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发展历程、经验与定位

2021-11-22应坚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1年19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离岸贸易

文/应坚 编辑/章蔓菁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下文均简称“香港”)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并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在2021年9月24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指数)中,香港位居全球第三、亚太区首位。本文拟通过梳理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与经验,为上海等地的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对香港金融中心发展定位进行探讨。

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

香港金融业于上世纪60、70年代加快发展,初期服务于本地出口加工业,80年代离岸金融业开始发展,并伴随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进程,逐步发展成为亚太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离岸金融中心主要有以下特征。

源自转口贸易,服务离岸贸易

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首先与实体经济有着密切关系,而金融业亦很好地支持了产业转型升级。上世纪80年代,香港以欧美消费市场为目标的制造业,大规模向珠三角转移,留在香港的是企业财务、市场拓展、贸易安排、融资服务、广告设计等中后平台,香港码头、航运及机场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转口港。各项转口港功能为香港金融业带来不少业务机会。然而,随着内地基础建设水平的不断完善,上海、深圳、宁波等港口取代了香港的地位,香港贸易转口及货柜处理停滞不前。香港贸易业者充分利用全球商业网络、宽松的金融环境及灵活的经营手法,大力发展离岸贸易,离岸贸易规模逐渐超过了转口贸易,并带动了金融业蜕变,形成了香港的离岸金融特色。

窗口功能显著,担当内地在境外的融资平台

在内地改革开放初期,来自香港的资金曾大力支持一些重点建设项目,香港金融业亦不断引导境外投资者进入广阔的内地市场,促成全球资金经香港流入内地,从而具备了离岸融资特色。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亦开启了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开展境外融资之风。迄今为止,在香港上市的各类内地企业共有1300多家,超过在港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截至2021年6月底,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总市值占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达81%,成交额占比达74%。越来越多的国有及民营企业在港设立平台公司,开展离岸结算、融资及资金管理。

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及航运中心“三合一”

香港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三个中心相互促进,亦相互依存,是构建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支柱。与三个中心相关的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三个行业平衡发展(三个行业增加值大致保持在2∶2∶1),2019年三个行业的增加值合计占香港GDP的53%,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在香港由发展转口贸易逐步转向发展离岸贸易的过程中,贸易业、物流业及航运业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航线及商业人脉、码头及物流设施、管理技术及专业人才,安排全球采购及物流,推动船务经纪及船舶管理,发展多式联运及货运代理,金融业及专业服务业则提供各种离岸服务,呈现出鲜明的离岸金融特色。

跨国公司“总部经济”提升资金集聚与辐射效应

伴随跨国企业加快在世界各地投资,利用不同的资源秉赋重新布局生产链、产业链,在全球范围逐渐形成两条清晰的货物流:一条是大宗商品及高端中间品从资源大国及工业化国家流向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世界工厂”,另一条是消费品从“世界工厂”流向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香港正好处于两条货物流的交汇点,参与组织、安排及配置全球供应链。

为更好地服务于全球供应链,众多跨国公司将贸易结算、融资甚至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放在香港。2019年跨国企业在香港设立了9025家地区总部及办事处,其中有46%从事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务。香港另有10万家本地贸易公司,这些本地贸易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便是开展离岸转手买卖及分销,资金成为开展贸易活动的主要手段。

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

香港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多元化的离岸金融中心,除了自身在地理位置、全球物流及贸易网络中的优势外,完善的机制设计是推动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作为其他地区发展离岸金融的参考。

