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研究
2021-11-22孔至达史铁军曹雪静庞清友
孔至达,史铁军,曹雪静,陈 莲,袁 博,庞清友
1 意义与价值
近年来,体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体育标准化建设,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十四五”是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进行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研究十分重要。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规范市场,为大众创造更安全、健康的健身环境,还有助于促进运动项目的健康有序开展,扩大体育人口规模,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增加体育消费。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不断涌现,规模迅速扩大,但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滞后问题突出。本文将通过分析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原因,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2 现状与主要问题
2.1 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现状
从宏观层面,近年来,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工作围绕国家标准化战略,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推动体育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增加体育标准有效供给,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和引领性作用。田径、围棋、花样滑冰、汽摩等项目协会加强顶层设计,围绕赛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通过标准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办赛行为,扩大了参与人群。相关协会也将标准制定和实施作为提升自身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作为协会实施实体化和脱钩改革后扩大行业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提升了品牌价值,强化了自身造血能力,进一步拓宽了协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部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国家队奥运备战工作,在赛事管理方面重点抓以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国青年锦标赛为核心的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对所管辖的项目包括青少年赛事在内的大众体育赛事政策引导和管理规范不够重视,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匮乏,大众赛事无标准可依,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甚至间接影响项目的群众普及度。部分运动项目因国内相关标准缺乏或不够科学,导致有关国际组织、商业机构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在国内广泛推广,占领了市场,挤出效应明显,其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标准推广方式,在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等领域也存在一定风险。
2.2 从具体标准化建设层面,也存在以下问题:
1.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意识薄弱,有的大众体育赛事组织呈现随意性。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者有企业、基层社会组织甚至个人,缺乏“办赛指南”、“参赛指引”等赛事活动标准指引,办赛随意性较大。
2.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体系有待完善,标准总量偏少,影响力小。目前,体育领域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83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30项,推荐性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23项,与体育赛事活动直接相关的标准为零。对大众体育赛事进行规范的标准性文件均以中心、协会颁发的规章制度、通知公告为主。
3.大众体育赛事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大众体育赛事顺利开展并且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赛事组织运营机构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赛事核心组织人员的业务能力。造成白银景泰“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赛事具体运行机构人员的专业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对于大众体育赛事从业人员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培训标准,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从业人员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大众体育赛事缺乏品牌塑造。目前大众体育赛事仍以全国各地自主办赛为主,呈现小型、多样、分散的特点,缺乏统一的赛事品牌塑造及赛事晋级体系构建,赛事宣传、商业开发、普及推广存在一定短板,赛事影响力相对较弱,无法推动赛事规模化发展。
3 对策与措施
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针对近年来大众赛事标准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压实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制定主体责任。体育总局各项目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承担着组织、指导运动项目发展,推动运动项目普及等职能。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体规字[2021]3号)明确指出,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要加快构建体育赛事活动标准体系,制定办赛指南、参赛指引,明确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的基本条件、标准、规则和程序,包括医疗、应急救援、消防、气象等安全保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管行业就是管安全,管业务就是管安全”的总体要求,各中心、协会更是责无旁贷。各中心、协会应当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赛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标准化意识,要将赛事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十四五”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去推动落实,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追求即时快速回报,更看重标准的长期、持续效益。
