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五年制高职学校体育融入健康教育的思考
2021-11-22李龙江袁玲玲
李龙江,袁玲玲
前言
2019年底于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此次疫情病毒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大大的出乎人们的意料。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统筹防控科学指挥下,疫情在全国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教育部门在疫情期间调控开学时间,精准部署大中小学线上教学。8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统筹做好秋季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全国各地的学校也在精心安排有序开学。
当人们以为即将步入正常的生活学习的轨道时,我们回顾疫情期间的几个月中,全国已发生多起学生自杀和体育课上意外猝死事件,据媒体报道:3月3日,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一时想不开跳楼身亡;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曾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身亡;4月14日,浙江一名初三学生在体育课1500米跑步活动中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4月24日,河南一名初三学生返校复课后在体育课上发生意外,当时他戴着口罩绕着操场跑步,后摔倒发生猝死;4月30日,湖南一名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时发生意外猝死等等。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么多鲜活的生命离开了,实在是令人惋惜与痛心,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当疫情袭来,全国上下义无反顾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教育部门为防疫布控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次疫情学生群体未涉及大面积感染。然而在防疫即将大功告成之时却有这么多的学生意外逝去,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很多方面是需要反思的。
1 疫情后学校体育融入健康教育的使命
教育部2020年1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精神三个维度和若干指标明确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体育与健康的使命是国家对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愿景与期望。在国家经历重大疫情的特殊时期,学校体育的使命应立足环境和实际的困境进行相应调整,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体现出应有的现实价值与担当。
1.1 立足健康第一,落实立德树人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健康第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康行为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核心,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也是提高健康水平并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为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基本的健康技能和健康管理能力,调节心理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的价值取向下,一直将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与核心要义,而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素养的培育与实施是寓于体质健康教育之中的。此次疫情下,学校体育通过线上居家教学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健康保障。受疫情影响,社会公共运动场所与设施封闭,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受到极大的影响。通过线上教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走进家庭,推进了家庭体育的开展,促进全民健身的学校、家庭一体化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学校开发的各种资源无形中也影响了国民体育与健康教育,推动形成终生体育观念、优良体育家风,让家庭教育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应有之责。
1.2 保障生命安全,提升生命价值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在疫情下应将生命安全教育置于首要地位。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生命安全与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当人类面临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事故时,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具备健康知识、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在面临重大自然和人为的各种灾害时更容易生存下来。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涉及加强体能和职业体能训练的教学建议,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内容。但学校体育课程缺少生命教育内容,在生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方面还缺乏相关研究。更是缺乏疫情期间及后期系统的科学体育锻炼内容与方法指导,体育保健心理健康等知识。疫情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亡羊补牢,应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从体育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环节,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丰富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探索体育与医疗的融合,从而承担起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提升生命价值的使命。
2 疫情后学校体育融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体育与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锤炼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的立足点。
2.1 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国家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此次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的衰退给学生的学习、实习、就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有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带来的负面情绪给身心造成伤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疫情过后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心理调适、健康意识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016年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纲要提出要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纲要的实施在各层面开展,也要求学校体育教育结合健康教育,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构建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觉践行健康行为、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
2.2 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水平的需要
新课标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精神三个维度概括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健康行为是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综合表现,是提升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是实现终身健康的基础。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关联、彼此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三个维度共同产生作用。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健康行为素养,从体育学科本质的视角看,令学生终身受益的是健康行为素养;体育教育的本质是针对的人的整体生命,不仅仅是生理方面,也不是生命的某一部分,体育教育应对的是有价值的人的全面发展,生命健康素养是学生发展其他核心素养的内核,离开生命健康,探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将毫无意义;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视角看,科学的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健康技能和健康管理能力,心理调整的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等健康行为素养是学生终身获得健康,珍惜生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生活的核心所在。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应重视和落实学生的健康行为素养。