一是金融监管制度与离岸金融可持续发展相契合。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业监管以原则为本,即只设最基本的指导意见,通过行业自律机制厘定同业共同遵循的营运手册,由银行自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及操作办法,使银行在提供离岸金融服务时有较大的伸缩性。与此同时,近年来香港金融监管机构根据国际最新监管变化,采用“风险为本”的方法评估金融体系的安全性、稳健性,严厉打击洗钱及恐怖融资,要求金融机构在开展离岸金融服务时,需达到全球最高反洗钱水平。“原则性”和“灵活性”相兼顾的金融监管环境,确保了香港离岸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银行提供离岸账户服务,实现资金自由兑换,严防洗钱风险。境外离岸金融中心的管理模式分为混合型及分离型两类,银行为客户开立的账户也随之分两类,前者对居民及非居民账户一视同仁,后者则建立分账管理并设立专用离岸账户。香港是典型的混合型离岸金融中心,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合一,居民与非居民账户相同,可直接向境内外支付或接受各种来源的资金,实现了全球最高水平的可自由兑换。但同时,为防控洗钱风险,香港金融机构设有严格的账户管理制度:在客户准入环节,对账户实际持有人或公司股东背景严格把关;在内部管理上,按照全球最高等级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要求建立内部监控体系,引入先进技术,严格评估资金进出,一旦发现客户有违法违规行为,则立即冻结或取消账户,没有酌情权。

三是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及仲裁制度。香港商业法律制度以普通法为主体、以成文法为补充,并以判例为基础。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交易对方很有可能是位于不同司法管辖区域的市场主体,涉及的离岸金融交易可能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而香港现行的商业法律制度为各国企业及金融机构所熟悉,交易较为流畅。此外,香港调解及仲裁也广受全球信赖,在香港作出的判决在全球多个司法辖区均具有效力,不同地区市场主体亦会乐意选择香港作为处理各类纠纷的理想地点。

四是建立了有利于离岸金融发展的税收制度并提供税务优惠。其一,香港税负低廉,税制简单且透明,是全球赋税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金融机构在香港经营,需要缴纳的直接税仅有企业利得税,标准税率低至16.5%;金融从业人员缴纳的个人薪俸税标准税率为15%。低税负有利于吸引金融机构和高端金融人才。其二,离岸金融可能会涉及其他境外地区的业务活动,收入亦有不少源自香港以外,香港实施的“地域征税制”而非“全球征税制”,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的竞争力。其三,香港一直注重研究其他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特别是利用税收工具促进离岸金融发展,如将企业财资中心及飞机租赁的利得税宽减50%(从16.5%下降至8.25%)等。

五是吸引全球金融机构投资,形成离岸金融群聚效应。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银行中心,全香港164家持牌银行中,有133家是在境外注册。由于大部分银行的母公司分布于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具有开展离岸金融的优越条件。同时,香港持续推动境外金融机构进驻,香港金管局重视向海外宣传香港的优势及机遇,香港投资推广署在全球32个主要商业城市设立办事处,金融业招商重点目标包括私人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私募基金、保险及银行。从2006年至2020年,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区域总部及办事处从6354家增至9025家,增长42%。其中,金融及银行业机构从789家增至1735家,增长1.2倍,占比从12%增至19%。

六是拥有配套齐全并被国际认可的专业服务。专业服务范围广泛,如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管理顾问、专业策划、咨询服务等,这些服务虽只为离岸业务提供配套服务,但却是离岸业务拓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球主流专业服务机构普遍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而香港专业服务人才的国际化水平高,不少专业资格又得到国际认可,由其提供增值服务,便于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以律师服务为例,首次公开招股、债券承销、并购活动、银团贷款都离不开律师服务。香港是亚洲国际法律枢纽,有超过1000家本地及境外律师事务所,可供融资相关方选择。

七是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高效、安全、便捷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柱。在以香港金管局主导,各主要金融机构参与营运下,香港建立起了港元、美元、欧元及人民币四种货币即时支付系统(RTGS),迄今仍是全球少数可提供多币种大额支付即时总额结算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香港还建立了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为债券及票据提供结算交收,并与区内及国际系统建立联网。此外,自2003年境外首家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香港设立以来,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量持续增长,目前占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清算量的七成,进一步巩固了香港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新时期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

