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021-11-22焦作技师学院王凤娟
焦作技师学院 王凤娟
1 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和必需性
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因其教学制度完善,效果明显,职业教育优势突出,被很多国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专业培训领域达350多个,相比于学校制的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培养,从而使职业教育培训真正成为企业所喜爱的职业教育。我国现在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但学校的训练模式在客观上让学生离开了生产一线,不利于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而校企合作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正确认识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1)从宏观角度看,开展校企合作顺应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关键靠的是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是建立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相关联的重要桥梁,是劳动技术队伍的重要阵地,也是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教育阵地。
(2)从中观角度来看,开展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事情。对企业而言,与学校合作体现了社会责任担当,并且企业可在校企合作中发现并储备技能人才。对学校而言,参加校企合作,体现出社会服务意识,并且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
(3)从微观角度看,开展校企合作,不但可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企业综合管理素质水平。
2 合作模式演变
(1)初级层次的合作模式。学校的专业方向是根据企业需求确定的,并在实习基地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达成专业实习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产学联合体。
(2)中级层次的合作模式。学校提供横向服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董事会,争取以社会相关企业为董事单位。董事会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职业教学计划,按岗位分类,确定职业能力结构及非专业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根据企业需求对人才进行培训。
(3)高级层次的合作模式。企业和学校互相渗透,学校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设立科研方向和经济学方向,将研究成果转变为工艺技术、物化产品及经营决定,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主动投资学校,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了“教学、科研、发展”三位一体化。
3 校企合作存在的困境
(1)认知障碍。企业不愿意接收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认为学生技术欠缺、操作水平低、工作经验不足、容易失误,企业更喜欢技术熟练的工人,看重短期经济利益。
(2)单边困境。当企业有合作需求的时候,学生正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突然的合作将打乱他们的学习计划。学校有合作需求的时候,企业用工处于饱和状态,没有合作意向。
(3)时效困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无法长期实施,缺乏统一规划,使学生的学习遭遇阻碍。学习的不连续性导致学校难以有效制定授课计划,学习效果不佳,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长期合作的可靠保障。
(4)能力困境。企业吸收学生人数达不到或多于学校培养规模。例如中、小企业有意向和学校建立合作,但是提供的岗位不能满足学校需要,大企业可以提供有效岗位和技术支持,但人员需求量大,学校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5)政策困境。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基于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让更多的企业有政策支持,乐于接受双元制职业培养模式,欢迎学生走进企业学习锻炼。
4 改革双元制的培养模式
(1)校办工业模式。学校根据各专业的方向和特点,通过调研市场创办专业生产线,让真实的工作情境进入校园,走入课堂,强化学生职业意识,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学生参与生产实践,以做促学。
(2)行业办学模式。根据专业研发的产品,建立产销一体化,使生产与学校有效结合,教师与行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教学计划,服务内容是企业的真正工作,以产促学。
(3)校企股份模式。学校企业联合股份,共同经营企业和管理学生,通过企业补充和强化教学设备,补充先进设备的技能知识,让学生以学徒身份学习实践技能,同时在学校学习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综合保障学生的理论和实操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4)多主体办学模式。促进生产多元化经营模式,建立新的学徒制度,通过网上平台、大数据等手段,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建立完善的工作保证制度,实现教学场所的优势互补,确定共同的教学方向,确保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提升。
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企业里进行培训,企业的设备和技术都比较先进,学生接受力强,对新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培训也是以生产劳动的形式进行,从而降低了培训费用还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立即投入工作,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变强,内心更有职业成就感。取得相应的证书后,学生立即就能承担起企业的生产任务,成为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熟练技能的人才,大企业中多数有独立培训基地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体系。但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单独根据培训章程进行全面、多样化的职业培训,也可以通过跨企业培养、学校工厂补充培训或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养等方式参与培养计划。
5 结语
在双元职业教育制度下,由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学习,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企业并增强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总结、不断寻求和社会同步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帮助一代又一代的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