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2021-11-22赵利燕

现代英语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英语教学

赵利燕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一、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对此,要多方位挖掘其他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高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还应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实现英语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协同发展,深入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原色,凸显学科思政价值,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政教育。

二、思政理念与高校英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并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要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坚持德育为先理念。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教育应与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相适应,培养出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人才。但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外语专业学生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人生价值观不清晰的现象,甚至一些大学生崇洋媚外、消极怠倦,个人主义行为时有发生。而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素质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长此以往,必定会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造成严重影响。高校英语作为培养国际化、综合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学科,是高校思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以语言运用为主,“教”到位,“育”缺位。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就是发挥英语学科的人文属性,推进教育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以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引领学生增强爱国精神、强化民族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总之,课程思政与高校英语教学融合势在必行。

三、高校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一)理念先行,思政教育更自觉

以理念先行驱动高校英语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探索。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学科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自觉肩负起思政重任,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自身出发,做好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和启迪学生思想。对此,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思政理论学习、党内政治生活等多种方式,帮助高校英语教师提高思政理论水平,使其能够深刻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职责,自觉强化对思政教育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和传播,以此来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切实发挥出课程思政对教师思想行为的导向作用。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思想、行动等方面积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政治学习和教育,提高自身政治敏锐度,旗帜鲜明地讲知识、讲政治,引领学生客观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在充分辨析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抵制外来不良文化及敌对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绝不发表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坚决不做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杜绝一切以教学改革为名义宣传西方思潮的举动。在指导学生开展英语语法、词汇、口语等学习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西方文化,汲取精华、去除糟糠,学会正确甄别。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大讨论,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经验,走出课程思政的自我视野,为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全方位思政育人奠定基础。

(二)尝试探索,发挥课程主阵地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是主体,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着力打造具有英语特色的一、二、三课堂。首先,第一课堂主要以学科知识教学为主,教师将核心价值观念渗透于篇章讲解、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中。在高校通用的英语教材中,其很多篇目都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家国情怀教育、行为品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将英语教学与这些德育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出第一课堂的育人功效。以“尊老爱幼”思想教育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应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与之相关的思政素材,引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孝道”,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懂得百善孝为先的内涵,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而在延伸拓展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入儒家经典,鼓励学生尝试将经典孝道名言警句翻译成英语,并组织学生诵读,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其次,着力开发第二课堂,提高课程思政实效。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高校英语教学应追求知识教育、思政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的融合,而社会实践就是大学英语致力打造的第二课堂,同时亦是支持思政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英语相关社团,自主组建兴趣小组,开展英语话剧等,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政新闻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参与英语演讲竞赛、社会公益活动等,全面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热情,在思政教育的同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自觉使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真正发挥出课程育人价值,推进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再者,关注网络第三课堂,让课程思政更鲜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愈发成熟,为以网络为载体的第三课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使得网络课堂具备课程思政的条件。对此,教师应注重互联网平台的利用,发挥其互动交流、实时传播等优势,通过QQ、微信等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思政学习,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熏陶。如在“哔哩哔哩”平台上,发起有“后浪”话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在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对比中西方学生学习发展情况,了解我国教育理念与发达国家的异同,找出差距,知不足,方能进步。而学生通过网络自由检索学习,品读多元化的文化,拓宽了学生阅读视野,从而丰富了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外研社等途径,精准推送思政教育素材,如国际新闻解读、传统美德故事分享、经典英文篇目推介等,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英语学习,知晓天下事,自觉提升政治文化素养。

(三)统筹规划,做好制度保障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都需要建立在健全的制度体系上,课程思政的实施亦是如此。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高效开展思政工作,构建体系健全的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强化高校思政工作顶层设计。首先,应建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成立课程思政委员会,以便能够有效协调各层级思政力量,确保课程思政有序推进,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两手抓,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高校英语教师全面推行实施的课程思政新模式,真正构建起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大格局。其次,学校应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英语教材修订、师资培训等措施,在高校人才培养、教材选择、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英语教育全过程中体现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严把英语教材选定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政治立场。同时,还应发挥高校党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借助党支部资源推进思政工作有效开展,持续提升党员教师先进性。再者,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考核纳入党支部党建述职评议中,并在英语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内容中增加“课程思政”开展情况考核,转变以往单纯以文化知识为主导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育人与知识有机结合的高校英语综合性教学评价机制。最后,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创新教学督导机制,开展调研坐诊与公开课相结合的联动督导机制,对高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及时反馈,找出不足之处,不断优化实施效果。对于课程思政开展的典型代表,可给予相应的表彰,通过激励政策激发全体英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对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逐步建立起课程思政长效机制。

四、结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际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增加,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必须要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人才的思想素质。而在国际场合,英语人才所表现出的不仅是个人的文化素养,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所以,必须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完善的英语教学体系,保证学生思想不偏差,从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英语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以混合式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