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高校财会监督体系的相关思考

2021-11-22薛雨石北京科技大学

财会学习 2021年28期
关键词:财会监督

薛雨石 北京科技大学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事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更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根据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14亿元,比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的5万亿元,又进一步增长了5.65%。其中,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99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99%。如何完善高校财会监督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财会监督的相关概述

财会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它与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其他监督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构成了一个单位内部的监督体系。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各有不同侧重,相互不可替代。

(一)会计监督、财务监督的法规依据与区别联系

1.法律法规依据

我国会计法制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主席令第八十一号,2017年修正)法律为统领,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2012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政部、教育部,2012年)等部门规章为主干。

其中,《会计法》中专门有“会计监督”一章,内容基本围绕会计核算展开。2012年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首次增设了“财务监督”一章,涵盖了单位所有财务活动。

2.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上述指引可以看出,按照监督对象划分,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是对资金静态的确认计量,侧重于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财务监督的对象涵盖了单位所有财务活动,包括资金动态活动的全过程。

按照监督实施主体划分,对全部经济事项的监督,可以是纪检、审计、税务等国家有关部门,也可以是本单位的内部监督、第三方中介机构、社会公众。

如果将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统称为财会监督,就是专指单位财务部门的自我监督,有别于纪委、巡察、内部审计等监督部门对财会主体和行为的监督。

综上,笔者认为,财会监督是单位财务部门的自我监督,是对单位资金静态及动态的总体监督,根据现代治理的需要,应当将资金链条拓展到业务领域,实现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业财融合模式下的全过程监督。

(二)高校财会监督的定义及开展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对财务监督做出文件上的规定,是在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了高校财务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和依法接受外部监督的要求。从此,高等学校实施财务监督的制度依据更加充分,实施内容更为具体,实施手段也更加明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新定位,赋予了高校财会监督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财会监督在贯彻财经法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学校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保障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改革和发展质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合纵连横”的财会监督大格局意义重大。

(三)高校财会监督的主要内容

高校财会工作并非简单的财务收支,而是涉及教育、科研、行政、后勤保障、校办企业等各个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服务对象也涵盖学生、教职工、离退休等各类人员。在资金来源方面,很多高校具有“双一流”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等专项财政资金,国家审计也更加关注学校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因此,高校财会监督工作应当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准确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中,高风险、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领域主要包括:

1.预算及绩效监督

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是提升高校管理治效的内在需要。除了关注传统意义上的预算编制、批复和调整,是否科学、合理、合规,更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教财〔2019〕6号),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开展预算绩效日常监控,并定期对绩效监控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对预算绩效的监督,主要包括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产出的完成进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效果实现、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预算资金执行情况,预算资金拨付、实际支出情况以及结转结余;对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绩效的延伸监控、前期可行性研究和实施计划调整。此外,要注重对绩效监控结果的应用,把绩效监控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政策制定的参考。

只有考核了绩效的预算管理,才能真正发挥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龙头作用,才能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2.收入监督

高校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学历教育收入、非学历教育收入、科研收入、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收入、经营收入等。

对收入的监督,必须从资金链条的源头入手,每一个业务部门都要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收费项目、标准、范围是否合规,对收款合同履行要进行全过程跟踪。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关注收入要全部纳入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坚决杜绝自收自支体外循环、私自设立“小金库”的现象。同时,还要关注涉税业务开具税票,履行依法纳税义务;非税业务开具非税票据,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滞留在往来款项中。

3.支出监督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要求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服务保障中集约节约使用资金。在严控“三公”经费开支方面,可以大力整合精简地点相同、对象重叠、内容相近的会议、培训、调研等公务活动,优先保障重点、刚需、紧急项目支出。中基本支出方面,从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中控制成本。

与收入监督一样,支出监督同样要从资金链条的源头入手。随着我国营改增的全覆盖和金税三期的全面上线,虚假票据导致资金被套取或浪费的可能性降低,因此监督重点应前移至业务层面,实现业财融合模式下的财会监督。

4.其他方面监督

除教育教学外,高校其他业务涉及方方面面。高校权力集中、资源富集,具有“小社会、大基层”的特点。其中,合作办学、独立学院、研究院、校办产业、后勤管理、附属医院、附属中小学、基金会捐款、建设项目、资产出租出借、招投标采购管理、招生录取、职务职称评聘、科研成果转化等,都是资金、资产、资源密集的高风险领域,业务内容也各具特色,烦琐的报销程序也未见提升监督效果,而将内部控制作为主线,“穿针引线”到各业务领域、各监督点,是提高财会监督质效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主要流程进行再梳理,对潜在的风险内容及等级进行再评估,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再完善,从源头上和过程中提高事前、事中监督。

