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之刍议

2021-11-22胡超群

读与写 2021年27期
关键词:省时省力

胡超群

(湖北省武汉市铁四院学校 湖北 武汉 43000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要加厚学生的个体文化底蕴,使其语文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得以健康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冲破狭隘的课堂时空观念,切实加强对学生阅读素养的科学内涵的开掘,进而探索出一条真正有利于培养语文阅读素养的路径。

1.明确目的,整体感知

明确目的指的是学生要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就大的方面而言,是指应该看哪类书,看后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小的方面而言,就是要具体到问题中,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有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就可以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当然,阅读中引导学生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这样阅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谓整体感知,即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重点、难点,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文章表现的主题。整体感知必须建立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之上,其基本过程为新信息的接收,过去经验的参与。感知的效率一方面取决于阅读者的阅读动机,另一方面取决于阅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整体感知的起始阶段正是认知结构的第一步,它能保证阅读活动朝着既定目标有序前进。

2.开启思维,善于激趣

阅读过程中,把开启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激发内容:设疑——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点拨——指点迷津,激发学生兴趣;竞争——分层选点,鼓励平等竞争;激趣——创造条件,体验美的享受,强化学习欲望。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段时,首先设疑:来到百草园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点拨,分别从声、色、味的角度写百草园。接下来引导,为什么作者在作介绍时,用“不必说……更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什么?然后激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体验一下这幅“童乐图”。最后感情朗读这一段,体验加深语感。教师这样的设计引导,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启,从阅读文本出发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培养。

3.着眼全篇,突出重点

从全篇着眼,指导学生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注意把握文章的中心,领会主旨。善于从重点段落,重点句中抓住关键词句,帮助我们理解全篇。这种方法针对性强,省时省力。

以《怀疑与学问》为例,先让学生浏览阅读全文,划出与课题相关的表示观点的语句,再比较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即明确出课文一二段的两句为中心论点,第六段的开头第一句为分论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着眼于全篇,采取重点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又如在课外阅读《人生的另一种财富》一文中,可让学生在开头和结尾两段中找出中心句,然后思考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这样全文的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学生的阅读能够把握住全局,思维得到发展,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4.善于比较,归纳概括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有利于解决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分清歧义,巩固知识,使学习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首先要选准恰当的对比点,然后进行综合性的阅读指导。

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重点讲解《春》这篇讲读课文,在学生对抒情散文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随之后来又出现的《济南的冬天》的阅读教学,就可以结合课外阅读篇目《海滨仲夏夜》进行比较,指导学生自己开展阅读了。

多给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的思维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实践机会,这一点很重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发展起来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引导。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和实践不同阅读技巧、思维技能的基础上给学生作理论上的归纳,使他们了解相关的思维法则,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定向分析新问题。教学中,学生妙语连珠,这时教师的归纳概括一定要引领合度。课堂上,时而有一片心雪飘入学生心田,使学生洁净庄严;时而有一朵心花映入学生的心房,让学生明艳开朗;时而有一滴心水涌入学生的血液,令学生心潮涌动!……这就是及时高效的归纳概括,它会让师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对话课堂方美丽,世界有爱才转动”!

猜你喜欢

省时省力
新设备服务春耕备耕
可拆卸蓝牙黑板擦设计
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的研究
最佳路线
为什么我们活不到“天年”等
介绍一款超微雾化喷雾器
智能浴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巧思妙用简笔画
链条式抽油机链节维修工具的研制及应用
梯子进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