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①

2021-11-22盖王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差生高校学生身体素质

盖王芳

(长治学院 山西长治 046011)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部分体育差生无法端正学习态度,不重视体育学习,同时,由于部分高校在活动中会出现合作或竞争的关系,导致部分体育差生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从而导致他们无法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活动当中。这些问题会导致体育差生难以积极参加活动,甚至导致体育差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1]。教育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心理的教育。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体育差生的心理活动,不仅要对体育差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还要在心理上对体育差生进行疏导,使其融入到组织活动当中。

1 界定高校体育教学中优差生的标准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在高校体育学习中基础较为薄弱,同时,其身体素质相比其他学生较差,并且与全校其他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进行高难度的体育动作与项目学习时,完成比较困难,对于体育教学课上所布置的任务,不能非常优异、成功地完成,在接受体育测评时,其成绩也无法达到合格标准,那么就可以将该类学生判定为高校体育差生,这就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鉴定差生的标准。体育差生的标签并不一定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其只能用来判定学生在该阶段体育水平的不足,如果学生在后期努力锻炼,提升自己的体育基础、素质,那么其是很有可能将这一标签撕下来的。

2 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差生的不同心理活动

2.1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差生不同心理的外在表现

为了能让高校学生在学习之余,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并且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能得到相应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应该注重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放松心情,达到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目的。由于不同学生的状态不同,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学生完成的程度大不相同,这就会导致部分体育差生产生自卑等不积极的心理,使其不愿再继续加入到体育活动当中,甚至由于缺乏关心,导致其产生扭曲心理,最终使学生出现抗拒上课的心理。此外,不少高校为应对出现的问题,努力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创新,以新的面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2]。

2.2 高校体育差生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

高校开设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高校学生的身体,并且进行相关考试,对高校学生进行考核。对于体育差生,他们往往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同时由于自身身体素质低下,参加活动能力较低,为了应付考试,勉强做相应的体育活动,当教师发现此类学生,也会相应地降低对其参加活动质量、强度的标准,使得体育差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因而不再重视体育活动,最终导致活动能力的下降。当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心理状态,一种是对体育活动的消极心理,失去对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另一种则是由于自身水平低下,产生自卑、低落的情绪。这两种极端的情绪,都会导致高校学生丧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甚至增加学生内心的心理压力。相对于这种被动、应付考试的状态,自主加入体育活动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锻炼,放松其心情,减轻内心的压力。

2.3 体育差生内心的情感倾向

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活动学习的接受能力大不相同,在进行统一技巧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本身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焦躁、自卑等消极心理。从而导致本就不愿积极加入活动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状态产生困惑,增大了对体育差生体育教学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必须积极引导其内心情感倾向,不断提高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高身体素质及体育活动的相关技巧。在进行情感感染的过程中,使体育差生内心降低抗拒感,进一步挖掘其体育能力,逐渐加入到体育活动当中,清除消极心理,最终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2.4 高校体育差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校体育差生的心理问题受到自身与家庭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1)自身原因:高校体育差生并不代表着其一定不努力,其可能在体育学习方面已经付出了许多的汗水,但是却由于先天性的体能差、身材矮小、身体协调功能差等原因而成为差生。除此之外,动作缓慢、身体肥胖也会让高校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处于劣势,久而久之,高校体育差生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厌恶体育学习,导致体育成绩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这方面的问题还可能会让高校体育差生社交出现问题,并且辐射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之中。(2)家庭因素:在如今的社会之中,高校学生大多是在家庭的宠爱、娇生惯养之下成长的,这使得其吃苦耐劳的意识不强,同时,这也会导致高校学生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因为锋芒太甚而产生矛盾。同时,父母受到我国传统思想影响较大,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重视程度较低。除此之外,家庭的宠爱也会让学生营养过剩,导致其出现肥胖现象,提高体育学习的难度[3]。

3 改善体育差生内心情感的解决方法

3.1 鼓励学生加入到体育活动当中

高校应不断创新体育活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高校学生加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当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到体育活动当中时,教师应不断激励、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及活动强度,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创新的方面,应该包括改善体育教学的环境、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开设不同课程,通过不同方面,吸引学生的兴趣,改善学生消极心理,使其主动加入到活动当中,锻炼身体提高素质。此外,高校还应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同样能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爱上体育活动。因此,通过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其积极主动性,最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体育活动,放松其心情[4]。

3.2 合理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由于人类个体存在的差异,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情况不尽相同。对于素质低下的体育差生来说,更应该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体育差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接受体育知识,并且通过调动其积极主动性,体育差生可以更好地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最终真正掌握相关技巧。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分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情感倾向,使学生真正加入到体育活动当中,这将提高对老师的能力要求,教师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防止将不良情绪传染到学生当中,为学生的思想建设起到促进作用[5]。

4 结语

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不同,对于体育差生来说,在进行体育过程的活动当中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格外注意此类学生的心理想法,多多关注其情感状态,减轻学生压力,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放松。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办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不再拒抗体育活动。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分析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能够有效地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差生高校学生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在书上睡觉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