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应注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①
2021-11-22刘新春
刘新春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朔州 036002)
1 大学注重体育在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大学体育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进行融汇结合,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有着最直接的重要影响,并且有利于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优秀的国内、国外传统文化成果,以及思想精髓通过合理的教育实践活动、环境熏陶和知识传授等方式,逐步加大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及个体行为,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品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一种优秀的人文精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能正确、合理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坚定的个人意志,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真正实现高校育人的终极目的。
高校培养的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技术性人才,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内涵有所要求,更应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要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该能力不仅是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包括了个人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对人才有着基本性的要求,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还关系到个人的品格、涵养、思维能力、从事职业等诸多方面。
1.2 人文素质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
作为高校,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和形成和谐社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把培养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作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点,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同步进行,科学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1.3 人文素质教育是弥补现有教学体系短板的需要
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和输出合格的人才,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阻碍,导致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忽略了对大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化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这样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过多的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学与培训,却缺乏对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走出落后与愚昧;人文素养的精髓,将科技带来的文化走向光明与长远发展的道路。只有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同步培养才能够有效地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人才的培养。
2 高校体育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2.1 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全面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一步步逐渐被冲淡。各个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急功近利,一味的以市场为导向,甚至出现了一些围绕经济发展为核心,开设大量科学技术实用类课程,过分强调专业技术教育,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严重缺乏和漠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2.2 忽视完美人格的塑造,缺乏优秀品格培养
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理应掌握丰富的人文文化精髓,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理科人才问题调查报告》中指出:在岗毕业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工作的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知识孤陋寡闻,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冷淡和浅薄。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纪律涣散、没有目标、不积极上进,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过于沉迷网络、没有基本的礼貌、旷课情况严重。虽然有些学生独立自主,但是却没有责任心,荣誉感较差,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队合作意识。
2.3 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合理,目标不明确
目前,在各高校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都设置有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但所占教学比例很低,大多数还是选修课。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由选择,缺乏有效的课程指导和监督,以及形成最终无法实质性要求学生的教学评价。而且课程开设比较随意,没有建立系统性的教学计划,也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松散,考核要求简单,无法真正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2.4 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和学生产生共鸣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严重依赖教材,教材课程内容与所处时代脱节,与学生文化需求关联性不强不紧密,教学适应性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授课无法引起大学生兴趣产生共鸣。学生听课往往是为了应付课堂考勤考试,缺乏有效学习动机,课程教育效果非常不佳。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对策
3.1 树立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理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核心和导向,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合理地应用各类型体育课程内容和活动,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
革新体育教学模式,坚守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定位,选择适用的核心理念,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借助学校的专业属性、学校宗旨、人力资源优势,在培养健康体魄的同时,引领大学生的文化精神建设。
3.2 构建完善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结构,分类也较为繁杂,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中,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教学条件,可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能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人文活动课程。如定期组织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开展学生参与受到学生广泛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当地与校方资源,接触社会与自然的其他人文实践活动;课堂教学选择更为活跃的师生参与类型的讨论性教学等。
3.3 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最开始必须要从教师入手。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这不仅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过关,还要求教师在精神层面、道德修养方面、人生态度方面都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学校可采取多种多样方式鼓励教职员工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探寻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好经验,将取得的好经验加以推广。不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勤奋敬业的高素质教师和教管队伍,以其自身丰富的人文素养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4 营造多元化的轻松的校园学习氛围
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个人创造的高峰期,同时也是精力充沛的时期,倡导校园展开丰富多彩的建设计划,可以通过竞赛、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来,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这样不仅传播了校园文化,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学生培养的最终作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坐标。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传统文化精髓用教育教学手段传授给大学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主体的人文素质内容越来越丰富既有文明的历史文化又有各种思想的精华。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高校竞技体育教育教学中穿插讲解历史上的爱国将领保家卫国经典战例,这些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坚持不懈、不得胜利不罢休的精神又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怀,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民族情感、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坐标的形成。
3.5 建立开放式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参与式教学新模式
利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资源优势,开办系列人文体育社会科学讲座。
建立体育竞技、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等方面的学生组织。派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定期结合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活动,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体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热爱运动的积极思想道德情感,通过体育相关活动的举行,充分激发学生热爱体育,加强锻炼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身边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用模范学生、最美体育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来熏陶、激励大学生。
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热爱体育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唤起大学生心底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竞技,并委派专门教师进行社会辅导,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提升自我个人人文体育素质修养,并作为模板进行推广,促使更多的学生在身边同学的带动中改变、成长,从而实现人文体育素质教育转化为可见的成果。
体育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除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强健体魄、身体的灵活性等作用外,还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和团结协作、不畏艰难、永远拼搏的精神风貌,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日,提高学生的人文体育素养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