香港离岸金融中心以贸易起家,这在亚太区并非孤例。新加坡亦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与香港一样,同样处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的中枢地位。两大离岸金融中心各有特色,竞争与互补并存。新加坡扼守马六甲黄金水道,香港则更接近全球制造业枢纽及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未来,香港可在持续巩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抓住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机遇,发挥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的优势,不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一是担当在岸及离岸贸易结算及融资平台。贸易结算及融资是香港金融机构(主要是持牌银行)的一项基本业务。本地贸易公司提出贸易融资需求后,金融机构主要根据监管要求及内部流程,对企业背景、还款能力、贸易真实性、反洗钱风险等进行审核并批出贷款。至于货物是经香港进出口或转口,还是直接从启运港发往目的港,并不是金融机构最主要考虑的要素,贷款既可用于本地,亦可用于境外。近年来,随着离岸贸易的兴起,香港离岸贸易融资占比上升较快。根据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数据,2021年6月香港本地贸易融资余额为2992亿港元,离岸贸易融资为2440亿港元,离岸贸易融资占全部贸易融资的45%。

二是担当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尽管2003年首家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就在香港设立,但其早期只为几项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服务。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的推出,推动人民币大量流入香港,催生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开始形成离岸人民币中心,并逐步升级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根据SWIFT的统计,香港接受由内地发出的人民币信用证及托收指令名列境外地区首位。此外,香港人民币清算量、人民币存贷款、人民币点心债发行、人民币资产及保险等,均居境外离岸金融中心榜首。

三是担当跨国企业财资业务中心角色。跨国企业设在香港的财务平台一般会参与甚至负责集团在亚太区贷款及债券发行等融资活动;同时,随着管理半径的扩大,下辖分支机构及账户设置越来越复杂,区域总部或办事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衍生出跨国企业财资管理中心。在这方面,香港金融机构的现金管理及企业资金池业务处于亚太区领先水平,能够积极协助企业建立财资管理中心,并通过银企直连、网银及其他技术手段,为跨国企业搭建各类资金池,助力其有效管控香港及其他地区账户,强化企业的流动性管理,提高企业的投融资及风险监控能力,以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为企业财资中心业务推出的财务优惠,也会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跨国企业在亚太区的财资管理中心地位。

四是担当离岸外汇交易中心的重要功能。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外汇市场之一,在联系汇率制度下,美元流入香港后,按1比7.8的汇率兑换为港元。美元与港元的兑换一向较为活跃。人民币国际化启航后,香港又成为人民币与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外汇交易中心,促进香港外汇市场加快发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度的调查,2019年4月,香港外汇交易每日成交金额为6321亿美元,比三年前(2016年4月)调查时增长了44.8%,排名全球第四位,与排在第三位的新加坡差距进一步缩小。其中,人民币外汇交易每日成交金额为1076亿美元,排在全球各大外汇交易中心的第一位。

五是担当全球离岸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亚太区经济增长快于全球平均速度,推动区内私人财富迅速积累,催生出巨大的财富管理及境外资产配置需求;同时,亚太区经济表现良好、投资机会较多,亦吸引其他地区资金涌入。凭借着一流的金融业服务及对中国内地市场的了解,香港已成为新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根据香港证监会一年一度的调查,截至2020年年底,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4.9万亿港元(折合4.5万亿美元),按年上升了21%,管理资产规模高于新加坡(3.48万亿美元)。其中,源自非香港投资者的资产占64%,显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具有典型的离岸性质。

六是担当离岸主要国际货币债券承销功能。香港是一个开放型小型经济体,香港特区政府秉承审慎理财的理念,保持财政基本平衡,本身的发债需求及动力不足,因此香港的港元债券市场规模并不大。然而,依托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充裕的国际资金以及众多投资银行及固定收益类管理人才,加上接近内地及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的融资需求主体,香港拥有发达的离岸债券发行及投资市场。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发布的研究报告,香港是亚洲区安排国际债券发行的最具规模的中心,2020年承销了1960亿美元国际债券,占亚洲国际债券发行额的34%,高于美国(18%)、英国(17%)及新加坡(5%)。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离岸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融动态: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述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当心!离岸流来袭!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