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分析
2021-11-22张劲刚红安县人民医院
张劲刚 红安县人民医院
引言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过程中,绩效考核与分配是“风向标”,也是“指挥棒”,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和科学的战略管理工具。实践中,相关领导干部必须要不断总结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应对绩效考核工作,形成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行政事业单位展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分析
以公立医疗机构为入手点来看,在当前的实践中,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度不断增大,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提出了更多要求,虽然实施过程会比较艰辛,但必将为公立医疗机构带来越来越明显的发展动力[1]。想要实现公立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导向性与激励性作用,以此实现对公立医疗机构预算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综合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发展中,引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二、内部控制视域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
(一)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完成以下几项工作任务,即对公立医疗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展开科学设定、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预算绩效目标制定情况实施审核、对公立医疗机构所设定的预算绩效目标及其审核结果展开批复,具体包括:第一,绩效目标的制定。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关注绩效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且要保证定性评价指标与定量评价指标的结合、财务评价指标与非财务评价指标的结合,制定出与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绩效目标。第二,绩效目标的审核。要求各部门对制定出的预算绩效目标递交至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部门,由其落实对绩效目标的审核;结合通过审核的绩效目标编制预算方案,若绩效目标未通过审核,则必须要落实整改。第三,绩效目标的批复。结合审核结果形成对绩效目标的书面批复,同时安排后续工作。
(二)预算绩效运行监控
对预算执行展开跟踪式管理,要着重监管重大项目支出;联合内审部门,共同展开预算执行监控,确保预算执行的效果始终稳定在合理水平;及时掌握各个部门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支出项目展开情况,促使资金得到合理应用;以月度、季度等为单位实施绩效考核评价,记录项目预算的阶段性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体现出对项目资金管理力度的强化。
(三)预算绩效评价管理
参考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所有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因素,制定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定对应指标。通常情况下,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业务管理、职工能力、公益特性发挥等多方面入手,提选一级指标,并细化出二级指标,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落实对预算绩效的评价管理。以公立医疗机构来说,在财务管理一级指标中,可以细化出费用管理、收支结构、经营管理等二级指标;在业务管理一级指标中,可以细化出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流程合理水平等二级指标;在职工能力一级指标中,可以细化出职工自我提升、科研创新等二级指标;在公益特性发挥一级指标中,可以细化出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服务等二级指标[2]。
(四)评价结果具体应用
结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确定各个部门本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成效、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并将其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分配的重要参考。通常来说,若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理想,则该项目后续的资金申请更为容易通过;若结果不佳,则会适当减少项目预算资金,或是直接取消。
三、内部控制视域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保障策略探究
(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保障的优化
1.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性支持。以公立医疗机构来说,要组织开设针对预算绩效展开专项管理的职能部门,并在相应职能部门的带领下完善公共医疗机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在公立医疗机构中统一展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审核绩效目标,落实对相应目标执行情况的监管;对预算绩效落实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同时结合该结果形成整改意见,以此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升级。
2.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工作的规范
在实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一般需要完成四项重要工作内容,具体如下:第一,编制预算绩效目标。确定、审核绩效目标;在上报的项目支出中,提取出重要程度更高、预算金额较大的项目,针对性落实事前绩效评价工作。第二,预算绩效运行监控。该环节中,主要对预算以及绩效目标展开同时批复以及执行全过程的分析管控;综合分析评价预算绩效执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优化整改。第三,预算绩效评价。对前一年度的预算绩效执行效果落实准确、全面、真实的分析与评价,以此了解预算管理的实际成效以及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第四,预算绩效结果的应用。在该环节中,依托获取到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奖惩,必要时可以展开问责[3]。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对后一年度的预算安排、绩效目标进行设定。
(二)预算绩效管理技术保障的优化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公立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展开信息化建设,实现与时俱进。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应当结合公立医疗机构的现实情况与真实需求,搭建起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此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升级,并为相关工作效率效果的提高提供技术保障。
对于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而言,其横向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各项财政支出,纵向包含着对公立医疗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展开科学设定与编制、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预算绩效目标的真实执行情况实施跟踪性监管、对公立医疗机构所设定的预算绩效目标及其执行结果展开考核评价、对考核评价中所得到的结果信息实施应用这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流程,依托流程的自动化管理、监控与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展开、信息的即时性处理与发布等功能的实现,推动了各个与预算管理有关的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可以说,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传统的碎片化管理逐步被系统科学化管理所取代,预算绩效目标编报时间缩短;同时,系统内还设置了政策法规库、评价指标库、中介机构库、专家智库等基础信息资料库,且可以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实现整合应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效果的提升。
(三)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保障的优化
1.定期展开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工作,为公立医疗机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并提升公立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及运行效率,应当定期、不定期的展开专题讲座或是专业培训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水平。在此过程中,应当以国家政策面作为切入点,结合公立医疗机构绩效管理改革的真实案例,从预算管理、薪酬制度改革、绩效考核评价、科室奖金二次分配等多个方面入手展开培训教育,促使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新医改形势下绩效考核管理在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所起到的积极、重要作用,并掌握相关工作技巧[4]。
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多种直播与会议平台软件的优势,组织线上专业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等线上培训会议的方式展开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或者通过学习部分专家的视频课件,以实践案例为引,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讲解、演示,以此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现实工作能力。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还应当设置交流互动环节,由专家学者回答受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高专业培训的实效性,也为公立医疗结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升级提供支持。
2.组建良好人才队伍
在建设人才梯队的过程中,除了要定期展开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还应当落实对领军人才的长期性培养。在此过程中,可以联合区域内的公共医疗机构或是建立不同公共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安排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进入不同的公共医疗机构展开学习与实践,拓展其工作视野的同时强化相关人员的工作实践能力,提升人才队伍组建的质量,为公立医疗结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更好展开提供充足、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四)其他
第一,引入第三方机构。积极吸纳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由于其并未参与预算编制等前期工作,所以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具专业性、真实性以及客观性,以此提高公立医疗机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强化风险预警。在审核资金支出的过程中,必须在资金投入前期对预算项目展开事前绩效评估分析,一旦发现分析结果不理想,则需要通过对多种条件的调整实现项目优化;若是在优化后依然出现分析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则应当考虑调整预算投入方向,降低风险,并确保有限的资金可以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发展中,引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在落实预算绩效编制、预算绩效运行监控、预算绩效评价以及预算绩效结果应用的条件下,通过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人员保障的优化,提升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效性与展开效率,推动了公立医疗机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