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1-11-22聂善建
聂善建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2)
互联网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突出性应用,而作为网络中较为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在享受自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同时,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高效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网络复杂信息时可以及时辨别信息真伪,坚定信念。因此新时期互联网发展下,高校对学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
1.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高校在人才培养时所制定的人才培养规划,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的提升,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素养培养。高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互联网在校园中的不断发展,自媒体环境下要求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未来的学生就业发展。在自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网络中的环境所影响,当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问题时高校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重塑价值观。其次,高校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构建绿色的校园网络环境,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可以自主的判断网络中的信息。对于积极的网络信息,学生做出积极的应对,而对于坏的舆论则要做出批评抵制。当网络环境不断优化,更有助于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2.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问题
2.1 学生过于依赖手机。在自媒体时代下,利用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及时的接收信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处理信息。网络对于人的心理既带来了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人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所显示,在网民职业结构比例中学生的群体占比最多,学生成为自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在高校的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玩游戏,刷微博,看视频等,使用移动设备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部分大学生长期依赖手机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下降。虽然学生在网络中异常活跃,个性张扬,但在现实中因缺乏较大的情感认同,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心理有较大的波动。
2.2 自媒体环境中的信息复杂。互联网具有信息承载量大,内容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正是基于此特点,学生虽然可以快速接收学习支持,但同样的各种良莠不齐,虚实并存的信息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坚定时,很容易会因为负面信息的影响而造成心理动摇。特别是在多元化,复杂化的信息体系下,学生的思维及容易迷失方向。若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网络使用的引导,而让学生随波逐流自行发展,会造成学生素质发展的恶劣影响。
3.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 养成学生正确网络浏览习惯。学生的日常学习与课下生活都会在网络中浏览大量信息,但自媒体的人群覆盖范围广,受众数量较多,很多在网络中传播得信息内容都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观错误。因平台监管得不到位,会导致各种不良信息夹杂其中。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于学生的网络浏览习惯与信息浏览提出正确建议。同时也要净化网络环境,在校园网络中对于不良的信息进行及时清理或拦截,构建绿色健康校园网络环境,避免负面信息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造成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程度,通过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使学生可以自觉的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
3.2 借助自媒体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基于自媒体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新时期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借助自媒体开展。通过将自媒体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习渠道。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很少去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意见,而学生对于所学到的思想内容,也不会进行过多思考,导致学生缺乏一定创新性思考能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快,受众范围广,参与度高等特点,改变传统的单方向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也要充分的了解大学生的自媒体平台,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动态,可以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完成对学生的网上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同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4.结语
高校在人才教育培养中,既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提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正确的辨别信息真假,避免负面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学生积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