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研究
2021-11-22郑羿
郑 羿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辽宁 丹东 118000)
0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尽管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探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可以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其不断完善,还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大数据及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1.1 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主要是针对互联网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一定的筛选和处理,与传统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相比,大数据可以分析数据信息的方向,判断数据信息的结果,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更真实、更有效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在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用户的网页浏览记录和手机软件的应用可以转移到云端,然后作为大数据系统的数据主体,判断用户的消费偏好、兴趣偏好和行为特征,有利于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更具针对性的商品服务,满足用户的心理偏好。
大数据拥有成本低、速度快、定位准等特征,能够有效地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和整合,延伸、拓展信息的基本形式,使数据信息更具实效性和可视性。而在应用层面,大数据技术拥有较高的广泛性,能够对网络空间内的所有的用户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1.2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特点
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随着网络数据量的不断加大,数据保护难度越来越高。大数据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有效地进行预测,但数据也会在数据所有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使用,从而加大了数据保护难度。二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易诱发数据安全隐患。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以低成本处理、利用和分析获取的数据成为可能,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诱使一些人不惜一切代价非法获取数据。当下大数据发展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云计算。云计算的“所有者与控制者分离”模式进一步增加了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和问责的难度,由于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发生数据安全事件,使用户遭受巨大损失。
2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2.1 网络信息的丢失
当前,网络垃圾信息和垃圾广告泛滥,这些垃圾信息被不法分子用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窃取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和数据,甚至破坏数据。
2.2 病毒的攻击
病毒攻击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早期的计算机病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件传播,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开放性使计算机网络更容易受到病毒入侵。当前计算机病毒发展速度加快,病毒种类越来越多,并且隐蔽性更强。
2.3 黑客入侵
任何计算机网络都可能受到黑客的恶意攻击,在大多数情况下,黑客的目的是窃取、拦截用户或企业的信息,甚至对网络进行攻击,造成网络用户信息丢失甚至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国家、企业、个人的重要保密信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随时可能被黑客窃取、篡改和破坏。在大数据时代,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防止黑客的入侵与破坏。
3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3.1 技术层面存在漏洞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的安全性是整个网络技术应用的关键。网络最主要的技术就是数据的传输,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传输方式就是网络通信线路和设备,然而其出现的漏洞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是电磁泄漏、设备监听、终端接入和网络攻击。然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安全问题威胁到互联网的正常运行,比如说“信息垃圾”“邮件炸弹”“病毒木马”“网络黑客”等,因此,网络攻击已经成为目前对互联网最为严重的威胁。
3.2 相关人员不当操作或非法操作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从系统用户的角度来看,系统用户的安全观念不强,重要信息没有加密,密码保护强度低,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一些安全因素的影响。从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由于缺乏操作能力或责任感,由于误操作或玩忽职守导致网络信息泄露。从非法人员的角度来看,非法人员利用系统的端口或介质窃听、捕获、破译机密信息。所以,操作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3.3 网络安全管理不完善
网络安全管理是对于互联网的传输和筛选进行管理,并且能够为网络数据的使用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并且对于用户的信息和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保护,然而,对于网络的管理要求的层次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管理不善还是会出现很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第一,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第二,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机制,对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第三,对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教育培训,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4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对策
4.1 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水平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应用,其网络安全性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其中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是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的重要保证。对数据进行安全防护,主要就是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以免在网络受到攻击时丢失数据,主要的防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和加密技术等;实时监测技术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出系统内部的漏洞以及系统是否遭受黑客攻击。目前的安全技术还是很难保证系统不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丢失,还是需要加强安全技术,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除此之外,保护用户隐私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匿名保护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隐藏数据技术。
4.2 加强相关人员网络应用和操作的规范性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在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机制中,相关人员分为网络用户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网络用户主要是控制互联网的用户,必须在网络活动中调整自己的网络行为,保证对网络信息有一定的控制力。网络数据信息的提供者和持有者,必须在保护网络用户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设计和使用。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者,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根据网络发展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素养,提高整体的素质,就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素质,成为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人墙”。
4.3 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要重视网络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其次,建立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标准,以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为目的可以制定标准,这有利于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络信息安全;最后,政府制度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采用法律的形式进行相应的监管,另一方面,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根据网络的发展水平加大惩处的力度,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犯罪要进行严厉打击。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的应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信息技术拥有了越来越多新的时代特征,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越发凸显。大数据的应用加大了数据保护的难度,巨大的经济利益更加容易诱发数据安全隐患,同时技术的发展放大了数据安全隐患。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网络信息丢失、病毒攻击及恶意人为入侵等多种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应从技术、相关人员及安全管理机制等方面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