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村广场舞开展策略研究

2021-11-22刘宇桐陈家鸣陈国壮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广场居民

刘宇桐 陈家鸣* 陈国壮

(1.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000;2.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 上海 2000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乡村地区,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广场舞近些年来成为我国农民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在政府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条件下,广场舞于乡村之中得到了广泛普及,给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广场舞对丰富乡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乡村居民的身体素质,甚至对于加强乡村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广场舞源自城市中的广场,其发展受经济水平、文化素养、场地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广场舞在农村的发展时间较短,发展尚未成熟。有关农村广场舞对乡村体育文化的影响的研究也比较欠缺。该文旨在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对广场舞在农村开展的优势、功能及开展策略进行分析,从而丰富广场舞的体育文化理论研究,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农村开展广场舞的优势

1.1 对场地的硬性要求较低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现阶段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硬性条件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而广场舞作为大众健身项目的一种,却不同于其他一些运动,广场舞的开展不需要较为专业的场地、设施,一块空场地、一台音响,就足以满足广场舞运动参与人员对于运动参与硬件设施的需要[1]。同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广场舞能够在花费同等经济资源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完全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经济效益理念。

1.2 与农村的民俗文化契合

广场舞是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形成的一种人民群众的舞蹈。广场舞起源于人民群众,扎根于人民群众,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使其非常适合在基层人民群众中开展。广场舞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虽然在经历长时间演变之后,融入了许多现代舞蹈元素,但是究其根本,仍然能追溯到农村与农民群众之中[2]。在东北地区,广场舞结合东北特色大秧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风格,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由此可见,广场舞与广大的乡村群众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其在农村的开展,也必将会如火如荼。

1.3 规避广场舞扰民问题

研究显示,广场舞发展至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扰民问题[3]。广场舞由于组织规模庞大、扰民等原因,在城市中开展会不可避免地超越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渗透到私人住宅区,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农村区域相对于城市空间来说,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小,并且娱乐方式较为单一。广场舞在农村的开展,不仅可以避免在城市开展过程中侵犯私人空间的弊端,而且还能有效活跃农村的生活氛围,为农村原本沉寂的环境增添更多活力,丰富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1.4 农民的主观参与度较高

近些年来,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了不可忽视的提高。但是这些提高仍然集中在经济生活方面,而在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他们的生活仍然停留在日常起居之中。如今,大多数农村群众在晚餐后没有娱乐项目,生活仍然停留在看电视、睡觉的阶段。广场舞的介入,不仅可以为他们带来一种新型的娱乐项目,满足他们在一天的疲惫工作之后的愉悦放松需求,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增强邻里之间的情感。由此可见,广场舞能够成为一种参与度极高的健身活动。

2 农村开展广场舞的功能

2.1 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促进农民体质健康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处于上升阶段,占居民死亡率的40%,死亡率居首位,而且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在生理学层面,广场舞作为一项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参与者的肺活量,改善其呼吸机能,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有效调节,从而对于心血管疾病,如血糖、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4]。在心理学层面,广场舞能够舒缓运动参与者的精神压力,增进人际交往,降低孤独感,提高运动参与者的幸福指数。

2.2 调动潜在体育参与对象,拓展新型运动参与方式

现阶段,农村居民的运动参与方式主要是以跑步、篮球为主,运动参与对象也主要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群体。而对于一些农村居民,由于其受到场地、工作、家庭等因素的阻碍,这类群体并没有一种适合他们自己的运动参与方式,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运动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广场舞于城市中老年人群中的风靡开展,毋庸置疑,证明了这项运动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层面对于农村居民的适宜度与匹配度都是相当高的。所以将广场舞引入农村中老年群体之中,能够拓展他们的运动参与方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一潜在运动参与群体调动起来,提高农村体育的普及程度,为“健康中国”理念在农村中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2.3 发挥简单易学特点,开拓新型体育文化道路

当代新农村的体育文化,是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大众文化与特色文化所组成的多元文化结构体系。而对于新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乡村居民对本身角色的自我认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当代乡村居民对于体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强身健体的价值层面上,对于乡村体育文化,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比较模糊,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认知[5]。广场舞既融合了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音乐元素,又融合了东方传统特色与西方运动理念,是集各种特点于一身的现代体育项目。广场舞在农村开展,能够有效打破当今乡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僵局,为乡村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工具,为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在文化建设领域的落实提供载体。

2.4 增添社会公益事业岗位,开办赛事带动居民消费

广场舞作为体育产业的一种,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农村普遍经济水平较低,要开展高消费体育项目并不现实,而广场舞正是符合消费较低的体育运动[6]。在不产生居民消费的基础上,农村还可以设立广场舞指导员的岗位,给予有才艺水平的人一定补贴。此外,在举办广场舞比赛时,可以为举办地点带来一定的消费,这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农村体育消费,而且能为我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开展广场舞开展策略

3.1 加强农村广场舞赛事举办的力度

我国政府尽管对于农村全民健身的实施十分重视,但是现阶段,对于乡村体育的发展,宏观指导方针仍然不能带来具体的量化要求和指导措施。在县级向乡镇级和乡镇向村级传达过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两级政府部门应在大力鼓励广场舞的练习参与下,倡导乡村居民以村为单位,以村委会为代表,以县工会为主办单位,以各乡级政府为承办单位,在全县领域内,举办乡村广场舞的比赛,促进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广场舞,创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广场舞文化体系。

3.2 增加农村广场舞科学文化的宣传

随着广场舞在农村的逐渐普及,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参与热情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的健身方法和体育锻炼知识的认知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政府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为农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例如,可以请县工会或其他单位的体育专家,去基层为乡村居民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方法,提高他们对于广场舞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体育与健康的科学化认知水平,从而达到广场舞文化宣传的目的。

3.3 给予农村广场舞活动一定资金的支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近些年来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他们的经济水平仍然不足以使他们进行较高的体育消费。我国基层政府需要在资金上给予他们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例如,投入一部分资金为乡村居民修建广场舞运动场所、配发音乐播放器,或者招募企业赞助商为农村居民的广场舞服装提供赞助等,从而加速广场舞在农村的推广与建设。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广场居民
布鲁塞尔大广场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石器时代的居民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广场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