2.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我国体育领域组织开展标准化技术工作的职责和优势,制定完善的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基础架构体系。该体系应从赛事活动文件编制规范、赛事活动组织评价和赛事活动要素管理三个维度去考虑。其中,赛事活动文件编制规范应涵盖体育赛事活动竞赛规则、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的编制原则、要素内容的选择与编制等;赛事活动组织评价维度则需对赛事活动的通用术语、组织规范和评价指南进行界定;赛事活动要素管理维度可包括赛事管理指南、场地布局及标识、票务管理、媒体及信息化、其他配套服务和赛事保障等方面。全国体育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应积极推动和指导总局各项目中心、协会编写相关标准;支持部分参与人群多、危险性高的项目申请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家强制性标准,提升标准的影响力、权威性和关注度;可考虑选取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协助相关中心、协会建立完善运动项目大众体育赛事相关标准,为其他项目打造示范和模版。
以中国马拉松为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刻影响,对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马拉松亦是如此。面对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中国马拉松展现了强劲韧性。中国田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出台了《关于开展线上马拉松等跑步活动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了《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办赛指南》《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参赛指南》。相关政策的及时推出和修订,为一系列线上赛事安全、有序、科学运行提供了保障,也为后疫情时代办赛提供了相应指导。中国田协以马拉松认证赛事(包括城市马拉松、主题系列赛等)为核心,中国田协通过该品牌的打造和运作,开展马拉松认证赛事注册、认证、立项、陈述、考察、赛事指导、赛后监督等程序;系列赛规划、开发、管理等;自有品牌IP活动(年会、博览会、学院、论坛、摄影大赛、我要上奥运等)组织、策划、运营、开发、管理;“中国马拉松”品牌及产业规划,行业政策制订及出台等,推动了全国马拉松赛事的普及推广,完善马拉松三级竞赛体制,规范了赛事有序发展。
3.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一是中心、协会牵头,调动各方资源,组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基层协会、俱乐部、业内专家、项目爱好者等多方参与的标准起草委员会(或工作小组),采取自行编制、委托第三方编制等多种方式,多方听取意见建议,推动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工作。有条件的中心、协会可成立标准化职能部门,设立专职工作人员或在协会下成立标准化技术组织、分委会等。二是推进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科学转化和有效应用。充分借鉴国外的有关赛事标准,结合实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同样,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赛事标准,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沟通联系,积极筹划,抢占先机,推动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将我国传统民族体育向世界推广,增加我国在体育领域的话语权。三是降低项目参与门槛,制定利于项目推广、适宜青少年参与的赛事标准。对于场地要求比较高、占地面积比较大,充分借鉴足球项目五人制、七人制、笼式足球,篮球项目三人篮球、游泳项目短池游泳等项目思路,单独制定低于标准场地的赛事标准。四是适应“双减”政策新要求,重视青少年赛事标准制定,扩大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推广,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发展。
4.研究制定大众体育赛事从业人才培训及评定标准。一是中心、协会应根据自身项目特点,制定完善裁判员、赛事组织管理人员等赛事相关人员的培训课程及标准,通过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和标准化推动赛事的标准化。二是从国家层面探索推动体育经理人新职业,明确体育职业经理人的从业标准,提升竞赛管理、赛事运营等标准化水平。
5.建立完善运动项目大众等级标准和分级分类赛事体系。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建立完善项目大众等级标准,制定规范业余选手运动技能水平,通过标准激发大众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大众等级标准举办各级各类的达标赛、晋级赛,检验大众运动效果、评价技能水平,扩大运动项目参与人群和比赛场次。以围棋为例,近年来中国围棋协会以围棋段级位评定为抓手推广围棋运动,制定修订了《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实施细则》,将业余段位分为7段至1段,将业余级位分为从1级至25级,中国围棋协会举办或授权有关单位按标准及规范举办业余围棋比赛和考试,仅2019年全年就有约300万人次参与,基本上实现了全年周周有比赛,寒暑假天天有比赛。以射箭为例,推动大众运动等级建设,建立大众裁判等级、大众选手等级和大众教练员等级;建立赛事标准,按照不同等级比赛的要求,对大众赛事、商业赛事等达级的场地、器材、设施、组织设备进行规范,建立不同赛事所需要的器材标准、场地标准和人员配备标准等,推动大众赛事和商业性赛事的规范化。射箭项目资源开放,大力扶持大众赛事开展,中国箭王争霸赛结合当地文化进行,有近万名大众选手参加了比赛,更多的群众参加了比赛期间举办的大众体验活动,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多的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6.打造头部赛事IP,发挥品牌引领,提升赛事标准化水平。积极探索打造头部赛事的IP,开发原创赛事、品牌赛事把它们做成赛事龙头。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提升大众体育赛事标准化水平。通过品牌和示范赛事对于规范大众体育赛事活动,有较大作用。各地在统一的赛事IP的规范化要求下承办各级赛事,或者通过将各地自发组织的大众赛事纳入统一的赛事品牌中去,有利于统一赛事标准,提高赛事规范性;同时通过开展体育赛事品牌建设,获取市场开发收益投入到赛事规范化运营中去。
以射箭为例,“中国箭王争霸赛”为大众射箭运动头部IP赛事。赛事创办于2015年,已在山西太原、陕西西安、云南昆明成功举办5届,每届赛事均有特色和亮点。该赛事在定位上以高水平大众选手参与、高质量赛事传播、无门槛的群众参与为主,通过赛事内容创新、活动板块延展、项目文化展示等,不断引领大众射箭赛事的发展。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箭王争霸赛”已经发展到5个活动板块:大众赛事、射箭嘉年华(含大众体验和推广)、射箭文化展示(含大众健身、传统文化、弓箭制作工艺展示等)、射箭运动进社区和公益活动。在大众赛事部分,设置了反曲弓、复合弓、光弓和传统弓4个大项,吸引了全国诸多优秀大众选手参与,成为年度“箭王”逐步成为大众选手的理想。同时,为扩大赛事的影响力,资格赛选择高校、体育场、运动场等地方举行,但决赛选择举办地地标建筑、大型商圈、城市中心地举行,最精彩的赛事阶段让更广泛的人群能够观赏、参与,使大众射箭运动更接地气。
7.将安全作为大众体育赛事标准的底线。充分研究总结近年来全国大众体育赛事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梳理本项目赛事的风险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思想,始终把参与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此作为制定办赛指南、参赛指引等大众赛事标准的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