。据了解,很多事业单位在转制之前,没有系统的内控制度,财务人员无法全程参与经济活动,信息获取严重滞后;也没有构建完善的内审制度,甚至都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只在其他部门中设置了审计岗位。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从整体上优化和规范内控、审计流程,形成高效有序的运作模式。

(四)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粗糙,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计量属性、财务报表列报等多个方面。以会计核算基础为例,事业单位财务收支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而现代企业会计的基础为权责发生制。转制后的许多家文化事业单位为简便核算,尚没有严格遵行权责发生制。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不配比。部分单位出于业绩考核或经济指标考量,通过会计手段调节利润,如在合同未完全执行的情形下全额开票并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营业支出、关联公司之间收支交叉等。即便是XY杂志社,改制后也曾出现延迟或提前开票的情况,以及房租未在当期及时确认。经济事项的核算,必须在财务活动发生时即进行确认和计量,无关是否有资金流入或流出。以上种种,皆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寅吃卯粮,盈余虚增,不能准确反映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资金状况,也就无法助益该企业甚至该行业的高质发展。

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全员财务意识,树立财务管理理念

提升管理者的财务意识,在企业树立财务管理观念,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首要举措。对上层管理者而言,应当好表率先锋,积极主动投身于财务学习,深度领会财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引领基层员工提高财务认知水平,创造全员共同参与氛围,保障财务人员的职权得到充分发挥。转企改制后即将迎来财务改革,管理者应结合企业自身运作情况,融合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和理念,包括资金运作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等,促进企业向财务管理现代化平稳过渡。

财务地位的上升,以及改制后更为复杂的会计工作,也给财务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管理者应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可以利用互联网授课,或聘请领域内专家,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沉着冷静应对新的管理体制与核算模式。每一个财务人都应注重自我提升,打破舒适区,知难不畏难,吐故纳新,融会贯通。同时深耕某个领域,不断向高端会计人才进阶。

(二)规范预算管理体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范预算管理体系,编制全面预算,能综合制约出资者、经营者以及各部门职员的工作,统筹兼顾,提高财务站位,使财务工作更具前瞻性。改制后的企业不再享受财政拨款,自负盈亏,应明晰市场动态,以总体战略目标为导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优化资源整合。

强化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年度预算一经审议通过,再将其分解、落实至季度和月,以及每一个职能部门,即作为企业日常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之强有力的财务凭据。在资金使用之前,进行市场调研,拟定翔实的书面计划,有预见性地分配并使用现有资源,可有效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助推企业发展。在资金使用之时,全程监督管控,使各部门的财务行为、活动均在预算管理体系约束之中。在资金使用之后,适时评估预算的总体成效,对比分析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将员工绩效考核与预算指标挂钩,建立奖惩机制,改变原体制下不痛不痒的工作状态。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及时开展内审工作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能显著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想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企业应审视自我管理水平,作出针对性部署,设立组织结构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等,形成相互制衡机制,避开责任盲区。管理层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注意倾听、重视财务意见,远离资金,在重大事件和偶发事件出现时集体商议、处理,杜绝任何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身为财务人员,则应坚守谨慎性原则,定期清理往来账和备用金,确保颗粒归仓;定期核对固定资产与存货,确保账实相符;审核费用支出严谨细致,确保分毫不差;与业务部门保持沟通、反馈,减少信息不对称,未雨绸缪,堵塞漏洞。

加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会计监督,还应当设立真正独立的审计部门。内控、内审双剑合璧,形成监督合力。以XY杂志社为例,改制后成立的公司仍然隶属于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除了惯常的年报审计、税务审计、专项审计外,还经由集团下设的法务审计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财务工作。

(四)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关注企业减税降费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之后,应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引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置会计科目;应重视成本核算,细化费用支出,实现降本增效;应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知悉业务、财务在不同环节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适逢新收入准则的出台,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可依托“五步法模型”,把握确认时点和收入比例。在财务部门准确识别合同及合同履约义务之外,业务部门应注重合同管理,定期核对合同签订与执行情况,便于财务核算。搜集、整理、加工准确、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建立规范的指标体系,选择科学的分析方法,能有效提高财务分析质量,最终支撑管理层和外部客户作出高价值的决策。

除此之外,因单位性质变化,改制企业的税收业务也将发生一定的改变。如XY杂志社,改制后立即享受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利好。各类改制企业,财务人员应主动与税务部门沟通,研究相关税收政策,尤其是适用于本企业的税收政策,核定税种,合法纳税,避免发生错报、漏报。同时紧跟改制新形势下的减税降费,抓住机遇,享受国家优惠。

结语

事业单位渊源悠长,改制任重道远。综上所述,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采用新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内审,才能不断提升改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其不负重托,勇立潮头,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杂志社会计核算财务
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