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021-11-22高铭鸿罗旺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社会化体育大学生

高铭鸿 罗旺

(1.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2.邵阳学院 湖南邵阳 422100)

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的新课标,大学体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性格、强大的技能、良好的体能,以及受益一生的运动习惯。大学体育文化则是以新课标为指引,以体育活动为内容,以校园为空间的群体文化。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文化对于大学生对体育的初认识、对制度的观点、对人生目标的设定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及其社会适应力的关键。

1 高校体育文化

1.1 特点

第一,群体性。即在高校环境中,体育活动大部分以群体性形式出现,这也是高校体育文化是群体文化的根本原因。第二,自由性。在人文治学的今天,校园更讲究个性培养,给予大学生更宽松的环境,使其可以结合自身爱好、能力、特长等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体育教学同样如此,体育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自由性的烙印。第三,融合性。高校体育文化因高校不同而存在差异,并且可以彼此交流逐渐融合。第四,发展性。高校体育文化与所有事物都一样,有其诞生、发展、成熟的过程[1]。

1.2 形式

大学体育文化形式根据具体体育项目划可分为田径、体操、篮球、足球等数10 种形式;从文化组织构成角度划分,可分为体育社团、项目小组、爱好群体、个人等;从民族体育角度划分,可以分为非遗体育活动、传统体育项目等。

1.3 组成

体育文化主要由价值与观念、技术规范、技术与教育、体育设施4个方面构成,或者说是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构成了高校体育文化。

2 大学生社会化含义

大学生是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等教育阶段,形成了其独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个人。其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掌握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具有自己的目标。他们身处于同一教育环境中,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了一定的共性认识[2]。发展个性是为了发挥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技能等优势,培养共性是为了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在大学校园接受教育之后,使学生的个性更丰富,共性认识更坚固,能够确保自身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实现本质的变迁。换而言之,只有大学生充分社会化,才能使得其科学、合理地彰显个性,并能够遵守社会秩序、法律规章。

3 高校体育文化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机制

高校体育文化特点突出、形式多样,而且其组成涵盖了物资建设和精神领域,大学生实现社会化需要在个性、能力、体能、思想等方面获得突破和发展。最主要的是大学生社会化是需要外部教育、内部认知来共同实现的:在外部教育的作用下,唤醒其个性成长需求,并在不断学习中觉悟到法律和道德存在共性,而且能够认识到这种共性是社会发展所需,故此自己必须遵守[3]。而外部教育中高校体育文化属于有机组成,其对学生的社会化有以下作用机制。

3.1 高校体育文化作用于学生心态

高校体育文化倡导学生在运动场挥洒汗水,在群体运动中塑造敢打敢拼的性格,建立积极心态,懂得对待事情要积极主动,并可以在比赛双方的对抗中正确认识竞争,能够习惯竞争、喜欢竞争,明白竞争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事实也证明,喜欢运动的大学生比不喜欢运动的大学生乐观、豁达。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入学时并不是非常合群,爱好少且不爱交流,待人接物比较拘谨,但是之后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加入了体育社团,最终变得乐观、大方,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实际上,这都是体育文化作用于他们心理,让他们有了积极的心态[4]。

3.2 高校体育文化作用于学生体质

高校体育文化通过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喜欢体育运动)、不良生活习惯(看手机、玩游戏),使其对运动产生兴趣,进而逐渐改善体质及提高体能。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体质较差的学生,要经历从抗拒体育运动到接受体育运动,最后喜欢上体育运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时间较长,只有学生养成了运动习惯,才能接受运动并体会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感[5]。由此可见,体育文化对个人心理的影响是强大的,其突破了大学生不爱运动的心理瓶颈,最终使其在快乐运动中成就了良好的体质。

3.3 高校体育文化改善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个性是个人性格的综合,具有独特性,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显著标志之一。人格则是指作为一个健康的人要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及清晰的自我意识。由此可见,塑造良好的性格可以让人建立良好的人格。高校体育文化具有规范教育、制度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对于人的个性有塑造功能,如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规范、制度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守法守约意识;在高校体育文化主张的“分工合作,拼搏进取”的观念下,能够敞开心扉接受他人;建立人人平等思想,认识到竞争的重要性,并能够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赢得竞争[6]。总而言之,大学生在4年高校体育文化的熏陶下,最终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4 目前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不足的原因

4.1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不足

大部分高校在校风建设上缺乏全局观,只是将学风、教风作为重点,对体育文化建设重视不足[7,8],且在定位、传播、创新等方面都缺乏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校园在体育教学方面就缺乏重视,教学系统性不足,德育渗透不够,体育与大学生心态、体能、个性、人格等关联性不密切,大学生感受不到体育的益处,造成了学习上的松散消极,对体育文化自然缺乏认识。

4.2 高校体育文化缺乏传播媒介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却缺乏传播媒介,校园内各类媒介大部分体现的是学术内容、纪律内容,以及一些招纳社员的社团海报等[9]。而且在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园官网上只处于显眼的位置。媒介传导的缺乏,导致了高校体育文化难以走进大学生心中。

5 提升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力的方案

5.1 提高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

首先,在建设上要形成大局观,要重视体育文化对学生精神、心态、体能、个性、人格等方面成长的重要性。理顺体育文化和大学生二者关系后,要在其定位、传播、创新上投入精力。定位上需要多考虑其他院校定位,这样才能确保本校体育文化定位的独特性、鲜明性;传播上需要融合新媒体、新方法,抓住大学生媒体阅读特点做到靶向宣传;在创新上多纳谏、多倾听大学生群体的意见[10]。最主要的是,高校必须对体育教学重视起来,将体育课堂作为体育文化宣传教育的主战场,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体育文化的魅力,愿意从中学到自己所需的内容,这样才能使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扎根。

5.2 丰富高校体育文化传播媒介

高校内宣传角、各班板报、校报、官网等都可以开辟体育文化板块,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学生运动的身影,优美的文字、生动的图片、激烈竞赛的视频,无一不是吸引大学生目光的利器;积极开展体育社团,对社团展开体育文化教育,使其成为该文化传播的传播者、传播载体,让其成为该文化的铁杆受众,以点带面覆盖全校;善于利用自媒体如微博、博客、论坛、微信等来发送体育文化内容,制造话题引发讨论,让体育文化成为文化主流之一;尤其是能够认识到现代传播“大众传播”的机制,明白传播者亦是接收者,每个人都掌握自己的宣传媒体,每个人都是媒体人,只有认识了这个现实,才能在传播内容、传播方法上形成突破。

6 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属于高校建设中的上层建筑范畴,其是高校历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的与其他院校不同的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主张等,带有明显的学校意识,是高校竞争力的代表。因为其可以作用于大学生精神、体能、个性、人格等领域,故此其对于大学生社会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高校全面看待体育文化,重视体育课堂,把握体育社团建设,创新体育文化宣传模式,将大学生乃至于社会受众纳入进来,充分发挥出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社会化体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