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途径
2021-11-22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陈 杰
教师借助阅读教学活动的展开可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还可促使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小学阶段所展开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将会对学生今后阅读活动的展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借助先进教学模式、理念的引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形成。本文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途径展开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应用意义
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借助反问、质疑及提问等方式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教学法自新课改实施后,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实际上,每一类教学法均具备自身存在的意义及价值。语文教学活动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意义主要表现为可帮助学生针对语文知识形成进一步理解,并深化学生语文知识记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将语文知识直接向学生灌输,学生难以形成长期记忆,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则学生将会对此知识形成深刻记忆,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内化,此即为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借助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还可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课堂问题的提出,可引发学生展开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学生在自身求知欲引导下,将问题解答作为目标,借助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想象力,完成问题答案的探究,在此过程中,推动自身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不断强化。此外,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还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思考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转变,此也可同新课改要求相适应,从本质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生而言,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未接触问题教学法前,在学习活动中鲜少展开自主探究活动,而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伴随教师所提出问题的不断深入,针对语文知识将会展开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完成语文知识的获取。此教学过程中,除可弱化学生对教师语文知识讲解的依赖外,还可推动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途径
1.课前阶段
学生展开阅读学习活动的主导线即为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实现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二者的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前,需将阅读文本内容作为依据完成带有一定情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实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吸引,促使学生在自身兴趣指引下展开阅读活动,将教师所提出的课堂问题带入文章阅读活动中,实现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便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配乐朗诵《匆匆》片段节选向学生播放,实现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吸引。教师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便可将《匆匆》中针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向学生讲解。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课堂问题:“同学们都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可曾想过珍惜时间?学生是怎样珍惜时间的?”教师借助同时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课堂探讨活动。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翻阅课本了解本节课所学的文章题目,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此题目,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文章题目展开思考,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身观点。然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联想到的内容展开课文阅读活动,初读文章,对作者是怎样同时间赛跑的及作者采取哪些措施和时间赛跑加以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引导学生发表自身对时间的看法及对题目的思考,除可帮助学生针对所阅读文章形成深层次了解外,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推动学生珍惜时间观念的树立。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问题的引导,可加强阅读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2.课中阶段
贯穿阅读活动的重要线索即为问题。课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展开阅读活动,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加以总结,随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所整理的重点语句展开分析、讲解,借助语句中名词、动词的分析促使学生仔细品读文章语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同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重视问题教学法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或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针对文章形成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文章的初次阅读后,可通过探究问题对全文主要内容加以了解。教师应以此为基础,讲解文章细节,如课文中写道:“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此部分内容展开分析,先向学生提问,作者在此句话中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化,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课堂结束阶段
结束阅读活动的总结即为问题。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完成文章讲解后,需要求学生在所理解的课文思想引导下再次展开文章阅读活动,实现自身思想情感的升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前,可将课堂教学活动中及课前活动中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对文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加以体现,促使学生可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养成边思考、边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推动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问题教学法的引入,除可推动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外,还可同新课改要求相适应,实现学生阅读主动性的调动,促使学生借助问题探究活动的展开,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主要从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堂结束阶段三方面着手,实现问题教学法的合理应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推动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