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探讨新时代大学英语课堂的共情能力
2021-11-22付强孙震
付强 孙震
(1.南京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2.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 大连 116400)
一、教与学良性循环和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良性循环对新时代课堂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促进作用。教与学良性循环涉及教学双方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与期望,它涉及师生双方受教育水平、文化底蕴、思维特点乃至个性风格、情感等因素。教师上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见学生就有好心情,而学生则愿意亲近老师,对大学英语课程充满期待,乐意和英语教师探讨如何独立学习,如何在大一的时候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如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我国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课堂讲授。这种教育理念在今天的英语课堂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有的大学课堂基本是教师的全程授课,这样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学生需要配合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传统英语课堂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注重语音、语调、语法、基础词汇,强调英语知识的习得,以考试为导向,但是轻视英语运用技能,学习语言很大程度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的另一个特点是教师决定教什么,对新时代的大学生缺乏了解与关心,很难让新时代大学生掌握思辨能力。由于是单方面授课,教师很少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每个人的学习特点。教师更多的关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较少有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由于在中学接受的是应试教育,重视接受学习,强调知识的习得,较少参与英语课堂的讨论。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学习英语主要靠教师的讲解和知识传授,他们依赖教师、依赖教室,认为语言习得应发生在教室里。英语学习应该更重视实践与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与学是一种互动的形式,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教学的双向交流,而不是教师的单向输出。大学英语教师要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策略、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等有了初步了解,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教学思想也有了初步的体验。师生双方在这个时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后期教学和师生之间的磨合。大学教师要正面鼓励学生的进步,尽可能详细地列举出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集体交流增加大学生新时代社会责任感以及学好英语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声音和价值观。一方面给大学生清晰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给大学生一定的压力,使他们有一定的焦虑感,期待大学生转压力为动力,这对新时代有潜力的大学生往往效果明显。大学生也要对大学教师的授课风格和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对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评估,教师要第一时间在课上给予积极的反馈。大学生提出的建议是对教师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教与学良性循环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大学教师要珍惜学生的这种信任,进而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之间的共情和合作能力。
二、共情能力对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作用
英语教师授课前必须进行精心的准备工作。新时代大学生对英语充满期待,对英语教师充满了好奇,教师则要接受新的挑战。教师在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大致的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目前的英语教材对他们是否合适,学生渴望从大学英语课堂上获得什么样的体验。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争取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有义务对英语课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定下教学目标,明确双方的责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学习态度是教师非常看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良好的师生共情能力是双方合作的基础,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对教材的把握,增加哪些内容,删减哪些内容。英语教材是良好的“剧本”,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这个“剧本”来奉献最好的演出。
(一)良好的师生共情能力
“师生关系既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的关系,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特殊活动结成的人际关系,而且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有心理交流关系”(黄国材,2001)。上课前,教师要检视自己的外在表现,例如,衣着打扮、举手投足、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教师最好每一次课都提前15分钟进入教室,尽可能站着上课,精神要饱满。教师的热情能给学生带来温暖,学生会认为具有这样的教师会对他们更加宽容和体谅。如果教师能够真心地悦纳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了满足,学生自然也会以友好、诚实、热情来回报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严慈相济,是否关爱学生,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对性格特殊和学业成绩一般的同学也能一视同仁。良好健康的师生共情能力会推动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和学生要清楚课堂的管理制度。制度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出勤、请病事假、按时提交作业、考试作弊、学术诚信等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制度。新时代的大学生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要为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目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奉献
教师的上课姿态、情绪、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最有资格给教师的投入程度打分的是学生。当教师身着正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进入课堂时,学生立即感受到了教师的积极状态,学生眼中展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会更加激发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反过来会给教师带来灵感,课堂的互动会更加流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因为安学而亲师,由于乐友而信道,共情能力与教学效果之间的转化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教师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职业兴趣与学生的积极向上、求知欲融为一体,互相影响,互相推动,这就会产生教与学的良性循环。相反,如果教师认为自己是一个教书匠,并不热爱教师这份工作,上课时敷衍了事,状态欠佳,这样的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可能把大学英语学习当成负担,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教师对自己言行要时刻留意,因为这些言行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精神世界。教师在课堂上要展现服务学生的态度,把学生放在首位,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三)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情感因素
英语学习对中国的大学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语言学习者会产生一种语言学习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学生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另外,如果学生展现的焦虑与不安是偶尔的、短暂的,那么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个人空间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强调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具备自信心。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摆脱紧张与焦虑情绪。学生的情感因素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误解,不想在同学面前用英语交流,觉得当众说英语是一种炫耀,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的学生比较在乎面子,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在课堂上不愿当众交流,怕出现语误被同学嘲笑。同时,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同学擅长口语表达,有的擅长英语写作和翻译。但是更多的学生是不敢也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进行英语表达,更多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很难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创造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持有极大的耐心和同情,对他们的点滴付出与努力应该立刻给予承认与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关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会逐渐喜欢英语学习,并通过不断努力,提升学习效果,获得自信心。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情合作
学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包括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学习活动。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帮助、交流有助于彼此之间的学业提高。同学是自己课堂行为的参照对象,很直观地反映自己的英语水平。大学生很在意自己与同学的配合,希望与其他同学在课堂上的行为保持一致,在中国文化中,趋同更能被集体接受。在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通常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互动的内容要使成员间形成信息空白,这样才有交际的愿望。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互动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将活动引向深入。有的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自信,不敢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期待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突破自己,更好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师要真心悦纳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要和学生有同理心。学生要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遵守英语课堂的相关规章制度,上课要全情投入,课下独立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英语学习网站来激发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课上和课下的英语学习要紧密结合。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良好的教与学循环来实现师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