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2021-11-2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实验小学李宝玲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实验小学 李宝玲
部编版教材中选入了一些说明文的篇目,对于学生广泛接触不同文体,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说明文,是指客观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作为阅读教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可或缺,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等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要求,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要求少而且不高,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反观世界其他国家,对说明文的要求比我们高得多。以日本为例,其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体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由此可见,说明文的教学远未达到足够的重视。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与记叙文相比,语言不够生动,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体会说明文的独特魅力,使学生从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乐学呢?
一、学会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宋朝的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说明文的学习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促进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完美地融合,课堂上师生的主导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加和谐,学生才能在说明文学习的课堂上流连忘返,才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时,以主问题“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贯穿全文,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学生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高高举起。
生1: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生2:什么是程控电话?
生3: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诗句来形容?
……
一个接着一个问题在课堂上冒出来,学生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学习氛围达到了高潮。
二、品词析句,让课堂有趣起来
《松鼠》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学生因为喜欢小动物的天性,所以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浓厚,我坚决杜绝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强制灌输给学生。而是设计了“松鼠是个怎样的小动物”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一直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聚焦在核心问题上,促使学生品读课文,层层解读文本。
教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松鼠,继续了解这个可爱的小动物。
教师:你觉得松鼠美在哪里?
生:它的面容很美,很清秀。
教师:面容清秀一般很少用来形容动物,主要用来形容少男少女美丽的容貌,这里写松鼠面容清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教师:作者对松鼠尾巴的介绍很有意思,说它的尾巴像什么?生:帽缨。
教师:这一句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打比方。
教师出示句子: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 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 克。和文中的句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
生:我喜欢课文中描写松鼠的句子。
生:课文介绍松鼠就像介绍一个老朋友,而这一句就是冷冰冰的数字,我不喜欢。
生:课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很生动,读的时候就像看到松鼠就在我面前一样。而这一句语言平实、朴素,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看不出任何感情色彩。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紧扣文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而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三、根据逻辑思维特点,寻找学生的阅读兴趣点
说明文的显著特点是它的科学性,相对于叙事性作品等其他文体而言,说明文语言是简明而周密的。同时,说明文的科学性还更多体现在它的逻辑性上。即作者一般会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此,说明文具体表现在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措辞严密上。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鲸》这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说明鲸很大,分别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通过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鲸的大小、进化、分类等知识,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全面体现了说明文的鲜明特色。
说明文因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严谨的逻辑结构,彰显了其和其他文体不同的特色。我们只有从它的特点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巧妙质疑,深刻地品词析句,并且把握其逻辑思维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好说明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说明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