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内部采购招标管理与监督机制研究

2021-11-22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刘寿彭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2期
关键词:计划性监督机制执行力

文/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刘寿彭

为了进一步确保民办高校内部采购的廉洁性、规范性,众多民办高校开始通过招标完善内部采购体系。在实施招标行为的过程中,虽然民办高校对招标行为并不陌生,但部分民办高校仍然缺乏成熟的经验、健全的机制,这些都会阻碍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民办高校内部采购招标管理与监督机制研究,是为了给民办高校提供思路和方法,帮助越来越多民办高校规范处理采购招标相关事宜。

一、民办高校内部采购招标的重要性分析

(一)防止腐败现象。民办高校之所以大力推行招标行为,是为了更好地防止腐败现象。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通常会涉及物料、资金的分配,有些工作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出现腐败现象,损害学校利益。采取招标行为之后,内部工作人员无法直接参与采购事宜,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另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如果每一个采购项目都由专人指定、安排,那么,委托方与采购方之间的关系就很紧密,委托方很有可能借助工作便利,从中谋取私人利益,难以保持采购工作的廉洁性、公正性。

(二)确保采购的规范性。大力推行招标行为,可以进一步确保民办高校内部采购的规范性。第一,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招标行为本身有完整的体系。通过运用这种招标体系,可以提高采购效率,优化采购流程,很好地彰显民办高校采购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规范性;第二,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招标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拓展行为,体现了民办高校积极向外拓展的办事理念、办事方法。随着招标行为的逐渐深入,民办高校对于合作方的选择,会有更成熟的考虑,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促使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日益规范化、先进化。

(三)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来说,大力推行招标行为,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随着招标体系的运行,采购工作会越来越条理化、制度化。采购工作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学校各方面发展。因此,采购工作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随着招标体系的运行,学校会建立更广泛的社交关系,为学校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除了应用于采购工作之中,还可以应用于学校各方面工作,带动民办高校整体发展。

二、民办高校内部采购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不高。当前,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招标中,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非常普遍。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对招标体系并不了解,对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也不了解。有些工作人员仅凭个人主观判断,开展相关招标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高校大力推行招标行为,也很容易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损害高校利益;另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虽然招标行为的初衷是对外招标,希望选择最有利于学校的采购方案,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些工作人员还是会存在腐败行为,提前安排自己熟悉的招标方。这说明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职业信仰。

(二)执行力不强。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招标中,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一,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有些高校缺乏采购招标相关监督机制。这从思想和行为上,都无法对工作人员形成约束力。有些工作人员工作比较随意,简化正常的采购招标流程,没有开展规范化工作,这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还会影响采购项目正常进度;第二,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有些高校虽然制订了监督机制,但制度是制度,行为是行为,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遵守制度。导致工作人员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这其中,监督机制本身的落后,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说,有些高校的监督机制内容固化、一成不变,严重脱离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很难执行下去。

(三)缺乏计划性。采购招标应该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有些民办高校没有从体系化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计划。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随着采购项目越来越多,如何梳理主次顺序很重要。有些高校面对大大小小的采购项目,没有计划性,致使不紧急的采购项目先动工,而紧急的采购项目却迟迟无法动工,延误了重要采购项目的进度;另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关于资金的合理分配很重要。有些高校进行采购招标时,没有对资金进行提前计划,随意分配各个采购项目的资金,导致有些采购项目招标成功后,缺乏启动资金,难以正常开展下去。这些都是缺乏计划性的表现。

三、民办高校内部采购招标管理与监督机制

(一)开展多样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了更好地提高人员素质,民办高校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实践: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避免盲目招标,要加强自身对招标体系的了解,对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认知。比如说,高校可以召开“采购招标规范化流程” “采购招标注意事项” “采购招标常见误区”等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便于开展更高质量的招标工作;另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有些采购项目涉及金额庞大,很容易诱发觉悟不高的工作人员违规。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培训,通过“采购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与个人发展” “职业道德自我提升”等多样化培训活动,不断强化职业道德观念,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腐败行为。

(二)实施监督机制,加强工作执行力。如何进一步加强采购招标相关工作的执行力?第一,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高校要积极建立采购招标相关监督机制。比如说,民办高校招标流程监督机制、民办高校招标质量监督机制、民办高校招标后续工作监督机制等,从各个环节约束工作人员行为,促使工作人员规范工作,改善民办高校资金浪费现象,保证各个采购项目稳步推进;第二,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高校不仅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还要关注具体执行情况。比如说,高校可以定期举行采购招标监督机制反馈会,倾听工作人员心声,不断优化监督机制内容,让工作人员在认同的基础上,自主、自愿地执行监督机制内容。

(三)完善管理制度,重视计划性。在民办高校采购招标相关工作中,之所以会缺乏计划性,很多时候是因为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面对众多采购项目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梳理主次顺序,制作“采购招标时间计划表”。比如说,高校可以先制定《采购招标进度管理制度》,从采购项目的执行进度上,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这样一来,工作人员的时间观念会更强,会主动制作“采购招标时间计划表”,合理安排各个采购招标项目,避免延误重要采购项目的进度;另一方面,在民办高校内部采购工作中,为了督促工作人员提前进行资金计划,高校可以制定《采购招标资金分配管理制度》。在《采购招标资金分配管理制度》中,高校可以要求工作人员召开资金分配研讨会,或者倾听专业人士建议,进行资金分配预估,确保每一个采购招标项目都能拥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总体来说,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人员的计划性会自然而然地加强。

四、结语

民办高校内部采购招标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实施,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无论是管理环节,还是监督环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内部采购招标的最终成效。因此,民办高校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除了结合工作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工作人员意愿,认真倾听工作人员建议,争取赢得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认同。

猜你喜欢

计划性监督机制执行力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浅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分析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大班幼儿计划性培养的体验式活动策略初探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