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1-11-22王明利

读与写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文小学生阅读教学

王明利

(广西柳州市三江县独峒镇玉马小学 广西 三江 545507)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个人素养、实现不断进步的一个主要方法。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高效的阅读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阻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1]。

一方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修养。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得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仍然居于主体地位,这种现象导致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是一味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机械性的学习。小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必定学习效果不佳。另外,部分小学语文老师由于年龄较大,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老师往往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时难以接受,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和吸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的回答往往异口同声。乍一看,似乎学生们都掌握了相关知识,实则这种语文课堂十分严肃和无趣,老师既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与交流,又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不能及时掌握。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不能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2 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部分小学生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加之其理解能力、实际生活经验也都有限,使得他们在阅读时没有充足的耐心去理解阅读材料,所以他们在阅读时往往出工不出力,即便是摘抄也不理解其意思。另外,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没有下功夫,没有合理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

2.3 老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不够充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由于年龄小,自控力不足,他们在进行阅读时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在老师良好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显著提高,同时其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在实际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3.1 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浓厚的兴趣可以激起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很多,例如可以用有趣的故事、谜语、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2]。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会学到《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农村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会在池塘里看到小蝌蚪真正的样子,对于那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来说,它们对蝌蚪的认识除了书本再就是网络了。在上这节课前老师可以用一个谜语来引入,从而激起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老师:“同学们,有人今天给老师说了一个谜语,老师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答案,请同学们帮着老师来猜一猜,好吗?小河水,轻轻流,黑衣娃娃排队游,细细尾,大大头,长大捉虫是能手。打一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这时学生们由于好奇开始转动小脑瓜快速思考着,可能会有很多令全班同学捧腹大笑的答案,但无论答案是否正确,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在正式学习这篇课文时,老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的情况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和青蛙妈妈,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角色的语言和心情。通过这些方式都能极大的调动小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

另外,情境教学法也是当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常与多媒体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会学到《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吉祥最美好的日子,而1961年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更加难忘,因为那一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泼水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更是可以将1961年周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影视资料找出来供学生观看,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感受泼水节的美好与快乐。

3.2 阅读中要求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中,要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年龄大的老师还是年轻的老师,都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阅读中老师要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3]。例如,在学习《小马过河》一文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每人至少发现一个问题并提出来,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松鼠为什么叫小马不要过河”,还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对于小马来说,河水为什么既不像松松鼠说的那样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当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后,老师与学生之间便形成了良好互动。同时,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深刻,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用心程度,是老师能否将阅读课讲“活”的关键所在。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及时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

总结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语文阅读又是影响其它科目的关键因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语文阅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猜你喜欢

课文小学生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背课文的小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