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武术的数字化研究

2021-11-22李劼晟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数字化

李劼晟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山西运城 044100)

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个以手机为代表的高速信息化时代,一个视觉化、碎片化的消费观念时代,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于很多媒体事件,人们来不及思考,也无暇去思考,便被其视觉震撼裹挟于其中,进而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16岁的体操奥运冠军管晨辰的袋鼠摇、奥运冠军刘洋的帅气摇头,在视觉冲击画面极强的感官效应下瞬间火爆了国内外,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武术方面,峨眉的凌云武术技能展示,武术明星赵文卓的通臂拳教学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武术空翻教学,给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武术的传播。

通过APP虚拟武术空间,大众了解了真实的武林,加速了武术的传播,然而却也出现了不少负面事件,例如,雷某的单手雀不飞、单手破裸绞,马某国的“接化发”“闪电五连鞭”,这类对武术谐谑性的污名化传播,使得武术初学者认不清武术,歪解了武术。针对网络乱象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21年5月8日举行了“清朗”系列专项活动“治理网络乱象、净化网络空间”,活动主要提及了8 个方面的重点整治活动,其中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流量造假等问题,基于此,对武术空间的重整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每一个空间都有每一个空间的文化,从空间学的角度来说,每个空间的场域不同导致了由此而构成的精神风貌和意识导向的不同。从空间的三要素,人、活动、场所来看学校武术,学校武术课堂的空间分为学生、教师、拳种、课堂文化,文化氛围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课堂风貌特征。文化的交融,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往往导致各种空间的相互融合,而由此导致的空间整合将是摆在教育面前的现实问题,尤其是APP、AR、VR等数字化的技术不断发展,将倒逼学校武术不断地数字化,这是历史的发展潮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1 “数字体育”下的武术数字化探析

广义的数字体育是指应用数字技术的体育及其相关活动,即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软硬件技术为手段,对体育过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建模等数字处理,以达到管理、体验、传播体育等目的的体育及其相关活动[1]。由数字体育的定义来看武术数字化,即通过科技信息手段,对武术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建模,所有的信息通过建模之后形成新的武术空间,在这个空间之中,所有的武术数据都能够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点开其中的任意一个拳种,它的造拳理念、技术风格、训练方法等内容都将通过画面显示,或通过虚拟三维空间营造出一个全新的视觉盛宴、感观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和体验。

2 学校武术数字化的优势

2.1 数字的资源整合,可以保护和传承武术

空间并不是一种“社会反应”,它就是社会。因此,各种空间形式,都可以和所有的其他物体一样,通过人类的行为被创造出来[2]。对数字化武术空间的创造和生产,特别是因新冠疫情的暴发,在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大环境背景下,防疫的常态化倒逼学校武术的数字化,武术课程在线资源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超星教学工具(学习APP、学堂教学工具-雨课堂)及智慧树教学工具(知到-教师版、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组建武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交流学习平台,进行第二课堂武术学习[3]。全国学校武术联盟成立后提出,选用“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作为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思路。运用这一教改思路,武术的线上数字化可以结合各所学校特点,把现有的“一校一拳”进行云端整合,创建丰盈完善的武术数字化空间,对学校武术的数字化整合,可以借鉴中国武术博物馆,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建设学校武术数字化空间。

中国武术博物馆于2007年11月10落成,馆内分为拳械厅、历史厅、临展厅、立体影院和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区域。馆藏500余件精品文物藏品,结合文献、图片资料及多媒体展示手段,多角度展示了中国武术,在这里,中国武术不再是抽象的、扑朔迷离的,而是可以聆听它的心跳,在它的演变中,感受最真实的故事[4]。武术的故事情景再现,将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还原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拳种流派林立,“一校一拳”形成的人人会打拳的模式风格各有千秋,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中国武术的枝繁叶茂,给学校武术提供了广阔的资源空间,在数字化的整合过程中,优选出最好的、最合适的武术教学进行整合,创造和生产出最适合学校武术的数字化空间。

2.2 数字的情景再现,可以革新教学方式

数字再现体育场景,即运用仿真数字技术再现运动场景或模拟运动环境,如仿真运动训练设计,虚拟健身器材等[5]。学校武术的数字情景再现,即通过数字化全面展示各个拳种的风貌特征,在讲到技术难点时,运用多角度的镜头切换、动作慢放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动作的发力方式,以及通过3D动画技术对武术的动作进行分析。通过AR、VR 的数字仿真模拟空间的技术体验,让学生在学习动作前在脑海中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烙印,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体悟”。

“体悟”有效教学模式,即建立缔造武术时的相关背景与原始技击格斗经验互为支撑面的习武本真空间[6]。通过数字的信息化,让学生尽可能更加全面、多方位地了解造拳的相关背景和武术文化,通过拳诀、拆招、喂招、攻防对抗演练让学生体会格斗技击的相关场面。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唤醒身体的攻防理念,不断地对身体进行体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武术认知水平。

2.3 数字的丰富资源,可以完善学习方式

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他们逃避的不是体育课,而是体育课上科学话语指令下机械式、重复式的被动操作“命运”,以及抽象的数字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存在感的消失,学生因找不到自我而逃避,体育教育中真正的学生消失了[7]。兴趣为先导,利用数字的信息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的虚拟化外部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新的视觉效果,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段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自媒体的超高速发展,各种APP 软件的视频上传功能造就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学生在自己喜欢的APP上在搜索任何与武术相关的关键词时,都可以搜到大量的相关教学视频,摆脱了以往的只有课上教师教、学生学的场面,学生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情况下找到相关的视频去学习,也可以在学习通等软件上随时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在学习通上发表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从“会学”向“乐学”的方式转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2.4 数字的量化评价,可以系统考核教学