二、高校财会监督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央对高校的巡视、审计工作不断深入,高校经费使用情况逐年规范,财务管理水平持续向好,高校反腐持续发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但个别贪腐现象依然时有发生。2020年中纪委曾发表《观察 破解高校一把手监督难》一文指出,“一把手”腐败成为当前高校腐败案件的显著特征,重要根源在于监督不力。有人形容其中的困境为“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只有深刻剖析现有监督体系中的问题,才能为高校筑牢“防腐墙”。

目前高校财会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缺乏顶层设计

在学校整体层面普遍缺乏顶层设计,未能将财会监督职能融入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职责分工也不明确,造成各自为政、重复监督、监督效率低下等问题。缺乏顶层设计导致了未能建立起系统化的长效机制,重监督轻整改,屡审屡犯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财会监督认识不足

认为监督工作只是纪委、巡察、内部审计的责任,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人专岗进行财会监督工作,而是更加注重会计核算工作,往往忽视财会监督职能。

(三)边界与尺度不好把握

一方面,目前财务部门主要集中在对财务收支合规性的审核上,更加关注报销材料是否完整,手续是否齐全,而忽视对整个经济事项和资金链条科学性、合理性的把握,监督点掌握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过于强调会计信息的合规性和财务制度的严肃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业财分割,有些业务人员甚至为了满足财务部门的报销要求而去编造原始资料,造成一管就紧,一放全松的局面。

(四)个别制度有待补充完善

财会监督工作的质效取决于完整可行的规章制度。然而,很多高校制度存在漏洞,个别制度无具体目标和措施,操作性不强,对全部经济事项也未进行有效整合,文件之间存在冲突,造成监督盲点、监督效果不佳等现象。

(五)财会监督方法技术落后

各业务部门还未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存在信息孤岛,原始业务数据还停留在手工阶段,未实现信息共享,这些大大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加大了监督难度。例如学生退宿未能实现退部分住宿费的及时处理,科研经费到账未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办理入账手续等。

(六)监督重事后,轻事前、事中

财会监督相较于内部审计监督,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在于财会监督在支付款项之前,内部审计在支付款项之后。如果未能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作用,只是起到了二次复核的作用,就会导致很多事情出现了后果,才去想办法解决,即使存在违规行为,也不能及时制止。

三、高校完善财务监督体系的机制探究

(一)完善财会监督的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

顶层设计和内部环境的营造是财会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风险为导向的财会监督模式,上至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中至学院党政联席会、机关单位处务会,下至具体业务层面的控制,将监督点融入预决算、收入支出、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等方方面面,实现监督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此外,还需在学校整体层面持之以恒地营造“有权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监督环境,压实业务部门的主体责任和绩效目标,从根本上保障行稳致远的长效监督机制。

(二)加强对财会监督的认识

财务部门作为高校全部资金的汇聚地和支付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建立内部自我监督,正是开展自身权力控制与制衡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在财务部门设置财会监督专人专岗监督其他财会岗位,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机制;另一方面,该岗位对人员专业上的要求要高于其他财会岗位,体制机制上也要突出财会监督人员的地位,因此要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上任该岗位工作,使财会监督人员“能监督、可监督、敢监督”,最终实现有效监督。

(三)做好财会服务与监督两不误

由于财务工作相对专业,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对于准备多项报销材料,历经多道审批环节普遍感到困难。财务部门应当主动应对新形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科学、规范、高效的电子化报销平台,打造一站式报销服务,做好政策宣讲,在严肃财经纪律的同时,落实好关于科技领域“放管服”的要求,能放尽放,减轻报销人员负担,提高办事效率,让财会监督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

(四)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度漏洞

各业务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自下而上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完善过时制度,废止虚设制度,修订缺陷制度,填补制度空白,再自上而下从整体层面对各部门制度汇编成网络,整合相互冲突的条款,理顺业务流程,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让财会监督有章可循。

(五)利用信息化财会监督手段

建立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打造一个全校大数据平台,实现教务、科研、财务、人事、资产等职能部门数据的无缝对接、实时沟通和反馈,这样既能提高办事效率,又能提高数据在传递中的准确性。财会监督可通过大数据自动分析比对,从数据池中选取疑点,再提交人工进行核查,实现监督的常态化和全覆盖。

(六)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财会监督可利用纪检巡察、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同时也可成为其他监督的线索。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各有不同侧重,相互不可替代。财务、纪检、巡察、内审、法务等部门要定期开展交流、相互听取意见、问题线索移送。唯有共同防范,方能形成严密的风险防护网。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财会监督体系的相关思考主要按照三个方面来论述,先是对定义及开展的必要性进行详细介绍,再对高校财会监督的主要内容分成四个领域进行分析,进而根据目前工作的开展,了解到缺乏顶层设计、认识不足、边界与尺度不好把握、个别制度有待补充完善、方法技术落后、监督重事后,轻事前、事中的六方面现状,针对现状逐条给出完善建议,形成解决问题的机制探究。

猜你喜欢

财会监督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的创新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究
提高审议质量 强化人大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人大监督有力量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夯实监督之基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