2.3 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成果颇丰,基于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能工巧匠,各学校对于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学校专业课的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文化课的弱势地位明显,由于长久以来对体育教育的偏见,弱化了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价值。体育课程改革在大中小学都在稳步推进,职业院校由于专业组成、班级人员构成、课程设置复杂,体育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在特殊时期,线上体育教学被提上日程,体育教师们的在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在线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健身原理、健康常识,打破原有的教学形态,激发了教师教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线上居家的形式开展,体现了学校体育抗击疫情价值的存在,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体育、全民健身的影响力,提高了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认可度。线上教学对备课、上课要求更高,对广大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全新考验,严谨的教学、新颖的课堂形式也重塑了学生的健康价值观,激发了学生对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学习热情,这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 疫情后学校体育融入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以健康教育为引领,强化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加强健康教育,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提高民族素质,助力中国崛起的关键。目前学生在生活方式方面还存在许多影响身心健康和潜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疫情重视不够,对社会、学校的防疫工作执行不到位;学习生活不规律,不够自律、自理能力、饮食习惯较差;热衷网络、沉迷游戏、缺少运动;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些同学的家庭有养宠物的爱好,食用野生动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为此,首先是扎实落实政府部门关于新冠肺炎重要指示,根据疫情变化推进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学校需要将防疫安全工作科学规划,精心筹划、扎实推进;三是开展校园清洁和整改学生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不接触不明来源的宠物;四是持续推进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和要求,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坚决杜绝流行病在校园传播,营造关注、支持学子青春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国民素质营造良好国家形象提供有利健康保证。
3.2 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生态危机和生命安全意识。
这次疫情实际上是一场危及生命的生态危机,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场生态危机。目前在校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基本上是家庭独生子女,00后的这一代人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他们在家庭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学校的学习压力也不是很大,平时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很难感受到生活的困顿。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学生平时的生活规律,长时间上网课,宅在家里不出门,缺乏运动,有些家庭亲子关系也出现了问题,学生自己往往无法排解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出现了脾气暴躁、忧郁、厌世、悲观等不良情绪状态。因此,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学校可以结合这次疫情,加强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各种危机、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积极情感,这也是现代学生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珍爱生命首先是珍爱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此外,生命教育中还要强调信念教育和危机教育,要让民众对国家治理和科学研究充满信心,要避免民众因共情伤害带来的心理危机,要树立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积极信念。要注重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应对危机能力和生命安全意识。
3.3 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为教师授课的主要形式,教师利用微信、慕课等各种教学平台为学生推送健身课堂,指导学生居家锻炼,社会反响良好。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体育、全民健身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人们日常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体育教师成为传播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育精神的主要力量。体育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课堂展示有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内容涉及家庭体操、瑜伽、武术、力量练习、柔韧练习、跳绳、体育游戏、体育舞蹈等,为广大民众在居家隔离期间有效开展家庭体育活动供给了优质的素材和案例,提供了多样化的健身与锻炼选择。具有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打造的名师课堂将防疫、健康、健身、保健等体育运动知识融会贯通,引领疫情期间全民健身。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集中智慧、集体备课,打造精品课堂。学校为教师教学平台的创设搭建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将体育教师精心准备的在线课堂及时推送至千家万户。教师在短期内组织各种内容的线上教学,开发新课堂,这是有史以来体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体现了在重大疫情面前的责任和担当。疫情后,体育教师应持续的提升专业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日常教学,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推动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利用,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学校都推出了各学科网课学习和居家体育锻炼计划和方法,但是我们了解下来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对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基本能够完成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对于网上推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却是叫好不叫座,虽然大家认为线上体育课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制作的水平也很高,但是真正指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效果差强人意,学生掌握、运用健康知识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五年制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最终还是要能够在锻炼实践中体现价值,掌握健康知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职业健康素养等。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群体,他们自主学习、自控能力、健康意识还达不到理想状态,未能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间受到运动场地、器材等限制,运动项目单调,学生自主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几个月没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出现了开学后有学生在参与运动后发生猝死的悲剧。疫情之后我们要注重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学生的健康认知水平,落实健康行为。首先,开发系统的健康教育教材,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展览宣传等拓展知识面,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其次,以学校为主渠道,加强学校体育的人力、物力投入、因地制宜、校企合作等,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循序渐进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逐步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对学生体质的检查与考核,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第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把学校体育拓展到家庭体育,通过家校亲子联动把家庭体育也有机地融入学校体育中,大胆尝试开拓进取。最后,还是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的使命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通过立足课堂实践,线上线下等各种途径将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白提高自身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不仅事关自身健康学习、工作和快乐生活,而且也是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和民族复兴的使命。
4 结语
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逐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目前国外很多国家的疫情还在蔓延,有的国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次疫情也是对国家应对治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应对疫情危机,为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疫情过后体育教师要在科普科学生活方式、应对生态危机、生命教育等方面加强学习研究,在体育教育中有机融入健康教育内容,加强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丰富课程内容,发挥学校体育应有的价值,为全民健身助力,为健康中国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