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实践策略
2021-11-22江苏省昆山市信义小学
江苏省昆山市信义小学 陈 岚
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的基础,更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一次教写话,该如何教?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到什么程度算是达到标准呢?
一、以画为“景”,引导说话
看图写话,首先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观察能力,观察事物无顺序、无目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看图要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纸船和风筝》时先出示教材中的插画,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主人公是松鼠和小熊,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位置,学生发现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这样的观察图画就有了方向和目标。然后让学生借助插画想象说话,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再次利用插画,让孩子们借助插图,运用“蜗牛爬到了高高的屋顶”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在教学结尾,笔者又出示了插图,让学生明白是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为好朋友,贯穿全文。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插画极大地帮助儿童发散了思维,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巧用插画,以此为背景,能帮助学生提高写话能力,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二、抓关键词,串联故事
指导写话的难点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可以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然后说说图上有什么,由词到句。再试着由词到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连起来说几句完整的话。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就能帮助学生理清顺序,学生把这些词语串联起来运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就更生动、完整了。
笔者在教学《玲玲的画》一课时,先让学生圈画文中表示玲玲心情的词语,再读读心情变化的原因。学生找到三个关键词语:得意、伤心、满意。紧接着让学生找找原因,学生画出关键词:评奖、弄脏、来不及、更好了,等等,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心情变化的原因,加上出示的关键词,再复述这个故事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三、借助图示,理清脉络
低年级学生日常使用的是对白语言,表达欠缺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话的跳跃性很强,有时还会出现重复或者语病的情况。利用图示给予支架,就能化解低年级学生写话思路不清的问题。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介绍了青蛙的成长过程,在课文最后有这样一个问题: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后的图片是很好的支架,笔者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文中小蝌蚪的变化进行排序,再让学生利用图示,借助文中“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这样的句式说话。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先做示范,再让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说一说,接着利用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孩子练习说话。在训练时不要操之过急,只有耐心指导,及时纠正,让学生在有条理、连贯的基础上再去动笔,才会瓜熟蒂落。
四、察“图”观色,积累语言
生动的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犹如一本本绘本,使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学会察“图”观色,就能更容易走进人物角色,体悟情感。
低段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课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是积累语言的重要素材。例如,笔者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图画中周总理的穿着有鲜明的特色,我引导学生从服饰入手观察,品读民族服饰特色,然后再读读词句,看看图画,深入研究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发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在此情境下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深厚的情谊,最后利用图画品读感悟,语言积累顺其自然。
低年级学生在写话中要善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课文中的插图为学生说和写的训练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写话训练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随时发现学生写话中的好词好句,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白写话要有顺序、有内容、有情感,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低年段学生写话的热情。
下面是其中一个孩子看图写话的习作,供大家参考:
一天,爸爸对小红说:“小红,你奶奶病了,快去看看她吧!”小红说:“好的,我去拿些苹果给奶奶送去。”说完,她转身跑向奶奶家。她跑过了公园、小店、玩具店、动物园,但是她一眼也没看,直奔奶奶家。小红终于到了,她推开门向奶奶的房间冲去。她一边跑,一边说:“奶奶,您没事吧?”奶奶张开双臂抱住了小红,说:“奶奶没事。”小红说:“我给您带了红苹果。”奶奶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黄钰晰)
上面这位同学能仔细观察,用词恰当,情感细腻,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孙间浓浓的情谊。在这次习作中,有几位学生还用到了课文中的词句,小小年纪就知道学以致用,真是不简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