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1-11-22冯金刚
许 静 冯金刚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重庆 北碚 400700)
阅读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写作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两项活动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成长发展起着积极助推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单一模式展开授课,新时期下,教师要看到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丰富科学的教育方案,为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思路,促使其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获得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
1.读写结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下发落实,语文教师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力图促使学生获得全面成长与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将写作引入其中,使学生们一边阅读、一边写作,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逻辑能力及创造能力等综合素养,还可以全面扩充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在读写活动中,感受丰富多样的知识内涵,此外,相关活动也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及素质教育内涵。[1]
在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渗透,使学生透过阅读,吸收其中的创造技巧,比如如何巧妙使用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和景物,如何挖掘有益资源,增强写作质量,丰富作文内容,都是值得教师探索的,在此基础上完成语文授课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丰富,能够促使学生在巧读、妙读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写作训练的迁移,从而切实提升语文活动质量。此外,将读写进行有效结合,还可以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教育经验,并提升教学能力。
2.读写结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品评精妙语段,开展仿写练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写作经验不足,加之于知识基础薄弱、想象能力受限,从而造成写作水平较低,创作动力不足等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十分正常的,教师要正确面对,并找到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迸发写作热情,提升作文水平。对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着眼于其中的一些精妙片段,引导学生们进行品评赏析,接着,再组织学生们开展仿写练习,使学生能够慢慢找到写作的感觉,再调动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完成独立创作活动。[2]
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部分内容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语句赏析活动,比如: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光比作利剑,形象贴切地展示了当时的画面,使文字独具感染力。接着,可以引导学生们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此句进行仿写练习。
2.2 立足阅读主题,撰写读后感想。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开展阅读教期间,很容易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内容的学习上,比如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生字词,掌握阅读表达内容,理解教师的思想情感,而未把注意力放在使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中来。写作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有效方式,通过写作,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运用逻辑鲜明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自己写作能力的有效发展。
读后感想可以集中在主题情感上,也可以是文中某个场景、人物、故事所带来的感受,只有使学生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才能够有效激活其写作兴趣,慢慢使其体会创造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评语言,并结合主题,进行读后感的撰写,学生们可以自选角度,灵活开展创作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3]
2.3 结合阅读材料,学习写作技巧。小学生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他们未能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难以构建出清晰的文章创作脉络,自然也就容易不知所云,让文章变得逻辑混乱。对此,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在进行阅读指导活动中,使学生们掌握一些写作方法。
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本文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接着,组织学生们灵活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构建文章结构,梳理写作思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要看到读写结合的积极意义,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在读写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