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任务驱动型作文
2021-11-22非以云陈丹蕾
非以云 陈丹蕾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07)
1.任务驱动型作文概述
1.1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在多向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指令创设拟真的写作情境,驱动学生完成特定写作任务与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1]
1.2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征。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有“表态说理类、权衡选择类、权衡判断类、意见建议类、理据举证类、回应解答类、因果论证类、经验交流类”等。[2]其命题往往具有情境性、指令性、思辨性的特征。
情境性。作文材料给出一个具体情境,往往出现了矛盾对立性的问题,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指令性。作文题目有明确的、具体的写作任务。包含文体指令:指令写成哪一类文体;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写作对象。
思辨性。因作文材料的矛盾性,作文立意开放性强,考生在行文中,要针对材料所给的事件或人物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等,最终做出权衡。
2.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发展脉络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概念最早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于2015年正式提出,大部分老师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因为它是高考改革背景下新出现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并且与传统材料作文有显著区别。但笔者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并非新出现的题型。
如198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要求: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
198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
根据提供的材料所设置的情境回信: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从高一开始,就立志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现在毕业在即,班主任李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认为录取的把握性大。他父母认为学历史“出路”窄,由于他外语成绩很好,所以坚决主张他去报考外语、外贸专业,将来容易找到工作,待遇也比较优厚。
他为此感到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请给他写一封回信。
以上两则作文题都具有我们当下所讨论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具有情境性:有虚拟的真实情境,符合当时学生的生活,且与之密切相关。具有指令性:明确了写作文体、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焦点。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后一则作文题需要考生辨析概念、辨析利弊、辨析本质,在“感兴趣却出路窄”和“不感兴趣却出路宽”之间做出权衡。因此,这两则作文应是高考恢复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我国高考作文按题型主要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各种类型的作文自恢复高考后,各领风骚数年,但终因为套作等问题逐渐淡出高考舞台。为了防套作和宿构,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2015年以来,任务驱动型作文开始在考场上集中大量出现,在原来材料作文的基础上提供真实的情境引发考生思考,增加具体、结合实际的任务指令,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目前,任务驱动型作文逐步发展,渐趋成熟。
3.任务驱动型作文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毋庸置疑,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考场作文具有诸多优点,所以它成为高考作文的“宠儿”,但高考这根指挥棒直接引导一线教学,高考的内容设置对教学存在较大影响。在实际一线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出于功利化的目的已经把任务驱动型作文当做作文教学的重心甚至全部。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这种作文教学已经给正常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例如:
3.1 大部分学生丧失表达欲望、写作兴趣。大量单一的应试作文题型的训练导致学生逐渐丧失表达欲望、写作兴趣、写作动力,他们感到高中作文课堂如此枯燥,每次作文训练积极性都不高,三年下来,他们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提高。
3.2 不利于学生写作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文体要求基本都是议论文。从写作任务的维度看,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能够思考生活、关注社会、表达自我的真实感受。而目前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材料大多源自社会性话题,致使学生在平时写作中将眼光聚焦于社会热点而忽略了自我情感。从目前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看,任务驱动型作文逐步由个人发展、社会矛盾向家国情怀等宏大题材转变,面对这种转变,大部分学生的叙述只是苍白无力的“史实介绍”,对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的记叙不会添上精彩的典型性细节描写;抒情流于空泛。学生的考场作文充斥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形式化样板文。学生的思想只是看起来“丰厚”,实则干硬。文字读起来“漂亮”,实则没有感染力,没有温度,没有情感和生命,因为缺少了内在真情实感的地基,高楼大厦也只会摇摇欲坠。
