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安全风险与管控对策浅析

2021-11-22南通市图书馆王海洋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图书馆

文/南通市图书馆 王海洋

公共图书馆人员情况复杂,具有人员密集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公共图书馆投入力度的加强、馆舍面积的扩增,随之而来的是读者增多,管理相对复杂。政府有关部门也在文件中多次明确强调,完善文化和旅游部基础设置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适性落实到位,提高服务效能。安全无小事,图书馆应积极响应号召,落实各部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广大读者打造舒心健康的阅读环境。

一、风险因素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一般而言,安全管理主要出现在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指的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而对于图书馆来说,面对广大读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成熟,因而在读者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献安全风险。RFID借还书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每本图书在采编部门进行贴磁操作,并录入系统,读者在借阅图书时,将图书放置在感应区,由自助设备进行识别解码,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远端系统,进而完成自助借还操作。阅读器读取并解码RFID标签信息后,传送到计算机系统及相应的自动化管理软件,从而进行自助借还书操作处理。若RFID标签被损坏,比如受折断或撕毁,数据识别过程中断,无法进行校对,会给读者造成麻烦。这样一来,会滋生借卡冒用、盗用等情况,发生相关借阅记录非本人所为的情况,给读者在经济和信誉上造成双重损失。并且,一旦芯片损坏,逾期记录以及丢书赔偿等工作都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二)网络安全风险。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进步,与图书馆信息安全最为密切的应是与网络相关的信息安全,即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病毒,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同时破坏某些网络组件,可以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导致计算机病毒始终难以彻底避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病毒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可以通过网络和邮件系统等进行快速的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生可在短时间内致使系统崩溃,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即使短暂得到控制也会再次发生。而且据不完全统计,计算机病毒的增长速度加快,会对图书馆网络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会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受到制约。

虽然防火墙技术相对成熟,可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很难全部完善,因为其依托被动响应,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在固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无法利用防火墙从整体方面进行防御攻击,例如在某一个网络受到保护,有些对外访问仍有权进入;第二,来自内部的威胁无法进行防范;第三,如果某文件已经感染病毒,无法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三)公共安全风险。社会治安环境、人流量与图书馆全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人员成分复杂直接增加了管理难度。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方兴未艾,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在读者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还不够完善。显而易见,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一旦在某个环节存在疏忽,将会对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图书馆虽然不像生产性企业一样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生产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其本身面对的是广大的读者群体,对读者人身安全来说,需要有针对读者的安全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以此来保证读者的人身安全。很多公共图书馆的应急管理制度浮于表面,未能充分反映安全意识。公共突发事件包含的种类繁杂,但是整个系统中所收录的内容却甚为匮乏,一般情况下只是对火灾、地震等灾害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而对于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缺乏相应制度和对策。

二、风险管控

(一)加强数字资源有效存档。信息流不断延伸到各个角落,作为馆藏量巨大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安全与风险应摆在重要位置。纸质文献的保管在于防火防潮及霉变的影响。数字资源的安全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存储和备份,防止其出现丢失或破坏。图书馆可参照中图分类法标准,相应地对资源进行有效分类,在使用过程中,定期做好备份工作,一旦数字资源受损,可及时进行还原或弥补。

科学的网络防护可保护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攻击时,保护数据资源。因此,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做到发展与防护并举,采用稳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配置系统安全的防护软件,为数据资源构建严密的防护网。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门应及时了解网络安全动态,对新型病毒加强认知与学习,制定前瞻性策略。针对图书馆数据量充足、馆藏量丰富的特点,数据加密作为一种可靠的方法,可有效在图书馆内得到应用,如公共密钥加密法、对称密钥加密法等。这不仅可有效转移杀毒软件的滞后性难题,在系统内部筑起堡垒,更好地保护系统安全。同时,强化扫描监听手段,及时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外溢,监听网络现状,及时发现防卫。外防与内御相结合,从不同角度为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科学架构,从而把安全防护更好地落实到位。

(二)健全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图书馆的平等开放理念,以及读者隐私保护的落实,受到读者青睐,这也为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基于公共图书馆群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须建立严格的规范化安全责任体系。依据不同主体的各方要求,落实检查责任,同时以外包派遣形式体现的第三方须强化责任协议规定,明确隐患排查与防控职责。

安全生产稳定在于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维护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员作为服务主体,要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具备基本安全常识,利用自媒体、直播等形式强化自身能力。图书馆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管理读者讲座、知识竞赛和图书安全管理征文等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优势,加强读者安全文化教育,提高读者安全意识,努力营造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做好公共安全防范。“预防”是面对一些重大灾害或不可抗力的重要手段,俗话说“未雨绸缪”,就是要事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预先制定应对的策略,以防万一。我们要加强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只有在思想觉悟上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上减少可能发生公共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普及公共安全知识,以宣传册、小视频等形式,宣传安全小常识,持之以恒地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活动,着力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感受度,让群众认识到事件的危害性,主动自觉配合政府、社区做好预防及处理工作,从而有效控制事件影响,避免事件带来更大的危害。同时,针对近年来发生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进行系统性梳理,制定常态化预案,做好评估工作,并及时向公众发布动态信息。对此,公共图书馆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公布所掌握的信息,正面引导群众认清事件情况,科学处置,及时制止谣言的传播,尽可能将事件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比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馆内的信息设备及时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应对、处置等相关常识进行广泛宣传,避免因虚假信息引起恐慌。

在预防上下功夫,善后也要跟上。在事件结束后,应协助政府相关部门总结本次事件预防工作的经验及教训,适时将其发布到图书馆信息平台和相关载体上,举办各种宣传宣讲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平时就要养成危机意识,防范及避免下次类似事件的发生,更好地让群众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充分了解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期间如何做好防护,保障自身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每年因安全管理造成的人才损失巨大,只有认真对待事件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做好眼前的工作。图书馆安全管理的服务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过程必然复杂且漫长,要时刻紧绷,在思想上加强认识,在管理上做好防备,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图书馆应对安全事件做好准备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效能和管理质量,为我国的公共文化事业献计献策。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图书馆
我国公共安全法律体系中的相关特点及其未来方向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图书馆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去图书馆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