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学校武术,它的教学过程仍离不开最基本的“手眼身法步”等素材,这些基本功都可以运用数字技术给学生考评进行量化且细化,结合现有武术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就明确如何去考核,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使学生在脑海里对武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学校武术的在线课程精品资源建设,可以以数据的形式看到学生是否观看了视频,是否完成了章节内容的学习,是否完成了作业。学生的相关学习情况都可以用数据的形式显示出来,极大限度地督促了学生去学习,课后作业的完成也最大限度地响应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提倡的“给学生留体育课后作业”。学生在APP上的学习,都将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对学生的考核也更加全面和系统。

3 学校武术数字化的难点和不足

3.1 数字化武术的难点

在武术方面有非常高造诣的武术专家学者,对数字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明显欠缺,但是能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学者又对武术文化和技术不是很精通。因此,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使数字化的武术有更加完整的呈现,才能使武术有完善的数字化发展,尤其是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必须考虑如何让一个武术初阶的爱好者最快体验到武术带来的乐趣并不断地融入练习之中。

学校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武术的“活态”土壤文化,很多的拳种发展不断处于“活态”的传承主体和“活态”的保护之中,其精巧的造拳技术结构、完美的展示风格、高雅的意境品味都需要人们去深深挖掘,去妥善保护,去不断传承。学校武术的数字化离不开这些优秀的资源,在传统武术的不断延续下,学校武术也应该汲取优秀的拳种文化,把它们运用到学校武术的数字化和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学校武术的数字化空间,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3.2 数字化的武术的不足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字化的武术发展存在以下问题:课程数量和比例较少;分类不够清晰;访问量不足;教学方法较单一;评价方式欠多元。中国武术枝繁叶茂,拳种各异,所以应鼓励各个学校的“一校一拳”精品课程建设,云端高效整合,为武术空间的活动夯实基础。内容的丰富才可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增加访问量。武术课程受制于“简单化、规范化”的西方体育原则,形成了动作的熟练、规范等量化性评价标准。李仲轩认为,武术传承的“水土流失”现象太严重,教学内容上由劲力的内在反应变成了外在的招式,教学方式上由体验感知的体悟变成了重复的操练等[7]。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丰富武术的评价体系,如课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基本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融入评分体系,尽可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武术的数字化空间中,处于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应强化自身的中国武术文化涵养。武术拳种富含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是前辈们对身体无限创造的精华结晶,在历史的不断变化之中,武术也在根据不同的时代文化、时代背景处于不断的传承之中,这些无形的精神因子是武术流传至今的灵魂所在,是极其无价和宝贵的财富。作为学校武术的传播者,应不断地去学习武术的相关历史文化,不断地了解每个拳种的特有文化,深挖武术的攻防技击含义。只有教师不断地丰盈自己,才能使学生增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才能使学生养成不断习武、不断练习基本功的校园生活方式,才能使武术的数字化空间更加完善,形成良性的循环和发展。

4 学校武术数字化的建议

4.1 深挖文化精髓,夯实数字内涵

从现阶段来看,中国武术的教育价值仍处于被“骨感化”的状态,这种骨感化状态的表现是由于人们对中国武术所内隐的整体教育价值认知不够、总体教育价值挖掘不深造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武术的信息进行采集,在充分了解武术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武术进行数字信息化,数字化的武术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武术,而且也能最全面地展示武术。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武术学习来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上课的过程中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4.2 利用AR、VR,丰富教学技术

在对学校武术数字化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校课标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多地整合各个学校的武术精品课程,不断丰富武术的网上授课场景,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技术含量,延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利用AR、VR 等数字技术,利用数字技术辅助运动训练指导,摆脱以往的“灌式讲解动作”,如果现行的武术教学仍然采取以往常用的“重灌式讲解动作,轻探究技术体验”的做法,将无法促进学生主体感知发展,使学生对武术承载技击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感知不深,教学效能发挥不够,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武术感知是习武人的技击格斗感觉和知觉的过程,习武人的感知发展与习武人受教育的方向、目标、方式方法相关,其中有效的武术教学模式,对促进习武者感知发展起着积极作用[3]。

4.3 高效数据分析,多元评价体系

数字化的优势即把复杂多变的信息变成简单的、明确的、可以度量的数字和数据,信息化具有超强的数字分析,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打造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简单化、规范化”的西方体育模式,虽然给武术的评价体育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这不完全符合武术本身的结构特点,虽然动作规范化容易给学生进行考评打分,但也要结合武术的相关特点对学生进行考评,不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也能提高教学的成效。

5 结语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所以,武术的数字化是时代的需求,数字化的武术课堂,可以将学生对武术习练的过程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明确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对武术有更为明确清晰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尤其是利用VR 虚拟空间技术,这将使学生有更加独特的武术体验。数字化的武术课堂可以为学校武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动力,形成新的魅力,可以使学校武术的发展共享化、智能化、高效化。

学校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传承的主要的阵地,其数字化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历史的使命。武术的传承主体已逐渐向老龄化过渡,武术的传承显得较为脆弱,如果传承的人数日益减少,那么武术将逐渐走向消亡。作为学校武术的主要传承人——教师,有义务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武术教学内容,在数字化发展中不断地去完善学校武术的数字化空间,为中国武术的数字化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中国魂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