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企业投融资问题及对策

2021-11-22马晓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评估

马晓芳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部,成都 610041)

1 出版企业融资方式

我国国力的日益壮大,国家大力扶持文化教育,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版行业投融资需求也随行业的发展而壮大。目前,出版企业的投融方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针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国家专门设立了国家出版基金、宣传文化专项资金以及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专门扶持国有大型出版企业、具有重大文化积累和传承价值的出版项目,符合要求的出版企业均可以申请国有专项资金支持。第二,银行融资。银行融资是我国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包括直接的贷款和银行间市场的票据融资。第三,股票融资。股票融资主要是指在我国A 股、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的方式。从偿还压力来讲,股票发行所筹集的资金,企业并不需要担负必须支付的责任,不过这种方式是对企业股权的稀释,容易威胁到企业所有者权益。第四,发行债券。通常包括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第五,文化产业基金。其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入文化产业企业,第一个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第六,风险投资基金。又称为创业基金,主要是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尽快推动企业上市,实现资金增值,再通过股权转让收回资金。比如2013 年,红杉资本就曾向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投入1.5 亿[1]。

2 出版企业投融资问题

2.1 融资渠道梗阻

虽然单从融资方法来看,出版企业拥有多个渠道,但实际上,多数出版企业不满足政府扶持基金申请条件,银行贷款成为出版企业融资的首选。然而实际中,银行和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银行法》《担保法》等政策下,银行贷款多需要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像出版企业这类以无形资产为主要资产的企业,银行通常较为惜贷,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银行融资难度和成本都较高。此外,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在不断完善,出版企业可以从多层次资本市场上获取融资,但对多数出版企业而言,上市融资门槛还是过高。再加上随着科技企业的崛起,风投资金更愿意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而言,出版企业现阶段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2.2 政府保障机制不完善,投资风险大

首先,“营改增”后,出版企业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不过优惠空间较少,尤其是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科技含量不高,这和当前我国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产业的大趋势不契合,相对享受不了太多政府优惠政策。其次,针对出版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国家对风险投资和文化产业基金进入的界定较为严格,而在投资收益权的界定上却较为模糊。最后,产权保护机制还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盗版、抄袭问题严重,加大了文化产业投资风险,投资者更偏好其他产业。

2.3 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现阶段还未有健全的信用担保机制,现有信用担保体系难以准确评估出出版企业的信用评级、筹资绩效以及银行授信等。另一方面,市场上还没有健全的软资产评估机制,出版企业所拥有的著作权、出版权等“软资产”,其价值还难以得到准确评估,出版企业资产价值常容易被投资者低估,投资者投资较为保守。此外,缺乏有效的担保体系,政策性担保公司和民营担保公司间差异较高,出版企业很难找到适宜的担保公司,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融资活动的开展[2]。

2.4 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信息化发展催生了电子行业的发展,传统出版企业面临电子读物的冲击,尤其是在当前的“快生活”世界,电子读书更受人们青睐。而出版企业一方面缺乏创新能力,一方面也没有数字运营意识,还未建立起成熟的数字化商业运营模式,导致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中位于底端位置,资金盈利能力不强,资金收入不高,企业要想改革创新、拓展市场,则必然要通过融资来获得改革资金,企业融资需求较高,加大企业融资风险。

3 强化出版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对策

3.1 创新融资工具,构建多层次融资渠道

第一,加强银企关系。虽然市面上有多种融资渠道,但银行融资一直是广大企业最认可的方式,尤其是涉及各类票据,包括票据贴现、票据融资等手段,银行往往是不二的处置场所,为此,出版企业还是要重视和银行之间的沟通。主动提供企业经营信息、财务状况等,尤其是像涉及企业偿债能力、债务偿还信用等这类信息,应积极披露,向银行昭示自身具有及时偿还贷款的能力以及高信用,得到银行青睐,愿意出借资金。而在银行选择上,出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质、规模情况等,合理选择四大行或其他投资银行,兼顾安全性、便利性以及效益性。

