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美学视角下身体审美观问题的研究

2021-11-22史晓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审美观观念身体

史晓阳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0)

身体审美观属于精神理念,其是基于生物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形成的差异化的文化状态。从如今国内对于美的追求来看,存在畸形的表现,如过度强调控制体重而非体脂及采用不健康的方式,追求体态瘦弱的感觉等,并且此种身体审美观在国内不占少数。通过分析引起身体审美观出现偏颇的因素,以及有误的身体审美观在体育活动上的体现,尤其在女子体育项目上,能得出影响体育活动决策的要点。

1 身体审美观

1.1 界定概述

身体观为各时期阶段,在人体的要求及人体应当负担起的职责变化,其主要有生物及社会身体观、身体审美观3个层面。其中,身体审美观表示精神性质,基于生物及社会维度上的文化区别,因为文化发展,促使身体审美观随之变化,属于社会文化的外在展现,也为人们对身体最根本的价值理念[1]。

1.2 与体育活动关系的发展

以古希腊为例,其是孕育古代文化的重要阶段,竞技类活动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彼时身体审美观倾向于魁梧健硕,并且无多余脂肪。而为满足身体健美的目的,当时的人们会在较小年纪时,接触角斗、游泳等活动。此种审美观发展到鼎盛时期,也将该身体美感特点延伸到女性身上,促使女子开始参加标枪、铁饼等项目。公元前的6世纪,身体健美达到高潮,如今所摒弃的“虎背熊腰”,成为当时古希腊人所追求的标准。俄国革命阶段,身体审美观存在明显的阶级特点,各阶层的人们对身体美感的理解有差异。具体来说,底层劳动人民,将精力充沛、体格健硕视为美,而上层贵族阶级,更推崇无血色的面容、病态柔弱的体形,衡量女性美的标准,变为不劳作。

国内在身体审美观和体育活动之间关系变化的发展方面,从先秦开始,《诗经》对男性美及女性美的描述,前者的关键词为壮硕、雄伟及高大等,后者则有健康、壮实等。该历史阶段身体审美观,与其他国家地区原始与奴隶社会早期的观念类似。该观点的形成原因为:彼时的劳动力是极为关键的,而且体育活动更多来自日常劳动。在我国古代,对男性美的共性标准未曾出现明显变化,而对于女性身体审美上,在社会制度形式及礼教文化的演变中出现了变化。

进入西周后,父权体系得以稳固,礼教文化也有所发展,女子社会地位明显降低,此时身体审美观逐渐远离劳动,女性美也演化成“肌肤胜雪”“腰如束素”等形容词。西周时期,女子能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围棋与投壶等。在汉魏时期,身体审美观逐渐从人体转移到服饰上。《洛神赋》中对于女子的刻画,从其“罗衣”“首饰”等外在点缀入手,由此能反映出彼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强调服饰的华美,并将“无肩”作为评价女子的一项标准。该种审美观念在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发扬。唐朝以体态丰满及面部肥满为美,女性体育活动有秋千、打猎等,但受到彼时共性审美的影响,实际开展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从宋代起,女性美更多强调娇弱、病态,而由于社会环境较为宽松,体育活动也较多,如角抵。近代开始提倡女性体育,将运动健康当成美。21世纪,女子有更多参与体育的机会,如游泳、体操等[2]。

2 国内身体审美观的偏颇问题现状

2.1 观念偏颇问题

如今,国内推行全民健身,促使人们对身体健康与外在形态产生更多关注度,开展体育活动的人数有所增长。但同时国内在身体审美观上出现了偏颇,可以不分性别,均在追求纤细,具体如下。

首先,过于注重体形纤细,不在乎健康。我国民众被儒家思想的影响程度较深,当代女性依旧强调骨感、纤细。但在过度控制体重中,追求身上无肉的状态,选择节食及药品、手术等手段,以实现瘦美的群众较多,但该类群体忽略了通过运动保持体形的健康方式。有人认为自己并不瘦,日常生活中,一旦体重稍微上涨便会产生焦虑,加之平日学习或者工作等因素,不愿参与体育锻炼。而为维持瘦,采取控制饮食的方式,导致身体无力。此外,还有人由于自己喜欢的艺人偏瘦,会有意识地向其靠拢。

其次,追求阴柔美感,忽略阳光健康。如今,在我国年轻群体中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男性群体也会展现出女性化特点。当前,纤弱、病娇不再是女性身体审美的标准,诸多男性也在向阴柔靠拢,不愿参与更偏向男性的体育活动。而此种女性化的趋势,会造成审美观中缺少阳刚之气。以某位在校男大学生为例,其个人对运动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全身肌肉并不美观,诸多男明星艺人均是白且瘦,具有美感,但周围人认为他“娘娘腔”。为此,他尝试过调整自己的状态,但进入健身场所后,感觉接收到异样眼光,便打消开展体育活动的想法。此种状态在国内比较常见,男性个人审美也偏向阴柔,并会被身边人影响。

