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进城务工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法宝
2021-11-22郭丽芳
郭丽芳
(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要补给语文课堂知识,就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是提高进城务工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重要法宝。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提起学生的阅读爱好
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用循循诱导的语言启发学生,或用经过充分准备的解说当好学生的引导者,把他们渐渐地领入一个无比神奇的阅读世界。也可以采用做亲子阅读卡、讲故事、课前信息发布交流精彩片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热爱阅读,让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当成生活中顺理成章的一部分。
2.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
2.1 阅读面必须广泛,切忌单一,这样获取的知识才称得上全面,人的视野才会不局限在一个狭小的领域,形成坐井观天的局面。为此,我在教学和生活时,不失时机地把教育部规定的名著,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认知能力,年龄等,推荐给学生。如年龄稍大的高年级学生,我会向他们推荐《鲁宾逊漂流记》、中国四大名著和中外神话故事。推荐完数目后不能万事大吉,最关键的是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阅读时,一般的方法是根据文章或书籍的内容长短以及文章的写作手法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用学校已有的优势——学校图书室和广西少儿图书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2.2 灌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思想。
(1)圈画。所谓圈画,就是在阅读时学生不只是读完就完事,而是一边读一边用笔记录,如用下划线画出经典词句,用问号标明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事后查找。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批注可以写对词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对自身今后写作的感想,可以谈谈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感悟,还可以指出原文中的错误。
(3)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要先易后难,即先摘抄词句段,再写感受,最后写读后感。
(4)做卡片。积累对小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我鼓励学生把优美词句、片段、短语记录在卡片上,可以在空闲时间拿出来记忆、翻阅。
(5)再创作。再创作是较高层次的一种素质拓展方式,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提升一个档次。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改编、接续等,锤炼他们的文学素养。
2.3 合理计划安排课外阅读。
(1)从教材扩展延伸。在上好指定教材之外,我们需要根据教材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书籍或文章推荐学生阅读,并在阅读课上进行讲解。如学过《狼牙山五壮士》之后,我们可以在课上向学生推荐长篇小说《红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共产主义以及革命烈士的熏陶。学过《蟋蟀的住宅》,我们可以介绍一些生物类文章,帮助学生形成对大自然的兴趣。
(2)从体裁考虑,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同学,我们可以让他们阅读优秀的中、长篇等文学作品及有质量的报刊杂志,如《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以及适合的外国名著。
(3)从时间考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安排。如对于假期等一整块时间,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长篇小说,如今年寒假我就布置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并写读书笔记。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买书给孩子看,或是到就近的图书馆借阅看,也可以在同学间相互借阅,资源共享。
3.检查阅读的效果
在安排了足够的阅读任务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才能避免上述的工作流于形式,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1 安排主题演讲、检查笔记、信息发布会等。安排阅读介绍会,让学生将自己读到的好书介绍给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阅读经验等等,其目的就是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让学生主动阅读。
3.2 通过学校开展的“三个一”中的另一个“一”。即每月出一份阅读卡或阅读小报,高年级段主要是出手抄报,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加深阅读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3.3 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投稿。其中五六十人次的新闻报道、习作、绘画作品发表在《小博士报》、《南宁晚报》、《南宁市近视眼防治学会会刊》上,这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阅读的书是有用的,激励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写作爱好。
进城工学生跟城市的孩子相对而言,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增大课外读书量,必然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阅读质量,提升语文成绩。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只要我们通过正确的引导,合理地使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广西少儿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教室的图书角等),进城务工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