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腔及归因研究

2021-11-22陈忠宝

现代英语 2021年10期
关键词:源语英译译文

陈忠宝

(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一、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摘要英译的意义

198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文摘与摘要规则》将摘要定义为“叙述简明准确、内容重要、以概括摘要内容为目的的短文,不带注释和补充说明”(1986)。论文摘要不仅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整篇论文的精髓。其目的是让读者在阅读论文前几分钟内对论文的实质性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仔细阅读全文(王高生,2005)。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EI、CPCI-S和SCI,都以英文摘要的质量来判断一篇论文是否被检索,可见摘要英译的重要性。摘要英译评述是解决存在问题、提高英译质量的有效途径(任稳稳,2017)。国内外专业杂志基本都要求在发表的论文上写英文摘要。国家标准GB7713-87对此问题也有明确规定,目的是为了方便国外检索机构收录已发表的论文,让国外科技人员从英文摘要中了解中国的科研情况,加强论文的宣传,提升论文的影响力(袁艳辉等,20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吸引着国内学者的关注,也吸引着国外学者的关注。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论文英文摘要为外国学者了解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便利。其中,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少数民族学术期刊,而外国学者查找和研究学术论文最直接的方式是英文文献信息。标题、摘要和参考文献是最具启发性的信息文本,其中英文摘要最为关键,是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流的有效形式。它不仅为论文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而且体现了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它是促进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外国学者通过文学阅读快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文学摘要。这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捕捉学术主题、结构、内容和观点,从而培养对文化及其研究成果的兴趣。

二、少数民族文化摘要英译中存在的翻译腔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的行为;然而,它不仅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机械转换,同时也是两种语言背后文化之间的转换。两种语言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这些差异得不到译者足够的重视,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而翻译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译者对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取决于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差异的清醒认识。研究者在对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摘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少数民族文化摘要英译的过程中,存在着如语法错误、书写形式错误以及翻译腔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翻译腔(translationese)。刘宓庆(2005)在《当代翻译理论》中指出,“‘翻译体’(translationese)带有贬义。贬义的翻译体是机械主义翻译观和方法论的产物。这种所谓的翻译体的显著特点是不顾双语的差异,将翻译看作语言表层的机械对应式转换”。翻译腔意味着目的语阅读起来出现不流畅的情况,这与英语的标准化背道而驰,并且会破坏目标读者的阅读兴趣。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摘要英译过程中存在翻译腔的问题,其主要表达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照搬汉语句式和语序

这一点是指在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摘要英译过程中,译者忽略了中英文句式和语序之间的差异,生搬硬套了源语的句式,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例如在《少数民族……范式》这篇文献摘要中,“正当性问题”被翻译为“The legitimacy question”。此处的“问题”的翻译,就属于照搬汉语句式和语序。中文中与“……问题”类似的短语结构,“问题”一般是对前面的名词的描述或补充说明,它是一个表示范畴类的模糊化词汇,重点是“问题”前面的内容,但是这里是没必要完全按照句式翻译,只要翻译出核心即可。

(二)忽视汉语式的词语搭配

这一点是指译者在将中文摘要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中文搭配和英文搭配之间的异同点,直接将中文的搭配套用到英文中。例如文献《重建现代戏曲……作品为例》“continuous discussed”属于搭配错误,形容词是无法修饰动词的。“鲜活的主体所具有的丰富本土性以及充满个性的艺术表达”被译为“the vivid subjectivity,rich indigeneity,individual artistic expression”。原文的“丰富本土性”和“艺术表达”与“鲜活的主体”属于包含或所属关系,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却丢失了这一关系;“个性的艺术表达”被翻译为“individual artistic expression”,“individual”一词是指人的性格独特或某件物品独特,所以此处用“individual”来修饰“expression”属于搭配不当问题。

(三)中式思维过重,连贯性不强

它使用了隐性连贯的方式,句子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词,短句由整个话题直接连接起来。而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经常使用主谓句式,通常使用显性连接的方式来表达各种时间和逻辑关系。复合长句是英语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汉英翻译中必须做好语序的调整和句子结构的转换(程辉,2018)。而译者在翻译摘要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直接按照中式的思维直接来翻译中文的摘要,忽视了中英思维之间的差异。例如文献《广西壮族民歌……的视角》中,“论文在……的基础上,提升了……,指出应保护……,促进……,拒绝……传播……”直接被翻译为“Based on the analysis of...,...folk culture”。原文是篇幅较长的一句话,英文的摘要也将其处理为很冗长一句话,这是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的。英文是偏形合的语言,通常会根据意群对句子进行划分。其次,这句话缺少主语,无论是在汉语或是英文中,构成一个句子的基本要素就是主谓,而此处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导致这句话的逻辑关系混乱。

(四)翻译痕迹过重

这一点是指译者在将中文摘要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会望文生义、字面对等,就是直接按照中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这样会使得译文不自然、不流畅。例如《论少数民族民间……传承发展》中,“使……更具生命活力”被翻译为“make...more viable”,此处的“viable”有两层意思:“that can be done or will be successful”可实施的或切实可行的;“capable of developing and surviving independently”(生物)能独立生存的或可生长生育的。而此处将“活力”翻译为“viable”显然是不是很自然,不符合语境。

(五)似是而非

在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摘要的英译过程中,有些译文看似正确,实则存在较大的问题。有些词或短语,特别是专有名词,存在误译的问题。以下的几个案例就存在似是而非的问题。有些文献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翻译为“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根据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官方网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译文为“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与之相对应。“彝族”和“布朗族”分别翻译为“Yi Nationality”和“Bulang race”。根据《牛津词典》,“nationality”是指“the official right to belong to a certain or particular country”;“race”是指“a group of people of the same kind”。因此,这两个词不能很好地说明我国少数民族的情况。因此,“彝族”和“布朗族”可以翻译为“Yi people”和“Bulang people”。

三、相应的改善建议

摘要的作用是使读者以最快的方式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从而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文章,因此论文摘要的翻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让少数民族文化有更好的传播效果,针对少数民族文化论文摘要英译中出现的翻译腔,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

(一)深刻理解源语文本

要准确表达中文摘要的内涵,译者首先要对其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是翻译的基础。译者只有理解中文摘要,才能用译语转换源语的含义,进而传达论文的思想。译者应多阅读外文期刊,借鉴英文摘要中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中文摘要的翻译质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是意合语言,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在翻译中,译者不应生搬硬套汉语句式,使译文不符合译语的语言取向和表达方式。同时,译者也要注意英语中的搭配。译者不应直接套用汉语的搭配,翻译源语;否则,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二)掌握源语的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因为不同的文本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正是由于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文本特征,译者首先需要保证文本的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完成后,译者要反复检查译文,确定译文是否真实可信,是否存在中式英语的问题,译文是否准确自然。

(三)深刻理解双语社会文化背景

英语和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尤其是句式和语序上的差异。少数民族文化论文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如果译者对源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不深,翻译中就可能出现偏差。当然,翻译的质量无法保证,在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除了源语的社会文化背景外,译者还应了解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将有助于译者对于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甚至影响译者的语言表达。

(四)重视译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过渡

重视摘要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过渡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着读者能否准确地把握论文的主要内容。一旦逻辑关系混乱,就会对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句子之间的过渡也尤为重要。因此,句子间思维逻辑的过渡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摘要翻译要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译者应开展一项基础性工作,将摘要翻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源语英译译文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弟子规
弟子规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弟子规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