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翻译的灵性
——以黄源深译作《简·爱》为例
2021-11-22虞韫泽
虞韫泽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一、引言
作为一种创作艺术,文学翻译产生于译者对原著直觉的和自觉的审美活动。译者要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挖掘作品的艺术美,又要从读者的角度去品味作品的美,因此译者要让译文与原文在词语的表达上做到贴切,同时在氛围和情绪上也能吻合,以唤起译文读者的共鸣。因此,文学翻译要求译者既要创作又不能超越自己的个性,在原著环境和译本接受环境、原作风格和译者自身风格这些限定因素里进行再创作。黄源深将这种文学翻译的风格描述为“灵性”,文章将以其译作《简·爱》中的经典译文为案例研究分析如何灵性地翻译文学作品,为译文读者呈现出别致的风景。
二、何为灵性的翻译
灵气,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力量。就翻译这一领域,灵气就是灵活到了极致的表达能力,也就是对原文有透辟的理解以及对原著风格有充分把握,同时还能灵活地传达原作品的精、气、神。这样的译文,是从高明的译笔笔下自然混成的智慧结晶,是生动而活泼的,而不是充满匠气。黄源深曾撰写多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翻译观,“译者要有自己的风格,绝不意味着可以忘掉原作风格”,而要“尽最大努力,调动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中外文功力,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黄源深的译作,如《简·爱》《老人与海》《最后一片叶子》等,不仅做到了准确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而且把握了原著的审美素养如神韵氛围等。通过阅读黄源深的译作和文章,可以发现一个好的译本对原著意蕴的出色再现可以通过心理活动、对话风格和场景描写这三个方面展示。
三、灵性翻译在场景描写、心理活动和对话风格中的体现——以《简·爱》为例
(一)心理活动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蕴含第一人称的心理活动描述,传达了作者曾经的情感历程和心理体验。译者翻译这些片段时,需要把握好人物的心理,能够准确地传达原作者和作品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这样的译文才具有灵性。以下将以黄源深译本中的片段为例,探讨其所运用的手法是否有效。
例 1:“Do you think I can stay to become nothing to you?...my drop of living water dashed from my cup?...I am poor...and little,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and full as much heart!...with some beauty and much wealth,...I am not talking to you now through the medium of custom...it is my spirit that addresses your spirit...and we stood at God's feet, equal, as we are!”(选自《简·爱》第二十三章)
译文:“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和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财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很难离开你一样。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分析:简这一段独白是一种呐喊,喊出了她的渴望,即自由、平等、尊重和爱情。原文用词多为带长元音的单音节词,并且一连使用了七个“and”,阅读时让人热情澎湃。译者处理时,运用了重复、平行和强调的手段,还有一连串的四字结构,让译文的节奏分明,无论读者来自何种文化背景,语言中优美的韵律、起起落落都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感觉,给他们带来真正享受和欣赏的美。
(二)对话风格
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彰显人物性格的关键重要手法。因此翻译时,对人物语言的处理相当关键。灵性的翻译一定能够逼真地再现人物语言,以还原人物性格。以下仍以黄源深的译文片段为例,探讨其所运用的手法是否有效。
例 2:“You have no business to take our books;you are a dependent...you have no money;your father left you none...and not to live here with gentlemen's children like u...and wear clothes at our mama's expense....I'll teach you to rummage my bookshelves:for them ARE mine...Go and stand by the door,out of...the mirror and the windows.”(选自《简·爱》第一章)
译文:“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现在我要教训你,让你知道翻我们书架的好处。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
分析:约翰·里德是骄横残暴的,小时候经常欺负简。这段是他在斥责简不该去拿书架上的书。他说话短句较多,元音音节也较多,很口语化。译者翻译时,注意到了这些特点,尽量译成短句,并且注意到了说话语气,完美地再现了一个在妈妈的溺爱之下成长起来的骄纵蛮横小孩。同时,原文中强调的“ARE”也译成了“都”且连用了两次,最后一句“滚”也十分恰当,体现了约翰的无礼暴躁。
(三)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能够塑造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现文学作品主题。翻译文学作品时,如何处理场景描写是拥有灵性译文的重要部分,而译文中如何再现原文栩栩如生的场景更是个大难题。以下将以《简·爱》黄源深译本中的片段为例,探讨其所运用的手法是否有效。
例3:April advanced to May:...soft western or southern gales...all green,all flowery;...elm,ash and oak skeletons were restored to majestic life;...plants sprang up profusely in its recesses...made a strange ground-sunshine out of the wealth of its wild primrose plants:...scattering of the sweetest lustre.(选自《简·爱》第九章)
译文:四月已逝,五月来临。这是一个明媚宁静的五月,日复一日,都是蔚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轻柔的西风和南风。现在,草木茁壮成长起来。罗沃德抖散了它的秀发,处处吐绿,遍地开花。榆树、梣树和橡树光秃秃的高大树干,恢复了生气勃勃的雄姿,林间植物在幽深处茂密生长,无数种类的苔藓填补了林中的空谷。众多的野樱草花,就像奇妙地从地上升起的阳光。我在林荫深处曾见过它们淡淡的金色光芒,犹如点点散开的可爱光斑。
分析:这一段是简·爱即将离开罗沃德时所看到的环境,与简的心境相似。原文前半段多为短句,后半段多为长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译者翻译时完美地把握住原文的特点,基本保持了和原文一致的长短句风格,并还原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如“抖散了”“填补了”等。同时,译者也使用了许多四字结构,如“处处吐绿”“遍地开花”等,生动地表现出罗沃德的五月景色宜人,春意盎然。
四、结语
文章分析了黄源深译作《简·爱》中的三个典型案例,从心理活动、对话风格和场景描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发现其译本不仅能够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且能尽可能还原句式结构、音韵节奏、人物个性等特征,准确把握住原文风格,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充分了解原著又拥有美的享受,这就是文学翻译的灵性。译作的灵气一定经过译者悉心追求,黄源深在《简·爱》的译后记中指出:“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尤其是男女主人公之间坦露心迹的对话和描绘,不但在内容上富有诗的意蕴,而且在形式上也不乏诗的韵律,要重现这种诗意,是颇费踌躇的。”文学翻译要有灵性,译者就需要用独特的视角感悟原著的意境,细腻地阐释深层含义,让自己的译风与原文达成最大限度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