最后,针对男女体态标准,存在明显的区别。虽然我国社会的包容度较高,但在身体审美观上,依旧有差异对待的现象。普遍性的审美观认为,男性有肌肉是能被接受的,但女性如果全身肌肉,难免会受到异样眼光。对此,还出现过禁止女子健美竞赛的方法,意图避免女性参与健身健美。在普遍性的身体审美观中,女性应参与类似于艺术体操的体育活动,形成纤细的体态。有部分参与健美运动的女性,往往会收到“金刚芭比”的称呼。此类女性群体希望不断美化身体上的肌肉线条,并宣传推广健美运动,甚至想参加国际上的健美竞赛,但如今诸多女性健美比赛大幅度减少。由此来看,不仅是我国,其他部分国家对女子健美也存在偏见,没能完全容纳此领域的成长,甚至出现抑制的情况。

2.2 身体审美观出现偏颇的原因

2.2.1 个人未树立健康的观念

如今所追求的“瘦”缺少标准,事实上,诸多人未掌握健康的身体知识,减肥并非控制体重,应当是减脂,而且虽然有部分群体了解该点,在实际行动时也倾向于降低体重。另外,大部分人对个人身体状况并不清楚,会被媒体、社会文化与外部环境等因素干扰,将自己直接归纳到肥胖的范畴中。但根据科学标准,肥胖与否是根据BMI确定。按照亚太地区的人种情况,BMI对肥胖的界定如下。健康:18.5~22.9kg/m2。超重:23~24.9kg/m2。一度肥胖:25~29.9kg/m2。二度肥胖:30~34.9kg/m2。三度肥胖:超过35kg/m2。另外,在减肥方法的选择上,也未树立健康的认识,如今大多人选择的减肥方式仍然是控制饮食及吸脂等方式,严重影响人体健康[3]。

2.2.2 身体审美观的导向问题

欧美国家及地区在身体审美上,强调健美,基于身体健康,追求外形上的美感,并且根本落脚点还是在健康上。对比国内的身体审美观,只是在寻求体形美感,甚至以健康为代价,特别是女性群体。在当前国内时代背景下,女性群体意识及地位均不可同日而语,但依旧未能完全从“为悦己者容”的观念中脱离出来,以男性角度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而且在数千年的观念体系中,“瘦”是存续时间最长的观点,被该类文化所影响,导致出现该种错误的审美理念,完全凌驾在身体健康上。此外,还有大众传媒带来的风气,群众盲目追求体形上的纤瘦,缺少对内在美的培养。

2.2.3 大众传媒传达内容的偏颇

传媒行业借助信息传递,形成舆论走势,对当代社会文化及群众心理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如今,相关广告宣传的思想与明星艺人对形体的管理,都宣传着“瘦”的审美观念,也仅有“瘦”才会获得关注。尤其是女性美,更多强调外在直观感受,内在底蕴次之。而从我国在体育赛事与社会大众对赛事的舆论观念上看,大部分关注点在男子体育项目中,强健体魄与力量对抗,但对于女子赛事中,却未能在女性健康形态上有过多重视。该种社会文化观念,没有正确认识到健康体态,展现出的美感,对身体审美产生误解。

2.2.4 学校对引导正确身体审美观的落实程度有限

学校是当前人们形成思维观念的主要渠道,但如今的学生被应试教育限制,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主科学习上。虽然此种现象在推出素质教育后,已经有所改善,但实际教育中,依旧有较多的学校及教师、家长等保留着原本的教育观念,不关注体育及美术等利于培育学生形成健康身体审美观的学科。虽然学校均开设此类课程,但实际执行中却未能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锻炼观念加以有效培养,使得身体审美观未能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3 调整身体审美观的实现路径建议

3.1 强化体育美学教育

审美观的误解与缺陷,主要来源于个人对自我身体认识上及信心的缺失。倘若人们对个人身体并不能正确认识,则作出的诸多决策均无任何价值,甚至可能会扰动原本正常的身体机能。因此,需强化在运动生理与生物营养化学等学科的教育力度,提升人们的知识涵养。同时,人们需要正视自身的外表体态,并形成认同感,发现个人闪光点。

学校方面可尝试开设关于体育美学的学科,体育活动是展现审美观的有效渠道,同时还是提升正确审美水平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此,学校需将部分办学精力投放到体育及美术类的课程上,借助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添加形体锻炼与力量训练等体育活动,合理调整学生对身体美的理解。此外,还需融入基础性的运动生理内容,使学生对人体构造形成正确的认知[4]。

3.2 注重大众媒体宣传

大众传媒为现代社会文化观念宣传及推广的主要路径,对人们价值观及审美都会产生极大的导向作用。为逐渐调整社会整体的身体审美观,传媒行业在传播内容的编辑设定上,必须强调信息的导向作用与真实度,不可过多强调商业价值,追求经济效益。此外,还应注重艺人明星对于部分群体的影响力,需从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点,继而宣传出正确的身体审美观,以构建出健康科学体育审美的社会氛围形势[5-6]。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存在女性过度追求瘦及男子女性化、无法接受女性全身肌肉等身体审美观念。造成此类偏颇观念的原因在于个人对自我身体认知缺陷、相关文化导向理解有误、正确的审美教育力度有限等。对此,学校方面需开设并真正落实运动生理等课程;传媒领域主体则应发挥出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个人需正视自己的外形,选取适宜的体育活动,兼顾美感与健康。

猜你喜欢

审美观观念身体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坚持系统观念
我de身体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我们的身体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