第二,加大对金融工具的利用。随我国金融市场的越发完善,对金融工具的深入利用使得融资手段越发多样化,比如应收账款质押、艺术品经营权质押、版权质押、并购融资、供应链融资以及融资租赁等,出版企业也应重视对金融工具的应用,不断探索无形资产收益权质押、银团贷款、联保联贷等融资方式,结合企业自身融资需求,合理选择。

第三,鼓励债券融资。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债券融资提供了发展场所,大型出版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结合债券、集合信托等来获取融资;中小型出版企业也可以依托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来合理融资。此外,具有出口业务的文化企业,也可以利用外币,通过发行外币债券的方式来获得融资。总而言之,当前市场上,出版企业应重视债券融资。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措施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出版企业的推进,针对当前出版行业所面临的投融资问题,政府还需加大扶持力度。首先,在课税方面,政府应根据出版行业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优惠政策,借鉴西方管理经验,尽可能降低出版企业的税负,提高出版企业节税带来的税收收益。其次,国家所设立的国家出版基金、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应加大对一般性出版企业的投入,针对具有支撑性、创新性以及战略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应给予融资便利。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应紧跟国家文化产业扶持大方向,兼顾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合理分配税收减免、项目贴息以及奖励等地方优惠。最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进入界定等方面的实际状况,细化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文书,并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出版企业的利益。另外,国家还需加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的完善。出版企业主要资产基本为“软资产”,企业价值和其知识产权价值直接挂钩,即便是出版企业想要要利用知识产权证券化来获得投资,但知识产权价值的估量是横在这中间的一道坎,需要国家引导和支撑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自由竞价的知识产权价值估量市场[3],能够较为科学地衡量和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方便出版企业将其证券化处理,并借此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体系,便于出版企业信用评级。

3.3 完善出版行业的评估担保机制,分散投资风险

一方面,市场应为服务于出版企业的担保评估公司提供便利,支撑文化产业相关担保评估行业的发展,借鉴国外担保评估经验,针对文化产业的著作权、数字版权、品牌授权等资产,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流程和评估程序,对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为保证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重新规定出版企业品牌、专利等的托管、流转、登记、评估以及质押等活动的管理办法,确保文化等无形资产交易的各环节工作都有章可循,规范行业行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构建担保、联合担保、再担保以及和保险相结合等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渠道,通过将无形资产担保风险分摊的形式,鼓励担保机构向出版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而这其中,担保和保险结合的形式虽然是常用的风险分散方法,但文化产权这类无形资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一般性保险业务很难满足需求,故而也应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探索文化产权方面的风险,以及相关保险业务。

3.4 创新产业政策,吸引社会投资

首先,放宽民营资本准入限制。在当前国企改革深化期,国有出版企业发展进入瓶颈,借助民营资本,可以向出版市场引入更多的投资者,不过在我国传统管理理念下,市场资源主要倾向于国有出版企业,民营企业生存较难,为此,国家应先进一步开放市场,引入具有高成长性、高创新性且导向正确的民营文化企业,推动国有和民营之间的相互合作,有选择地鼓励国有出版企业和民营资本改制上市或者兼并重组。其次,逐步对外开放。随我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也面临着和国际文化的接触,虽然一国文化是其发展的软实力,但“闭门造车”并非良策,国家应有步骤地逐渐放开对外领域,在保证我国文化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引入外资企业或外资资本参与到出版企业的内容制作和进出口业务[4],探索更为适宜的管理方法,从西方文化中吸取精华,更好地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出版企业融资。

4 结语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强大,这便使得国家有精力、有余力去发展关系到国民精神支柱的文化产业,出版企业虽然是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但在互联网时代下,出版企业发展并不顺利,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企业融资需求较高,而市场并未给出版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针对出版企业投融资行为,不但需要出版企业通过创新融资工具、构建多层次融资渠道以及加快数字化发展等方式来提高自身融资能力,还需要国家大力的扶持,创新文化产业政策,并推进出版行业的评估担保机制、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制的完善,在内外双重动力的推动下,才能更好地优化出版企业融资环境,从本质上解决出版企业融资问题,促进出版企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融资评估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文化产业
最终评估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