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2021-11-22刘大左
刘大左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引言
孔子曾在论语中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名词,其含义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从而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对于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而言,“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够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上,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设计出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教学步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了解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一方面能够检测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检查工作能够看到学生的学习薄弱板块,从而做到针对性的教学,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受环境、智力、接受能力、思维逻辑等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性。同样内容的数学作业对于优等生而言会失去应有的挑战性,对于后进生而言会觉得存在练习难度,久而久之便会出现逃避数学学习的心态。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进行小学作业分层设计,这样的方法拥有更强的实用性,使得学生都能够获取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实现数学教学任务。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开展作业分层是非常必要的。
2.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构思与落实
想要提升作业分层设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以新课标为背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途径结合教学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1 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通过按时完成数学作业,能够达到检测教学成果、巩固教学内容、扩展学生思维的三个重要目标,而作业分层设计是实现三大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想要实现作业分层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的生长环境,以此为基础给学生做出多种提供,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接受学习挑战,勇攀高峰。
比如在学习完“观察物体”这个知识点时,从学生的生长环境出发,对于城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汽车等物体;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鸡鸭兔等动物。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让后进生去观察实际的物体,以便于学生能够通过手眼相结合;让中等生利用信息技术观察3D物体,以此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让优等生观察课本中绘出的立体图形,以便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空间想象的能力。
2.2 构建具有鲜明层次感的数学作业体系。将分层作业设计运用到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能够通过学习量和学习难度这两个方面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将学习难度分为甲、乙、丙三个层面,甲类作业的难度较大、主要用于扩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乙类作业的难度一般,主要是用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并做一定程度的扩展,丙类作业难度较小,题量较大,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频繁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框架,这甲乙丙三类作业层次紧密相连、难度依次上升分别针对班级中的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
比如在学习完“乘法口诀表”时,甲类作业需要学生算出答案并写出乘法口诀,例如3*8+8*4=( )口诀( );乙类作业需要学生能够填上合适的数并写出口诀即可 例如5*( )=30 口诀( );丙类作业需要让学生填出最终得数,并且将口诀默写出来 例如5*6=( )口诀( )、 6*7=( )口诀( )、 7*8=( ) 口诀( )。学习的难度从丙乙甲依次上升,既能够保障优等生的学习又能够兼顾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在完成基础学习的情况下还可以挑战学习的高度,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心,实现跨层次学习的目标。
2.3 创设分层次的作业评价模式。健全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升作业完成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正确率、学生能否积极进行逐级挑战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谓分层作业,是指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它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分层作业内容既有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也有脱离教材贴近生活的,主要围绕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方面进行分层设计,通过增减作业量,提高或降低作业难度使“学困生”牢记解题思路,中等生拓宽解题思路,优等生寻找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