长期的议论文写作导致学生疏于描写、抒情、叙事。其实,好的作文不仅要有能说服人的“思”,还要有能打动人的“想”。而这个“想”正是平时多样化的写作体验和写作感悟积淀而来的。过于狭窄的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害无利。
3.3 对高中前阶段学生来说类似于揠苗助长。任务驱动型作文除了对思辨能力的考查,还有对语言组织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等的综合考查。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培养有一个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学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写作训练来慢慢形成这些能力,但我们从高一就开始单一化的所谓考场作文训练,忽视了其它能力的训练。这无疑是揠苗助长,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进行描写的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文学的创作也是对世界、生命的探索,跳过感性认知直接要求学生理性分析议论,难免落入“假大空”的窠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通过作文训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4.问题的矫治
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的影响已经从初露端倪到不容小觑。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矫治不仅要着眼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本身,更要着眼于外围。不能把作文教学与应试划等号。我们应该按新课标的要求,遵循规律进行作文教学。
4.1 结合新教材、读写合一,形成系列的写作训练。教材是课标理念的呈现。语文统编版新教材按照2017新课标理念,以核心素养为依归,以任务群为核心,每单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有的是贴近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有的是以读写为主的训练。新教材关于写作模块的设计理念是:重视写作教学的相对独立性,让书面表达训练落到实处。如必修教材以复杂记叙文、事理说明文、议论性文章写作为主,穿插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创作和综述、演讲词、文学点评等实用性文本的写作。教师的教学可以以新教材为蓝本,根据教材的安排展开系列的写作训练。
4.2 淡化应试教育思想,进行多元化的写作教学。选择多元化写作并不意味着抛弃任务驱动型作文,要多线并进,点面结合(突出重难点:重要、难写的作文类型)。
文体多样化,议论文、散文兼顾,也可以有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小说创作教学。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每种表达方式都需要训练。
写作任务多样化,不仅可以结合教材单元研习任务,也可以结合课文灵活布置写作任务,落实学有所得。
4.3 遵循自然写作规律,由简入难。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中提到初学写作可从叙事、描写入手,“事与态都是摆在眼前的,极具体而有客观性,比较容易捉摸……紧抓住实事实物,决不堕入空洞肤泛的恶习……叙事文与绘态文做好了,其他各体文自可迎刃而解,因为严格地说,情与理还是心理方面的动作,还是可以认成“事”,还是有它们的态,所不同者它们比较偏于主观的,不如一般外在事态那样容易着笔。在外在事态上下过一番功夫,然后再以所得的娴熟的手腕去应付内在的事态(即情理),那就没有多大困难了。”[3]
总之,要想说理文有深度、有层次、有态度、有新意,必须要有耐心一步一个台阶拾级而上。
4.4 教学实例。笔者在教学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外国小说时,按照单元研习任务“学写小小说”为学生讲解了小小说的要素、特点以及如何创作小小说,并布置了写作任务。小小说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人物集中、立意深刻,情节简单、留有空白。以下为一篇学生习作《踏寻往昔之风》:
我一个人坐在公交车上,红领巾系在胸前,书包放在旁边的座位上。窗外的景色奔驰而过,阳光时而明媚时而昏暗,金色的麦田从我身边掠过,寒冷的北风在我的耳边低语。
车停了,上来了一男一女,他们也和我一样戴红领巾,坐在一边嬉戏玩耍,过了一会儿,他们发现了我,马上靠了过来。起初,我不高兴、不理睬,但在他们的热情下,我加入了他们玩耍的队列,我不再孤单。
又过了一会儿,车又到站了,但这次我们必须停下,因为这是末站,我们含着泪互相告别。
我和那个男孩踏上了另一辆车,这一次,我人高马大,不再孤独,喜欢到处碰壁。
车上的人很多,起初我们依然很亲密,可我们终究还是分开了,我坐在了车的一边,他坐在了另一边。
在这辆车上,我结交了更多朋友,他们都很厉害。
又过了三小时,我下了车,又踏上了另一辆车,与我的朋友们分开。
这一次,我信心满满,春风满面。
本篇作文文风有稚嫩之处,但其运用意识流小说的象征手法,压缩时空,将自己上学读书交友的人生经历,借“搭车换乘”这一情节展现出来。这篇小说没有什么突出情节,但是可以读到该学生心理成长微妙的变化过程。
从小小说的创作中,我们会发现也许每个学生都是一位“小小说家”。
不要让作文教学跟着一两次高考命题和阅卷规则而“风行一时”。事物是发展的,今天火热的一类作文也许明天就无人问津。我们是寻求创新的,当任务驱动型作文臻于成熟时,可能就是下一次革新的到来。学生高考完将不会再写高考作文,而老师的书是要教一辈子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丢失了作文教学的本领。我们的目标是爱上教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